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庭祥 | 竹林深处有人家——雨中访小河

 聚力阅读 2020-09-23

总第1209期

图|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

刚刚立秋,又进三伏,“秋老虎”呈威。连日来如入桑拿浴室,闷热难耐。恰逢周末,“殷勤昨夜三更雨,又得浮生一日凉”。趁雨后凉爽,儿子驾车带我们老两口去“河南省汤阴汤河国家湿地公园”游玩,“小河村”位居园中。

一路上,雨断断续续,约行一时许,便到目的地。小河村,过去少有人知,全村仅有98户人家,约400余人,汤河穿村而过。往年荒草野沟,污秽浊流,穷乡僻壤,无人问津。如今成了一个碧水清流,林茂竹修,清堂瓦舍,果香四溢的“河南省最美水乡”。

五百多公顷的湿地丛林覆盖,物种繁多,鸟语花香。林中柏油道路蜿蜒曲折。夏秋之交,正是“新秋菡萏发红英”时,我们顺着小道,直驱荷塘区。将车停在小广场,冒雨前行。展现在眼前的是“接天荷叶无穷碧”,芙蓉出水别样红的壮美景色。下车瞬间,便溶入“爆沉香,消溽暑”的清香世界。碧叶翻风,苍苍漠漠,霏霏细雨,荷香沁彻肺腑。走着走着看到路间有一竹门扉,高高的横匾上书“荷花苑”三个金字,这便是可供观赏和采摘的荷塘中心区。塘边竖着新栅栏,站在栏外,任凭雨滴砸身上,尽享冰晶的洗礼,聆听“雨声滴碎荷声”,细赏“碧玉盘中弄水晶”。灼灼荷花,亭亭出水,举着骨朵的,一茎孤直;含苞待放的,卷舒天真;笑逐颜开的,粉面可掬。白的晶莹,红的柔情,全表现出净植高雅,清丽脱俗的风韵。还有数不尽的碧绿莲蓬,朵朵像炳炳如意,有向天抒怀,有曲颈筑梦,尽显芙蕖本心的静美。向午时分,风飘满园馨,飒飒清风,轻扫叶波,荡漾如水,沙沙作响,犹如秋点兵,雄浑之气,令人胸怀激荡。

告别《荷花苑》,撑伞徐行,漫步“竹色溪下绿,荷花娇欲语”的林间步道,又到了“小河竹林驿站”,青竹牌楼,敞门迎客。丰茂竹林,试欲天齐,列队两旁,势如仪仗。驿站深处,“雨洗娟娟净,风吹细细香”,氤氲静谧,风中不时还洒下清凉的露珠。琅玗中空,节节拔高,身姿飘逸,刀叶新秀。行进间,忽闻水声朗朗,循声而去,转弯处看见汤河主道,河面宽阔,河中横着一条隔坝,落水成瀑,白练如洗,雨后增辉,尤为壮观。瀑流泻入平湖,稍事休憩,便又注入一个单孔桥洞,骤然收束,湍急涡漩,发出巨大声响,挤过桥洞的水,如得胜军师,汤汤东流去。

我们越过小桥,沿岸边积水小道,到达上游。绿岸清水,浩淼无际,汤河水缓缓地躺在岸边竹林的怀抱中。竹林粗壮,老而弥坚,让人如置身江南水乡。此时,岸边一中年男子正在垂钓,身旁的孩子悠悠然玩着桶里的小鱼。走近男子询问:“此间为何长大片竹林”?从男子的回答中得知,上世纪60年代,国家号召“南竹北移”,一批毛竹,落户“小河”,依水而生,不断蔓延,便成了这片40余亩的“豫北第一竹林”。最后男子微笑着说“现在环境变了,老百姓幸福多了”。不错,从周围的环境可见村民的幸福。民居在竹林中掩映,“小河村文化大舞台”富丽堂皇,健身器材应有尽有。柏油道雨后更洁净;老宅院古朴典雅,院内青竹鲜嫩,俏丽多姿,细雨中如出浴秀娘。古人云:“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竹林深处的“小河”,真的脱凡脱俗了。怪不得儿子边走边说:“能来这里买或租一幢庭院作为工作室,该多么惬意”。漫步街头,路过村“两委”门前,落落庭院,“竹竿何袅袅,竹怜新雨后”,水灵灵的,像刚从水中捞出似的。门的对面墙上,塑着一面飘扬的党旗,翠竹簇拥,鲜艳夺目。“千磨万击还坚韧,任尔东南西北风”,“小河人”,在党旗的指引下,创建了美好家园。

边走边看,不觉到了村头,一棵老桑树吸引了我的视线,树皮斑驳,枝叶尤茂,近看“树牌”惊悉,它竟是一棵190岁高龄的古树。190年来,它见证了“小河”的岁月沧桑,它揭示了“小河”的古老历史,它依然繁茂的枝叶,正焕发着“小河”的新面貌,这新貌就刻在小河村头的丰碑上“河南省最美水乡·小河村”,这最新最美的文字,就是对小河新时代的赞歌。丰碑在翠竹中更显得隽美。翠竹挺拔飘逸,恬淡高雅,虚心劲节,四季常茂。也正是“小河人”的写照。“小河”一定会像翠竹一样节节拔高。

驱车驶离“小河”,雨中的“小河”在竹林中时隐时现;朦胧如仙境,让人留恋不已。

作者简介

张庭祥,安阳市人。1961年河南大学中文系毕业。长期从事教育工作,曾担任安阳市一中教务主、校长助理等职。业余时间,喜欢文学创作),有《中华之最知识手册》(1987年江西出版社)、诗文集《散叶集》等著作行世。

主编:风雨薇、绿柳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