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国汉字产生和演变历程是怎样的?

 潇湘浪士 2020-09-23

好日子如歌

发布时间:18-11-0920:41

文字是人们用以记录语言的符号和交流思想的工具。它是古代劳动人民在劳动生活中,逐渐孕育、选练、发展出来的,而不是某一个人所能创造的。因此,古人说汉字是黄帝的史官仓颉创造的,并不可信。

我国汉字是原始社会新石器时代人们用以记事的符号、图画演变、发展而成。我们从陕西西安半坡、临潼姜寨、青海乐都柳湾等地出土的许多新石器时代刻划符号的陶片,有些符号是象形的,被专家们认为是汉字最早的原始形态。

现在发现的最早汉字是商代的甲骨文和金文、钟鼎文。它们已经是一套比较完整的记录和表达汉与的符号体系了。但是,它有很多象形字,还保存着鲜明的图画痕迹和会意的结构。商代的文字结构不够严格,字形不规整,笔画复杂,不便于书写。到了西周,汉字字体渐趋方整,表现出线条化、平直化。

春秋战国时期,社会发生了剧烈的变化,文字的使用更加广泛,更加频繁。但由于诸侯割据,致使汉字出现了简体、异体、一字多形的现象。秦始皇统一中国后,以秦国文字为标准,来统一全国的文字。这种措施在我国文化发展史上具有重大意义。人们把统一后在全国范围内推行的汉字称作“小篆”。为秦始皇歌功颂德的“泰山刻石”、“琅琊刻石”,相传石上的文字是李斯写的,为标准的小篆。小篆的产生结束了春秋战国以来的文字异形,宣告了它是汉字的古文字阶段的终结者,为今天方块汉字奠定了基础。

小篆的笔画是圆转的,写起来比较麻烦,当时一般人写小篆时把圆转的笔划变成方折,省繁就简,笔画可有粗细,部首有的可通用,这样写起来很快,因为它是来自下层徒隶,称为“隶书”。并作为小篆的辅助字体,得到秦始皇的支持和推行使用。隶书在汉代成为通行的文字。

在隶书草写的基础上,秦汉之间又出现了隶草,也叫章草。隶草每个字的笔划间是相互连绵的,两字之间不连写。其用笔仍旧沿袭隶书,横划仍然上挑,左边的撇划与右边的捺划的末尾,纯是隶书的写法。草隶广泛流行于两汉时期。

汉魏以来,从隶书、隶草演变出一种较规整的楷书,又叫真书、正书,古时也叫楷隶、今隶。楷书废弃了挑法,横划收笔改用顿势,捺在收笔时一般不再上挑,还应用了尖撇和硬勾。到隋唐时,楷书更加成熟,成为普遍通行的字体。唐以后,历代统治者都把楷书规定为书写官府文书和科举文章的正式字体。

伴随着楷书、还从隶书、隶草中演化出一种行书,它没有一套规定的写法,笔划比较灵活自然,如写得规矩一点就相近于楷书,叫行楷;如写得放纵一些比较接近于草书得,叫行草。晋代以来,善于写书法的人,大都长于行书。东晋、南朝不少帝王都能写得一手好行书,上行下效,当时行书形成风气。

印刷术发明以后,刻印书籍多用楷书。到了明末清初,逐渐出现了一种横轻竖重的方块字,时楷书的变体,因其从宋代刻书字体发展而来,故称“宋体字”。现今我们印刷书籍报刊等多用这种字。

汉字在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中有着伟大贡献,在今后相当长的时期内将继续发挥它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