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野豇豆 区别 野绿豆又被称为鹿藿

 关牯爱满天下 2020-09-23

  

野豇豆,中药名。为豆科植物野豇豆Vignavexillata(Linn.)Rich.的根。分布于我国华东、华南至西南各省区。具有解毒益气,生津,利咽之功效。用于头昏乏力,暑热烦渴,乳少,失眠,阴挺,脱肛,风火牙痛,疮疖,咽喉肿痛,瘰疬,毒蛇咬伤。

中文名称野豇豆
性味归经味甘、苦,性平。归胃、大

  祖父显征说:“补”。

  还有镇静,安眠之功。

野绿豆又被称为鹿藿,属于豆科植物,有的人会问野绿豆长啥样,野绿豆为多年生缠绕草本植物,它的植株上长有很多淡黄色的柔毛。野绿豆的茎蔓长得很长,它的叶子接近圆形,最长能长到6cm,最宽能达到5.5cm。

野绿豆长啥样

野绿豆会在每年5~9月开花,到了7~9月时会结果,它的花朵大多是10朵为一簇,具有一定的观赏价值,它的果实中有种子,可用来播种。野绿豆适应力很强,多生长在海拔400~1200米的山坡杂草中,有的也生长在树上。

野绿豆长啥样

野绿豆具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它的茎叶经过加工后可作为药材入药,有祛风、除湿、解毒、活血的功效,可用来治疗跌打损伤、血吸虫、风湿关节炎、腰腹疼痛等症状。将野绿豆和其他的药材搭配使用还能治疗多种症状。

野绿豆长啥样

野绿豆喜欢在温暖、潮湿的环境中生长,我国江苏、江西、湖北、台湾、广西等地区多有种植。通常可以用播种的方法种植野绿豆,播种时最好选择当年生或一年生的种子,播种的土壤可以将腐叶土、园土、河沙混合配制。


药用:     根,祛风和血、镇咳祛痰,治风湿骨痛气管炎。叶,外用治疮疥

观赏:鹿藿通过攀附于其它植物或者依附于各种支架上,可充分利用较小的生长空间形成较大的绿化面积。

  1. 墙面绿化:墙面绿化造景是现代园林植物应用研究的话题,墙面绿化可以再利用较小的生长空间,形成大面积绿色屏障,在增加绿化面积的同时还可以降低墙面温度,是现代生态建筑节能绿色的重要手段。墙面绿化因其生长环境较差,不宜打理,所以墙面绿化所选择的植物就需要较强的适应性。例如鹿藿生长在杂草丛中,对环境条件要求不严,适应性和抗逆性强,可应用在生长环境差、不宜打理修整的地方。可在墙面安装网状支架,使其攀爬生长,可在短时间内形成绿化效果。鹿藿还可以通过与其他不同的植物相互搭配如爬墙虎等,可以相互衬托、相互弥补不足,形成新的景观效果。

  2. 构架绿化:构架绿化主要起到防护和隔离空间的作用,这些设施大多高度不易形成立体平面,所以要选用适合的攀援藤蔓植物进行绿化。鹿藿其生长阶段有花期与果期,因此鹿藿在春季其郁郁葱葱的绿叶可以给人一片绿色的海洋,夏季时绿色的叶子与美丽的花朵交相辉映,形成一种生机勃勃的景象,进入秋季一颗颗迸裂的红色豆荚上挂满了熟透的黑色颗粒。鹿藿在不同的季节通过其优美的成长变化,形成了变化的景观。

  3. 地面绿化:鹿藿生长迅速,能快速覆盖地表形成地被保护。鹿藿具有生物量大、枝叶丰厚、根系发达、适应性强等特点。浓郁的枝叶可以抵抗雨水对地表的直接冲刷,减少水土流失。发达的根系可以加强地表土壤的连接度,起到很好的防风固沙、保持水土的作用。鹿藿还具有固氮的作用,对贫瘠的土壤有很好的适应性,可以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肥力,是维持土壤持久生产力的一个重要生态反应。

  4. 护坡绿化:护坡绿化是针对地形、地貌多变的护坡景观绿化的重要内容。鹿藿喜光耐潮湿,成活率高,可以节省种植成本和管理成本。在护坡上种植鹿藿不仅能降低技术上的要求,加长绿化时间使其变化丰富,还能随着年限的增加和种子的传播,使得护坡绿化能力逐渐增加,以有效地避免草坪随年限的增加而干枯死亡,被杂草取代的不良后果。

马棘(俗名:野绿豆)(Indigofera pseudotinctoria)是蔷薇目、豆科半灌木植物,马棘是2003年从国外引进的马棘品种资源中筛选驯化出的一个矮生新品系,经过近四年的引种驯化表现出了矮生、抗旱、观赏价值高等特点。 马棘较多花木蓝植株矮,并且株高整齐一致,植株高0.8-1.0米,羽状复叶,小叶7-11,椭圆形,总状花序腋生,花冠淡红色或紫红色,荚果园柱形,种子园形,千粒重4.5~5.0克。在湖北地区栽培,4月底5月初始花,一直开到8月底,无限花序,6月初前开的花,大多不能正常结实,或结实后脱落。8-9月结荚,11月下旬种子成熟。

现在正是采摘时🤗


中药马棘为豆科木篮属植物马棘的根或全株入药。秋季挖根或采全株,洗净,切片晒干或去外皮切片晒干。也可鲜用。野绿豆的功效与作用: 清热解毒,消肿散结。主治感冒咳嗽,扁桃体炎,颈淋巴结结核,小儿疳积,痔疮;外用治疔疮。

只是今天我们不用做药材,学校的沙包不够了,我们就地取材拿它来做沙包

现在开始分组行动吧,最后看看哪个小组的收获最多

  

鹿藿

(《本经》)

科名:豆科

属名:鹿藿属

学名:Rhynchosia volubilis Lour.

异名】鹿豆(《尔雅》郭璞注),豆豆、野绿豆(《纲目》),野黄豆(《中国主要植物图说.豆科》),老鼠眼(《广州植物志》),老鼠豆、野毛豆、门瘦、酒壶藤(《湖南药物志》),鸟眼睛豆、大叶野绿豆(《浙江天日山药植志》)。

【来源】为豆科植物鹿藿的茎叶

【植物形态】鹿藿,多年生缠绕草本,各部密被淡黄色柔毛。茎蔓长。3出羽状复;侧生小叶斜阔卵形,或斜阔椭圆形,长2~6厘米,阔1.5~4.5厘米,先端短急尖,基部圆形:顶生小叶近于圆形,长2.5~6厘米,阔2.5~6.5厘米,先端急尖或短渐尖;小叶纸质,上面疏被短柔毛,下面密被长柔毛和淡黄色透明腺点;托叶线状披针形,不脱落。总状花序腋生,有花10余朵;花黄色,长7毫米;花萼钟状,5裂;花冠蝶形,龙骨瓣有长喙;雄蕊10,2体,花药1室;子房上位,胚珠2,花柱长,基部弯曲被毛,柱头头状。荚果短矩形,红紫色,长约1.5厘米,阔约9毫米;有1~2颗黑色有光泽的种子。花期5~9月。

生长杂草中或附攀树上。分布四川、浙江、江西、江苏、安徽、广西、福建、台湾、湖南、湖北等地。

【采集】5~6月采,晒干。贮干燥处。

性味】 ①《本经》:"味苦,平。"

②《别录》:"无毒。"

【归经】《本草经疏》:"入足阳明、太阴、厥阴经。"

【功用主治】凉血解毒。治头痛腰疼腹痛,产褥热,瘰疬,痈肿,流注。

①《本经》:"主女子腰腹痛不乐,肠痈,瘰疬,疡气。"

②江西《草药手册》:"祛痰,解毒,杀虫,祛风湿,和血气。治肠痈,瘰疬,头痛,眼痛,腹痛。"

【用法与用量】内服:放汤,3~5钱,外用:捣敷。

【选方】①治惯发性头痛:鲜鹿藿七钱,水煎服。

②治妇女产褥热:鹿藿茎叶三至五钱,水煎服。

③治瘰疬:鹿藿五钱,豆腐适量,加水同煮服。

④治流注,痈肿:鲜鹿藿叶适量。捣烂,酌加烧酒捣匀。外敷。(选方出江西《草药手册》)

【名家论述】《本草经疏》:"鹿藿,解毒凉血之药也。故主肠痈瘰疬疡气。女人以血为主,血虚有热,则腰腹痛不乐,得苦凉之气,则热退而血得所养,故主女人腰腹痛不乐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