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荐见 | 清华大学110周年校庆logo引发争议,怎样的设计审美才能与名校匹配

 高天明月图书馆 2020-09-23

美是共识,美是见识

在今天文章开始前

想请大家花3秒帮忙做一件事:

1、点击顶部蓝色“荐见美学”

2、进到公众号主页后再点击右上角三个点

3、设为星标

4、看完文章记得帮点“在看”,这样就不会错过我们的推送

感谢您的支持

大学的设计为什么不像大学生一样年轻化?


最近清华大学发布了 110 周年校庆的 logo,作为国内顶尖高校的大动态,这个设计很快就走入公众的谈论里。有人认为 logo 的设计太过繁复,有人觉得延展的其他物料设计值得表扬。与商业品牌不同,大学的设计少有面向公众展示的部分,校庆 logo 算是能看到一所高校最新设计感的内容之一,学校审美与整个学校风格、思想又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今天我们会从清华大学 110 周年校庆的 logo 设计出发,围观一下高校的周年庆 logo 们。

1

有些争议的“110”


新学期的第一天,清华大学校长邱勇向全球发布了清华大学建校 110 周年的主题和 logo。从校训等精神中提炼出了“自强成就卓越·创新塑造未来”的主题。
 

 
logo 则是在一年前就已经启动设计,由清华大学美术学院陈楠教授的团队担纲,从上百次的讨论和数十次的修改中得出来现在的结果。


数字“110”与清华大学的校徽组合在一起形成“110 周年”的意象。两个数字“1”都是由几道粗细和颜色层层递进的折线拼成,一共 11 道折线,暗合了 110 周年。数字“0”也是一圈一圈环绕,将校徽包裹其中,据介绍,这个同心圆寓意水之涟漪、木之年轮,与“水木清华”的意蕴相吻合。方圆结合,代表了传统审美中推崇的和谐秩序。
  

从百位数的“1”到个位数的“0”,位置明显上升了一个台阶,创作团队以此寓意百年后的第一个十年,清华人站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出发,砥砺前行。同时上升后留出的空间用以放置“1911-2021”这道时间跨度,从参考线图看整个布局会显得饱满和规整。


logo 的色彩选择也一目了然,从清华 logo 的主题色出发,寻找到一个更具活力的红色,两种色彩搭配在一起,也增加了渐变光感。



作为延展,数字“0”被赋予了更多想象,宇宙星空、地理气象、汉字炫彩、智能计算……象征着理、工、人文、社科、艺术等多个学科的蓬勃发展。

数字“1”的线条则和操场跑道、书页相关,在学校这个场景下,线条所能关联的意象也还有很多。


说到延展性,这个 110 周年 logo 的延展物料在评论区被很多人点了赞,支持者认为延展的平面设计是可圈可点的,整个红紫的配色、线条的变化都不显俗气,能给人留下深刻印象,也有值得回味的美感。

但站在对立面的评论也有不少,针对 logo 的设计,很多人提出了意见。最多人说的大概就是 logo 的繁复问题,一层一层、一圈一圈的涟漪确实有象征意义,但同时也让 logo 过于复杂,一旦在使用场景里整个 logo 被缩小,校徽也就完全难以辨认。“想表达的太多往往会适得其反”,不少人觉得整个 logo 应该要做做减法。

用色也出现了两个对立面的争议,有的人认为色调很显气质,有的人则认为“太过女性化”。不过把某一种色彩与性别联系起来属实没有必要,我反而觉得清华大学需要一些靓丽的色彩来打破一下理工气质过于强烈的传统印象。

   

将上一个十年的 logo 与今年发布的 logo 对比,在设计理念上其实是有在做减法的,不再把学校形象堆叠在纪念年份的数字上,而是重点体现年份本身,这可能也归结于对自身有了更强大的自信。

同时色彩选择上也有了大的飞跃,这种紫色与清华大学联系得更加紧密,已然形成专属特色。

但同心圆里夹校徽的做法确实在视觉上显得太过繁复,logo 的大小变化也会极大受限。在我看来,同心圆的设计想法可以在延展设计中体现,而不必在 logo 里硬加,一些适当的留白也许会让设计感更明显,更前沿。

2

固守百年的高校logo们

看过清华大学从 100 周年到 110 周年校庆 logo 的变化,我又搜索了国内其他高校的校庆 logo,百年高校很多,出彩的 logo 却没有那么多。

 南京大学110周年校庆 

2012


同样是 110 周年,同样是紫色系,南京大学 110 周年的 logo 是率先被找到的。据设计者表示,这一logo 是将数字“110”变化为音符的形状,以寓意学校奏响新的乐章。同时右侧的“1”和“0”组成字母“N”,是南京大学英文缩写 NJU 和英文单词 NEW 的首字母。

关于字母“N”的设计是有一些巧思的,音符的想法也不错,但整体呈现的视觉却没有跟上字形变化的先锋性,毛笔笔触带给人的感觉依然是古朴的,再加上这个暗沉的紫色,整体还是逃不出“百年老校”的框架。

“100 年”这种时间节点对于有着源源不断年轻人的高校来说,究竟是值得炫耀的历史,还是一个全新的节点和阶段,或许值得设计者们加以思考。

 南京艺术学院100周年校庆 

2012


在同一年过生日的还有南京艺术学院,五颜六色的 logo 里塞满了 1912、2012、“百”“艺”这些数字和汉字,组成一个广场花篮。整个 logo 的确营造出了花团锦簇的校庆热闹氛围,但深意和耐看性都欠缺了一些。

 河南大学100周年校庆 

2012

也是在 2012 年,河南大学发布了百年校庆的 logo,惯用的红色、大礼堂的形象、看起来颇有些眼熟的“100”,整个设计都有种掩藏不住的套路感,似乎放到任何有礼堂的大学去使用都成立

 西北大学110周年校庆 

2012


西北大学则是用飘带组成了“110”,这种设计手法比较常见,如果不是与丝绸有很紧密关联的主体就比较难让人惊艳,番茄炒蛋式的经典配色也体现不出太多设计想法。

 西南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 

2016


2016 年的时候,西南交通大学也用了飘带变形为数字的设计手法,飘带变成数字“120”,又组成较为抽象的列车的形状,与上一个 logo 对比,这种处理手法虽然相似,呈现的视觉效果却稍微高级一点。不过色彩的选择还是难以避免地让它落入了俗套。

 北京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 

2016

   
也是同年,北京交通大学也庆祝了 120 周岁生日,同样使用了列车头的意象,当类型高度相似,设计想象力的缺乏也就暴露得更加彻底。其实交通可以延展的方向足够多,实在没有必要都抓着火车头不放。

 中国农业大学110周年校庆 

2015


2015 年的中国农业大学 110 周年校庆 logo 也有些想像力受限,用显而易见的水稻元素体现“农业”,中规中矩的同时也抹杀了惊喜感。这是 5 年前的作品,如果怕出错,不跳出固定思维来设计,下一个百年到来时,恐怕也不会有什么新鲜的 logo 出现。

3

再多一些想象力

除了以上这些 logo,大浪淘沙里淘一淘我也找到了一些更具有想象力的高校周年庆 logo,也许不尽完美,但它们已经在试图接近前沿与未来。

 上海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 

2016


怎样把校庆 logo 里不可避免会出现的两个年份融进 logo,上海交通大学在 120 周年校庆时给出了一个还不错的答案,篆体的“交”字和“1896”“2016”两组数字组成上海交大最早期的校门,它跨越了三个世纪,足够有象征意义。

 中国美术学院90周年校庆 

2018


在一众很规整的 logo 里,中国美术学院的 logo 很容易抓住眼球。同样是用数字组合,但数字可以不要那么工工整整。这个 logo 用 8 个不规则的数字拼成旗帜的形状,数字扭曲变化形成布面阴影的动感。虽然“旗帜”这个意象有些老旧,但整个设计处理得颇为创新,能给人一些新鲜感。

中国美术学院还制作了视频对 logo 进行更直观、更动态的解释。

 香港理工大学80周年校庆 

2016

香港理工大学这个 logo 让丰富和简约可以同时存在。英文部分色彩统一,“80”则用代表各个学院的颜色填充,且色彩占比与该学院的学生人数成正比,填色的错落感反而让整个 logo 更加生动。一正一反两个“U”组成数字零,这个细节也很巧妙。

 武汉大学120周年校庆 

2013

武汉大学 120 周年的这个 logo 算是在“印章”这种传统框架里争回了一点新鲜感的例子,数字“120”构成武大标志性建筑——樱顶老图书馆的底座,这种巧妙的变形把数字完美地融进建筑形态里,还营造了立体感,同时又生出卡通性,与上半部分的写实感中和。虽然是 7 年前的作品,到今天还是有一些参考性在。

 华东师范大学60周年校庆 

2011

尽管是 2011 年的作品,今天来看华东师大这个 logo 在一众高校校庆 logo 里仍然有些惊艳。它扔掉所有负累,足够简单,这也让它过了十年仍然不过时。它也不讲求对称,笔触随意,设计理念更加国际化。数字“6”和“0”分别以果实桃和李子的形象变体,桃李满天下,也与主旨紧密相连。

 浙江理工大学120周年校庆 

2017


浙江理工大学创办最初是“浙江蚕学馆”,所以用线条串联成“120”就恰如其分。这个 logo 最宝贵的是其中的随意感,像是小时候玩的一笔画,充满了童趣,让人觉得尽管有 120 年历史,但这个学校仍在蓬勃向上生长。随意感在高校校庆 logo 里实在是太欠缺了,这也是造成 logo 们呆板、老气的重要原因。多一些想象力吧,每一所百年名校都还正年轻。
本文经公众号“一夜美学”授权转载,长按可关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