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刺客诗丛】漫奏诗集《她叫金志燕》即将面世

 新用户0707SREj 2020-09-23


 

90后温州诗人漫奏诗集《她叫金志燕》即将出版。该诗集由刺客工作室倾情推出,亦是“刺客诗丛”的一个重要选本。
漫奏的诗歌写作习惯于从细微之处发现诗性,用超越尘世的目光打量世俗的一切。《她叫金志燕》便是其2015年的缩影及诗意灵感的体现,是一部以口语诗的形式描写世俗生活所见所闻。有心酸,有自嘲,有感慨,有悲伤,有欢乐等生存境况的在场体验,以及诗人内心波澜不惊的反省。

 

 

她叫金志燕·序 言
……………………………………………
刺客工作室出品

 


 

漫奏 本名陈强,温州人,1993年出生,2015年结业于衢州学院,2014年写诗,有原创诗歌五千首。作品发表于《参花》《诗歌大观》《紫江诗刊》《贵州文学》等。目前跟随老师学习绘画。

 

《她叫金志燕》自序

 

首先,我得承认,我是不会写序言的。
有了这样一个开头之后,我下面的话就可以肆无忌惮一点了。
先说说,我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写诗的吧,我的印象里第一次写现代诗是初二的时候,那个时候偶然翻了几首徐志摩的诗,鬼使神差地居然就开始模仿起来了。我仰慕徐志摩的鼎鼎大名,也去书店买了一本他的诗集。名字就叫《徐志摩诗文》。大概是这样,可能稍微有些偏差,将就吧。回忆中的事情总有些走样。那个时候班里的同学基本上没有人写诗,我因此显得十分的特殊和文绉绉。都是乡下的孩子,我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开始写诗了。那个时候也断断续续写了不少,据说徐志摩对遣词造句十分考究,一个字都要琢磨很久,于是我一开始写诗的时候也是一首反复修改,我会在意这词用得对不对,这个词换成另外一个是否更好一些。所以一本草稿本上往往成就一首诗就要打十几首的草稿。很是浪费。这些草稿我现在还留着一些。感觉那个时候真是单纯啊。
我高中的时候写诗集中在高一的那一年,写了几十首,现在看来,水平还没有初中的好,那个时候写的句子更像是胡言乱语。大概那个时候看了海子的缘故。高中的时候在校门口买了一本好看的笔记本,挺大的,写满了那个时候的所谓诗歌。写完之后我就把这本所谓的诗集拿去给语文老师看了。过了两天后,她把诗集还我,那些她觉得好的,她在题目左侧打了一个五角星。她还把我叫去办公室,一首一首问我,这首是表达的什么。我支支吾吾说不出来。后来她很和蔼地放过了我。高中的时候写了一首长诗,两百行左右。一次偶然的机会被拿去在上课之前朗读用了。那个时候,几个朗读的同学普通话虽然不大标准,语气也十分的平淡,但是在底下听的我手汗一直流,身体一直抖,激动地快要尖叫出来。高二开始,学业繁忙了起来,就没有写诗了。到了大学,我十分遗憾,居然没有一个像样的文学社,而且,似乎也没有学生关心文学了。我也渐渐没有再写诗。但是话虽如此,我还是偶然写了一首两首,发表在学校的记者团,那个时候我是记者团的成员。如果没有这一茬。恐怕诗歌更难发表了。发表本该是件开心的事情,但是我上面说过了,学生们似乎对文学不感兴趣。记者团发的报纸基本上都是被遗弃在了地上,或者垃圾桶里。不过我真正写诗是在大学,大四那年,也就是前年下半年。我为什么在那个时候大量写诗呢?因为我对诗歌又燃起了希望。这希望从何而来呢?很简单,你可能猜不到,从QQ群而来。当然是写诗的QQ群。大概面临毕业压力,想通过写文字赚点稿费。我加了几个文学群。后来发现用小说投稿太累了,而且机会渺茫。而诗歌一般比较短,操作起来省力些,于是我就抱着写诗投稿赚稿费的目的写起了诗。顺便,也加了几个写诗的群。诗歌投稿过无数次,基本上用的是我初中或者高中时候的那几首,无一例外地石沉大海了。但是我却因为QQ群里有人为我的诗歌说了几句赞美而信心大增,觉得,没稿费也没关系,有人喜欢看就行了。说起来,我写诗,还真是和别人的评价有密切的关系。如果从来没有人说我的诗好,或许我已经放弃了。这是不是说明,我不是一个真正对诗歌有坚定信仰的人呢?以后慢慢考究吧。我最初认识一个诗人,这对我在大四那一年大量写诗有很大关系,他叫张培,还有他推荐的一个叫蒲秀彪的诗人,对我对诗歌的理念进行了第一次的颠覆。我看了他们的诗,觉得,哇,诗原来还可以这样写。这个时候,我自认为我已经开始走向比较前卫的中国现代诗的路了。之后,我在QQ群上遇到了更多的高手,比如麒麟镇,大四,黄小线等等。从他们身上也学到一些诗歌的写法。再后来,就涉猎得更广了,也看了一些当今诗坛牛人的不少作品。还有一些国外的翻译诗歌。我就不一一列举了。
写诗给我带来了什么呢?
写诗首先给我带来了发泄的快乐和安静思考的机会。在诗歌之外,我从来都是焦虑的。只有在写诗的时候,我内心感到平静。
写诗没有直接给我带来物质上的收获,更多的是精神上的快感。我因为写诗,认识了很多写诗的朋友。也侥幸出过两本合集,我不敢说自己很有名气,但至少,我已经不能算默默无闻了。而且我相信,诗歌总有一天,也会给我带来物质上报答。
你或许会说,写诗就写诗,难道非要报答吗?
我的回答是,如果我提前知道我的诗歌是没有一个人看的,我是不会去写很多的,大概会止于初中或者高中。我承认,我是物质的人,只不过我的追求物质的方式和大多数人有区别。
我通过写诗,来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当然,前提是,我享受写的过程,或者脑子里的确有一些好的想法,非写不可。我觉得这是两全其美的事情。
诗人也需要面包,如果上帝规定写诗这件事情,除了精神满足之外,是没有任何物质上的利益的,那么我想,我大概是不会写诗的。不过话说回来,我写诗的最初目的,也就是赚稿费。不过,我渐渐觉得,我写诗,是有使命感的。我非写诗不可,我不写诗,会是一种浪费。

 

 

她叫金志燕·目 录
……………………………………………
刺客工作室出品

 


 

目 录

 

张绍明:每一个人都是一颗树(总序)
自序

 

1. 在网吧里写诗的人
2. 家乡
3. 白鹭
4. 盲女和裸奔者
5. 黑衣人
6.
7. 位置
8. 打油诗
9. 蚂蚁
10. 那个大伯被骂了
11. 进化
12. 六块橡皮
13. 在群里发表诗歌
14. 幸福
15. 衢州是一个适于恋爱的地方
16. 玲珑生煎
17. 理查德先生走了
18. 抵押
19. 一张五元纸币
20. 年轻人的发型
21. 充费
22. 看望
23. 称我以大神
24. 与老婆们偶遇街头
25. 网吧里有人发出了一声尖叫
26. 我找不到他最后的一些打火机
27. 买苹果
28. 心理老师
29. 后遗症
30. 我们好像没有年轻过就已经老了
31. 放假
32. 窃贼
33. 天上那一条长云
34. 母亲地位
35. 网吧扫地阿姨
36. 十一月
37. 生活在昆明
38. 他经过菜市场
39. 时光倒流
40. 施咒
41. 我和他同样是天才
42. 致同性恋者
43. 初恋
44. 去山里走一走
45. 文艺女青年
46. 卤肉面馆
47. 存在即不合理
48. 一个老头
49. 林荫路
50. 酒馆
51. 一只蝉
52. 爷爷的恨
53. 失恋
54. 嘱咐
55.
56. 我有诗像
57. 看待
58. 不同牌子的烟头
59. 在一个游戏群发了一首诗
60. 钱包记
61. 传统小说
62. 烤鸭腿
63. 整理
64. 对待一盘剩了的芋头
65. 一块木头
66. 清洁工之死
67. 杀鸡
68. 有关卖车的回忆
69. 李会叫我去她办公室
70. 楼下的打闹声
71. 蟑螂
72. 网吧里的一天
73. 在网吧
74. 幻想者
75. 早点铺
76. 厨娘
77. 穷人
78.
79. 当魂
80. 陪学生走一段夜路
81. 思念理查德
82. 山顶上有座凉亭
83. 奶奶的作息
84. 山上有片公坟
85. 素描
86. 南岳镇上的时髦女人
87. 陈强是南岳镇年纪最小的放牧人
88. 赶鸭子的那对爷孙
89. 收头发的贩贩
90. 从嘴里呵出的白气
91. 洗手
92. 一只躺在地板上的打火机
93. 出神
94. 偶遇
95. 早起
96. 全旺镇的夜
97. 梦醒时分
98. 小学
99. 情诗
100. 黑屋檐
101. 寻人启事
102. 在虹桥遇见钱柔羽
103. 流落街头的观音
104. 黄昏沈家站某街区
105. 我的奶奶
106. 她叫金志燕
107. 以一个小学三年级美术老师的身份在路边撒尿
108. 解手所见
109. 高档小区西江月
110. 网吧青年
111. 冬夜十点的南岳镇
112. 俩水泡
113. 买花生者
114. 沙发叫
115. 探访
116. 门口的老伯
117. 妇女们在公交车上大声讲话
118. 爷爷和奶奶
119. 孤独
120. 致母亲

 

后记

 

 

她叫金志燕·后 记
……………………………………………
刺客工作室出品

 


 

《她叫金志燕》后记

 

写完序言里的这些话,我已经筋疲力尽了。我做不是自己特别喜欢的事儿的时候就特别容易累。序言一样,后记也是一样。其实我不太明白后记和序的区别。真的。我想起韩寒《一座城池》的序言就非常牛逼。“这个缓慢而忧伤的故事,是不需要任何多余的序言的。”我其实也想模仿一下,这次序言已经奇迹般地写了那么多字,浪费可惜,留在下次吧。
不过,下面这几句话是非说不可的,这也是我在序言和后记中唯一觉得重要的话,可能有点俗套,但就是这样。
我要感谢黄小线和刺客的推荐和帮助,感谢大四和麒麟镇他们用文字带给我的灵感,感谢刺客工作室,感谢喜欢我诗歌的朋友们,感谢那些批评和表扬我的诗歌的网友,感谢所有的诗歌群,感谢家人的支持,感谢我自己对诗歌的坚持。
最后,我想对诗集《她叫金志燕》的赞助者表示特别的感谢。我到现在还不知道他叫什么。

 

策划:刺 客
版式:桐 雨



刺客工作室

 

侠之大者,谓之刺客。“刺客工作室”只是对重视群体价值取向成就动机传统文化的一种心理暗示,只是深藏在民族文化底蕴中对生存窘境恐惧感的清醒认识和怀旧情愫。旨在传承“似雅实俗、俗中寓雅”的刺客文化与侠义精神,传播诗意品质和诗意生活。旨在连接文人墨客与江湖道义两大层次间无法割舍的重要心灵纽带,追求风与风的自由与浪漫!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