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美文赏析*烟雨濛濛作品】(江南惠山文学社)

 昵称34539451 2020-09-23

【作者简介】烟雨濛濛(笔名),实名曾祥佑,男,67年出生,大专文化。湖南省张家界市人,现从商。84年入伍,在部队期间,先后有多篇作品在《解放军日报》,《国防战士报》,《战旗报》发表,回地方后,从事单位办公室工作多年。代表作有:《参战老兵的情怀》,《告别老山前线》,网络小说《伴心和忘尘》等。江惠文学社会员。

【生活,适合自己就好】

作者:烟雨濛濛

     人生就是一场生活的历程。其中有很多悲欢离合,喜怒衷乐。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希望得到别人的好,一开始,对别人的好感激不尽,时间久了,便习惯了别人的好。有一天别人对你不好了,便觉得怨怼。其实不是别人不好了,而是我们的要求变多了,习惯了索取,忘记了感恩。

     人生总是在得到和失去中徘徊。如果人生的道路上什么事都一帆风顺,没有经历过挫折和忧伤,幸福和快乐,那么人生就是一张空白。真正的人生只有经历过困苦和忧伤,快乐和幸福才是完整的人生。

       我们在生活中只有正视人生的每一个挫折,适应人生的每一回起伏,吸取人生的每一场失败,利用人生的每一次坎坷,最后沉淀于心的,才是一半是对美好的追求,一半是对残缺的接纳。

      那些曾经看不惯,受不了的,如今不过淡然一笑。生活中的成熟,有时不是看破,而是看淡。

     我们有时别把失去看得过重,别忘了有时候的放弃也是另一种拥有,记得随时保持一种好的心情,认真的做好自我。与其埋怨世界,不如改变自己。人生无完美,管好自己的心,做好自己的事,曲折亦风景。只有人做到了,心悟到了,相信美丽的风景就在下一个拐弯处。

    四季轮回,转瞬即逝。只有耐得住寂漠,守得住信念的人,才是生活中的强者。适合自己的,才是幸福!

 ——2020.1.6

【余生将往事清零,爱恨随意】

作者:烟雨濛濛

      转眼,2019己经过完了,时间还来不及细算,不知不觉,就这样走完。

       站在时间的驿站,细想过去再好,也无法回去,曾经再美,它已消逝。不管过去是风光还是辉煌,它毕竟已经过去,不管曾经是幸福还是忧伤,这些都已经不重要。

     当前最要紧的,是活好当下,珍惜眼前,开开心心的过好生活每一天。

     大千世界,我们每个人相处的生活方式不一样,心里所想的也不尽相同。生活中那些无法左右的,就随缘吧,让人烦恼的,就遗忘吧。不切实际的梦想,就换个方向努力吧。想不开的人和事,就寻个借口放下吧。 

      生活中我们之所以常常感到很累,不是别人附加的疲惫,而是有时自己不放过自己。什么都想要,又什么得不到,有时候,想要的越多,失的越多,计较越多,越不快乐。 

      人活着,总有不顺心的事,其实没有什么大不了。

开心的时候,多笑笑,难过的时候,多走走。不管生活多苦,日子多难,都要微笑面对,乐观向前,有时候去依赖别人,不如依靠自已。别人给的依靠只是一时的,自己依靠自己才是永远的。  

      生活中有时候,我们深陷困境但并非绝境,缺的只是全力以赴的心态。余生,只有将往事清零,爱恨随意。做个知足人,重情的人,乐观的人,简单的人,有品味的人,才能随遇而安。

——2020.1.12

【浅谈格律诗】

作者:烟雨濛濛

      格律诗做为诗中的一种体裁形式,深受一些中老年文学朋友的欢迎,其诗里的对仗,韵律要求比较严谨,使人品读起来朗朗上口,回味无穷,这本无可非议,但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格律诗已成为一些文学爱好者近乎疯狂的追求,这末免有些变味。

     我有一位朋友,平素未见他写文,看书,不知从何时起,竟也学起格律诗来。见面总忘不了口里说一些写诗要平仄,对称,韵律的新鲜名词,俨然是一位博学多才的专家。这使我感到吃惊,想看看他的作品。不看便罢,一看着实让人大跌眼晴。一首貌似对仗工整的新诗,就其构思,内容来说让人读起来索然无味。更算不上什么精品。我想听听他的创作感受,他说也不知道,学习班上的培训老师是这样说的,要点是要词句对仗,合乎韵律等等。

     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学写格律诗没错,但应源于生活,写出高质量的作品来。不能为写诗而写诗。记得一位作家说过,诗源于生活,但应高超于生活。一首好的诗,无论什么诗,应源于生活的积累,有感而发创作出来的作品才能引起读者心灵的感情共鸣,而不是闭门造车,写出的作品连自已也不知所云。

      当今一些人的作品,多是卖弄学问,凑句而已。而在各类诗词大赛中拔头筹者,往往是“老干体”与“老皇皇体”。这倒并非因为评选者不辨妍媸,实乃正治标准高于一切之故也。“老干体”与“老皇皇体”多为“正能量”,在“立意”上先站到了制高点。即使李杜再世,其《行路难》《三吏·三别》之类也难以获奖。谁敢给这样的诗评奖?

     对诗人来说,诗作的数量与质量大多是成正比的。创作达不到一定的数量,可能也谈不到质量。但是,诗人追求的应该是作品的质量,而不是数量。历史上有很多著名诗人,平生只留传下一两首诗。就因为这一两首诗,或一两个佳句,便足以青史留名。比如唐朝诗人张若虚,存世之作只有两首,其《春江花月夜》,竟“孤篇压倒全唐”,至今被人传颂不衰。

      在时代发展的今天,如今好诗、佳句,实在是不可多得。一个诗人,如果有一首诗,或有一两个佳句让人记住,能够传之久远,就很了不起了!没有生活积累的社会创作,无异于无病自吟。乾隆皇帝一生作诗四万多首,却无一首传世留芳,不过是一大堆文字垃圾。

     无佳句,不作诗。这才是一个诗人追求的一种最高境界。

——2020.1.1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