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汉语文献中,有一些涉及记录中国核心文化...

 五星辉煌 2020-09-23
在汉语文献中,有一些涉及记录中国核心文化的词汇,可以明显看出是非汉语。搞清楚这些非汉语词汇的来源,对于认识中国文化的形成无疑有重大意义。比如,用于记录所谓“太岁纪年”的摄提格、执徐、大荒落等词汇,就明显可知不是汉语。天文历法是中国文化的一个核心组成部分。过去,受日本新城新藏研究的影响,郭沫若曾提出中国的天文历法来自巴比伦,但他对摄提格等词汇的解释却差强人意。竺可桢也曾尝试用梵语来解释这些词汇,但也只限于极个别词汇。
张汝舟、张闻玉等学者认为太岁纪年只有春秋时期短暂出现过,但是这种观点无法解释在甲骨文中已经用岁作为计时方法的事实。《尔雅》说:“夏曰岁,商曰祀,周曰年。”岁就是指岁星,也就是木星。祀的由来,是因为商人的祭祀有以年为周祭的现象。年的意思,则取自谷物一年一熟的意思。这说明利用木星计时的文化确实来自夏人。
《山海经》出自蜀地,相传为夏人作品。《海内经》说:“共工生后土,后土生噎鸣,噎鸣生岁十有二。”根据杨宽、顾颉刚等人的研究,共工即鲧,后土即禹,噎鸣即伯益。如此则可知夏人确实已经有用木星计时的文化。
三星堆和金沙考古表明,古代蜀地的天文学文化确实相当发达。比如广汉三星堆遗址的太阳神树、成都金沙遗址的太阳神鸟金箔都显示出了天文学特征。那么,摄提格、大荒落等词汇可以用西南地区的语言来解释吗?历史语言学家聂鸿音等人的研究表明,摄提格等十二个词汇与藏缅语确实可以全部对应。比如摄提格,即可对应藏文的stag(或普米语的stoya,道孚语的sta等),意思为虎。这与《尔雅》所谓的“太岁在寅曰摄提格”而寅属虎完全相合。
其他十一个的对应具体是:单阏对应藏缅语的兔,执徐对应藏缅语的龙,大荒落对应藏缅语的蛇,敦牂对应马,协洽对应羊,涒滩对应猴,作噩对应鸡,阉茂对应狗,大渊献对应猪,困敦对应鼠,赤若奋对应牛。以上对应,与《尔雅》记载全部相合。
在中国的古代历史研究中,有关于岁星的研究仍然有许多困难。显然,从三星堆、金沙入手、从民语言学入手,这不失为一条可行的途径。
#三星堆##历史冷知识##古代历史##我要上头条# #成都头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