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考点整理部分
2020-09-23 | 阅:  转:  |  分享 
  
社会工作师中级综合能力考点社会工作研究的伦理1.确定研究问题的伦理第一,研究正当性。研究正当性指研究者选择的研究问题是否具有必要性,有必要研
究的间题才是有意义的和被认可的。第二,实务应用性。该问题的研究有利于发展社会工作,有助于实现社会工作的目标。第三,经费来源。社会工
作者要注意研究经费来源是否合法清白,要考虑经费资助是否会影响研究的客观性和科学性。2.研究过程的伦理:第一,研究者身份。研究者不能
故意隐瞒身份或采用欺骗手段获取资料。第二,自愿参与和知情同意。向研究对象收集资料,应该在对方愿意的情况下进行。第三,价值中立。研究
者应该价值中立,避免倾向性,不凭个人意志筛选运用信息。第四,被研究者有权利和机会表达自己的意见。第五,不伤害参与者。研究者要注意开
展这项研究不应给被研究带来危险和伤害。第六,匿名和保密。对被研究者的个人资料予以保密究结果的公开和分享。研究成果公开时要客观,不能
随意泄露。第七,研究结果的公开与分享。要客观。社会工作研究方法论1.方法论的概念方法论是关于研究方法的理论,主要从哲学角度探讨与学
科体系和基本假设有关的一般原理,即方法论探讨指导研究的基本原则、逻辑基础以及学科的研究程序和研究方法等。2.方法论的意义第一,方法
论是社会工作研究的宏观指南;第二,方法论是构造社会工作理论的基础。主要的方法论有:2.1实证主义方法论实证主义方法论又称实证哲学,
产生于19世纪30-40年代,由孔德首先提出。第一,社会研究对象与自然科学研究对象都是纯客观的,他们不依赖于研究者而独立存事物本身
存在着内在的、必然的、可以重复的规律;第二,人类行为、社会变化的因果关系或相关关系是可以被感知、概括和客观计量的;第三,社会研究的
任务在于说明社会现象或规律是什么,而不是说明社会现象应该或必须是什么;第四,自然科学方法适合于社会研究,社会现象可以作为事物来看待
和研究;第五,实证主义将社会现象作为研究起点,重视社会现象的概括归纳,相关关系,由经验事实来检验其假设,从而发现其规律。2.2反实
证主义方法论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社会学家反对从自然科学中寻找可以运用于人文科学和社会科学的方法,提出了从个人的主观动机或体验
中寻找认识社会的方法,试图以个人行动的主观根源说明人的活动、社会关系、社会结构和社会发展,从而形成了反实证主义思潮。反实证主义方法
论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强调社会现象不同于自然现象。它具有不可重复性,也没有一般规律。社会科学要说明社会中个别具体事物之间的联系,第
二,反对社会唯实论,主张社会唯名论。认为社会科学首先要研究个人行为动机与社会,反对把社会生活看成是一些无个性的社会事实或社会结构的
相互作用。第三,认为社会研究方法应该着重分析社会整体的因素,找出它的成分,的关系,反对把社会研究归结为只对各种社会现象作整体说明。
第四,认为社会科学的主要方法是以描述性的历史方法说明社会现象,运用自然科学的概括性规律方法。第五,认为考察主体的认识能力是主要的认
识方法。第六,注重社会现象的发生、中意义的产生过程,等等。2.3马克思主义方法论包含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具有哲学方法论和具
体研究方法论两个层面的含义。在哲学层次上强调经验事实先于理论而存在,强调知识来源于实践;以历史的、发展的观点取代了静态分析;知识发
展也是辩证的。在研究方法上强调研究过程的经验性与实践性,认为应该该把社会作为整体研究。2.4建构主义方法论建构主义方法论主要存在以
下特征:人经验等因素的不同而有所不同;认为“事实”是多元的,并因历史、地域、情景、个人经验等因素不同而不同。研究结果是由不同主体通
过互动而达成的共识,研究者与被研究者之间是互为主体的关系。在方法论上,强调研究者与通过互为主体的互动而达到一种生成性理解。2.5关
于社会工作的研究方法论,有几点值得特别关注实证主义方法论强调社会现象的客观性和外部原因,具有自然主义倾向,忽视“人”的因素及历史、
文化因素;反实证主义偏重于构成主观经验现象的主观因素或内因,强调对人的行为应从其主观的因素方面去理解,否认客观认识的可能性;建构主
义不认为存在唯一的、不变的客观事实,事实是研究者与被研究者的价值互动而达到的生成性理解;马克思的方法论思想既有其辩证性,又有其历史
性论,在其指导下开展研究。社会工作研究方法-个案研究法个案研究是对单个对象(如家庭、团体、机构、社区、学校等)的某项特定行为或问题
进行的整体性的和深人的研究。个案研究偏重于探讨当前事件,强调对事件的真相、原因等方面。个案研究可以采用定量方法也可以采用定性方法。
1.个案研究的特点第一,调查程序不严格,可不拘时地、用多种方法进行研究;第二,手段和资料多元,研究者可以运用各种手段,采用不同角度
,进行访谈、观察、纪录等,详细记载研究对象的各方面资料;第三,详尽深人,即对个人生活史及有关文献都加以考虑,常使用历史视角把握资料
,并在此过程中注重调查对象的主观感受;第四,强调应用性研究,注重改变行为的模式。2.对个案研究方法的评价(1)优点有利于对研究对象
进行全面和深人的认识;便于客观、深人、准确地把握研究对象的问题、需要及其原因机制,从而提出有效和具体的处理办法或解题方案。(2)缺
点研究需要花费许多时间;由于样本很少和对象缺乏代表性,研究发现不能进行推论。社会工作研究方法-实验研究方法1.实验设计(1)实验设
计的要素标准的实验设计包含三对要素:第一,自变量和因变量。前者是实验刺激,后者是受试者的反应,实验目的就是检验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
。第二,实验组和控制组。实验组是对其施加影响的小组,控制组是不施加影响的小组。第三,前测和后测。在实验前后分别测验实验组和控制组的
因变量状况,实验组变化与控制组变化之间的差异视为所施加影响的效果。(2)研究设计的基本类型第一,前后测控制组设计。首先把对象随机分
配到实验组和控制组,然后测量两组在某指标上的水平,再对实验组进行某种干预,此后对两组再测。实验组的前后变化与控制组的前后变化之间的
差异就视为干预效果。第二,单后测控制组设计。此种设计认为,随机分配过程消除了实验组和控制组最初的重要差异,从而后测所得的两组间差异
反映了自变量影响。2.准实验设计的基本类型(1)非对等控制组设计本文发现一个与实验组表面相似的既存控制组,依托实验研究的技术进行分
析。(2)简单时间序列设计不要求有控制组或对照组。首先在多个时点对因变量进行测量,然后进行干预,再在多个时点测量自变量的数值。如果
干预前的因变量水平稳定,干预后的因变量水平变化且变化程度持续提高,就可认为干预达成一定效果。3.对实验研究方法的评价(1)优点可以
控制实验情景从而排除外在因素的影响,可以明确地指定需研究的变量,研究误差相对较小。(2)缺点研究条件不自然从而其实务推进上有困难,
太强调精细从而难于复制。由于社会工作中实验研究往往以人为对象,因此,研究者在实验组人员的选择、实验刺激的应用等不可避免地面临伦理难
题。社会工作研究方法-问卷调查研究法1.问卷设计的基本原则第一,问卷设计应该以回答者视角为主,让回答者认可、容易理解和回答;第二,
考虑问卷调查的障碍因素,如被调查者是否愿意、有能力回答问题;第三,应整合研究目的、内容、样本特征和资料处理方法等因素,保证调查的可
行性。2.问卷设计的注意事项问题和答案是问卷设计的核心。第一,开放式问题应注意空间大小;封闭式问题应关注答案的穷尽性和互斥性。第二
,问题语言应简短明了,避免双重涵义与含混不清,提问不要带倾向性,对敏感问题注意提问方式。第三,题数适当。回答问卷所花时间越短越好,
一般在被调查者20-30分钟内完成为宜。第四,问题应按序排列.熟悉、简单、对方感兴趣、封闭式问题置于前面,行为、态度、敏感的问题放
在后面,从而利于被调查者较快进人答题状态,提高问卷回答的完整度。3.问卷调查的优缺点(1)优点①采用匿名访问有利于获得真实信息;②能在短时间内收集大量资料,节省资源,并有利于中和个别人士的极端回答;③搜集数据的内容、时间、格式基本统一,资料处理相对容易并便于比较分析。(2)缺点①对调查员与被调查者均有较高要求;②某些类型的问卷调查中调查员无法当面指导和记录,填答质量可能难于保证。
献花(0)
+1
(本文系社区备考达...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