足球比赛,你看电视和在现场看大不一样。 2005年夏天,我在北京。这天收工早,用膳之后,没有事情做。忽然想起来,北京正在进行男子足球亚洲杯比赛。当时我们住在京城西北,趁着暮色时分,我们摸到地铁站,坐上地铁,毫不费劲地赶到了京城东区的朝阳区。当时最大的足球比赛场地就在这里,赫赫有名的北京工人体育场,大家都称之为工体。快到工体的时候,路面开始拥堵起来。前来看比赛的观众络绎不绝,车辆的鸣笛声,比赛用的小喇叭声此起彼伏。更有一些黄牛穿梭其中,“看中国队跟卡塔尔队比赛,票价一百。”我仗着身上有个“记者证”的小本子,就大摇大摆地向检票口走去,跟我一行的还有小雍和老邢,他们没有办法,想跟我搭个顺风车。 当时安检已经很严格,毕竟是在911以后。我被一女警安检了。说实话,当时这个小伙还是挺帅的,没费周折,女警察放行,两个方向,要么直接进去,要么不想看比赛,直接退场。我哪里要退场啊,只是惦记着小雍和老邢,在我回头招呼的时候,一位老警见我举止吞吞吐吐的,二话没说,把我赶了出来,尽管我那时把我手上的小本子狠狠地挥了几下。 出来之后,我只有跟二位交待几句,“我带不了你们了,你们直接找黄牛。咱进去后电话。”分手之后,我又换了一个检票口,因为被退出来过,显然底气不足。一门不成,我只得像碰运气似的向下一个门口走去。因为这个一转,抬头看看工体的轮廓,是好大好大的。 执着总归看到胜利的微笑。最后在又换了三个检票口后,我还是凭着手上的小本子,胸脯挺挺地走了进去。里面已经人山人海。为什么呢?第一、是亚洲杯,比赛级别仅次于世界杯啊;第二、有东道主中国队参加比赛,能不火吗?那个时候,中国足球正从一个辉煌中走出来,顶上的光环还没有完全散去。几乎是中国队参加韩日世界杯的原班人马。 这场比赛是中国队对卡塔尔队。看台很大,凭我这个小本本只能站在高处,贵宾席没有被考虑。咱不计较这个,什么时候看过这么大型的比赛啊。最多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在咱们那个小县城观看过职工足球联赛。人山人海,人声鼎沸,小红旗哗哗一片,小喇叭嘟嘟齐响。比赛开始的时候,我们只看到长方形的绿茵场上,球员撵着个球一会儿杀到卡塔尔队一边,一会儿又杀到卡塔尔队一边,比赛煞是好看。尽管看不清任何一个接球动作。但是现场的排山倒海,让你不由自主地释放激情,为之手舞足蹈。 一会儿,人浪掀起来了,坐在椅子上的观众一排一排地站起来坐下去,站起来坐下去,此起彼伏。我是在下半场跟小雍和老邢联系上的。我们仨一直站着,哪天见过这个场面,激动地要喊要跳,最来劲的是老邢了,到了现场,老邢犹如返老还童一般,现场唱国歌,他也扯开五音不全地嗓子跟着喊,现场加油,老邢就举着他的两只手在空中乱划。 最奇怪的要算中场休息了,平时在家里看电视,一会儿要扒扒广告,一会儿听解说嘉宾说着颠三倒四的话,让人急不可耐。在工体,中场休息,一排美女冲到场中,载歌载舞,激情四射。正在你如痴似醉的时刻,下半场又闪亮登场。其实都是九十分钟的比赛,按照相对论的观点,在电视机前与在现场是大不一样的。当比赛结束的哨声响起时,我们仿佛像当年在电影院里只看了个加影片子。不过加影片子其实也很好看的,这场中国与卡塔尔之战,可谓精彩纷呈,中国队以3:1拿下了比赛。虽说是赢了比赛,但是我们也有着对中国队丢一个球的非常不满。那届亚洲杯,中国队最后落败于日本队,1:2,拿了一个亚军。 从工体出来,时间已经在十一点,晚风吹来,心旷神怡,走在北京的街上。老邢掏出手机,“喂,女婿啊,你晓得我在哪块啊?……”这个举动太出乎我们的意料了,老邢居然跟他的女婿炫耀起了这次看球的经历。在两个小时前,他们还不知如何尴尬地与黄牛在工体外面讨价还价的呢?我和小雍只有捂着嘴笑,让老邢“聊发一回少年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