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一主体四要素30问
2020-09-23 | 阅:  转:  |  分享 
  
“一主体四要素”有效课堂实施过程中的释疑解惑

第一部分:问题导向

1、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方式有哪些?

答:(1)创设应用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自己发现学科命题(公理、定理、性质、公式);(2)创设趣味性问题情境,引发学生自主学习的兴趣;(3)创设开放性问题情境,引导学生积极思考;(4)创设新奇悬念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5)创设疑惑陷阱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讨论;(6)利用变式教学,层层递进创设情境,可把学生知识、能力、思想引入纵深。

2、创设问题情境的原则有哪些?

答:创设情境的方法很多,但必须做到科学、适度,具体地说,有以下几个原则:(1)可及性:跳一跳,够得到,问题的设计要符合学生一般认知规律、身心发展规律,包括学生的知识经验、能力水平、学习习惯、个性爱好及基本心理状况等;(2)直观性:符合学科特点,使学生借助于这种直观领悟学科实质,提炼学科思想方法,灵活运用学科知识;(3)开放性:问题富有层次感,推门容易,开放性强,解决方案多,学生思维与创造的空间较大;(4)挑战性:“问题情境”能引起学生的认知冲突和学习心向,能激发兴趣,促进学生积极参与,接受问题的挑战;(5)简洁性:设置问题要有针对性、目的性,表达简明扼要和清晰,不要含糊不清,使学生盲目应付,思维混乱;(6)时机性:情境的设置时间要恰当,寻求学生思维的最佳突破口。另外,还要少而精,做到教者提问少而精,学生质疑多且深。

3、问题的设置需要注意什么?

答:(1)注重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2)问题能联系实际,激发学生探索欲望;(3)问题能激活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4)问题能推广、扩充、引申;(5)问题有针对性;(6)问题有启发性;(7)问题有渐进性;(8)问题的应用性;(9)问题的效益性。

4、问题导向教学中提问要注意如此五问?

答:(1)常识性的问题不问;(2)封闭式的问题慎重问(如:是、对、好……);

(3)从书中直接能看到答案的不问;(4)需要学生亲身体验后才能得出答案的不过早问;(5)找不到答案的问题不问。

5、教师在问题导向教学中的角色定位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1)设计者与引导者;(2)培养者与合作者;(3)参与者与反思者。

6、“问题跟踪”究竟怎么做更有效?

答:问题跟踪主要让学生形成问题意识,养成盯住自己学习问题的习惯。盯住问题是为了解决问题。如果只盯不解,难以产生明显的学习效果。因此,学生自己钻研,或向别人(包括同学和老师)求教,务必把问题解决,这是问题跟踪产生效益的根本道路。根据练习册、试卷上错题的情况,老师在考试中出部分原题进行跟踪考试或者同学间相互出“问题跟踪卷”进行跟踪比赛(考试),督促学生一道道题认真矫正,达到真正弄懂的目的。

7、开展问题导学需要注意什么?

答:(1)分层设计因材施教;(2)关注生成及时调整;(3)注意时长把握时机;

注重引导分解问题;(5)激发兴趣培养意识。

8、问题导向教学的核心内容是什么?

答:一个导向,两条基本线,三个活动层面,四种课堂素养目标。一个导向:课堂教学设计以学生问题意识培养、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训练为导向。两条基本线:以问题设计与提出为明线,以思维训练为暗线。三种途径:在课堂教学的具体实施过程中,以“自主学习,释疑质疑”、“合作学习,释疑质疑”、“教师引导,释疑质疑”三种途径来培养学生解决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三种途径层层递进,自主学习能解决的问题不求人,合作学习能解决的问题不问师,不仅能充分体现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而且课堂在质疑、释疑、再质疑、再释疑……的反复中螺旋上升,效率提高。四种课堂素养目标:问题导向教学旨在调动起学生的大脑,把课堂变成思索的课堂;引导学生横向拓宽、纵向深入地思索,把课堂变成思考的课堂;培养学生多方面思考,把课堂变成思维的课堂;引领学生学会运用多种思维方式进行逻辑推理,把课堂变成思辨的课堂。

第二部分:小组合作探究

9、学习小组如何划分?

答:首先,要大体遵守“同组异质”和“组间同质”的原则,确保各组大致相同的起点。当然,特殊情况下亦可采用组内同质的方式分组。其次,要进行组内成员分工,有责有权有义务。第三,要制定组内奖罚制度,要对合作学习方法、要求进行约定。总之,分组既要有利于同伴之间、组与组之间相互竞争,又要给予组内“先导后帮”的机会,或组间“机会倾斜”,确保学生之间、小组之间始终保持较好的学习状态。

10、如何充分发挥组长和班干的作用?

答:第一,要明确组长的责任、权利和义务,并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第二,要对其进行工作方法和措施培训和指导;第三,要赏罚分明。

11、如何组织和鼓励组间竞争?

答:首先是要做好思想动员,鼓励和规范正当竞争;其次是遵循“组内异质,组间同质”的分组原则,力求起点一致;第三是激励方法得当,精神与物质鼓励并重,以精神鼓励为主;采用“代币制”或者“积分制”,用连续性努力代替一次性努力;荣誉奖励如评选“荣誉大使”、“名人堂”、“一周明星”等等方法调动学生参与竞争的积极性。

12、是不是每个老师都要对学生做培训?

答:小组合作教学实行班主任组阁制。班主任主要负责对学生进行异质分组;小组干部的培训;座位的编排和轮换;纪律的规定和要求;课堂主要环节的操作培训等。班主任培训时,学科教师都参加,以便统一要求。同时,学科教师要根据学科特殊要求进行培训。

13、如何组织学生互帮?

答:首先,明确互帮组织者(学科组长负责主持);其次,明确问题呈现的方式(按序发言或是惑者质疑);第三,明确互帮的方式(集体互帮或个别辅导);第四,明确组内共性问题的反馈;第五,注重培养学生的素质,包括主持人的组织素质,小组成员的倾听和发言素质等;第六,加强组内监督,开展组际评价。

14、如何组织学生合作学习中的讨论环节?

答:一是要确立讨论的组织者,负责讨论过程的实施,纪律的维护和讨论成果的呈现;二是明确组内分工,既分工又合作,让“人人有事做,事事有人做”;三是讨论的形式由教师或组织者确定,可“观点不同、相互论辩”,可“按序发言、各抒己见”、也可“重点发言、组员补充”等。

15、合作学习时,学困生参与度不高怎么办?

答:一是课前的“先导后帮”,既有老师的导,也可以安排优生帮;二是在课堂上采取措施多激励“弱生”;三是降低对弱生的评价标准。

16、合作学习时,学生互帮落实不好怎么办?

答:一是明确互帮的对象,实施组内异质结对,既可以采取常规的“一对一”,也可以采取“一对多”的互帮;二是在课堂上采取措施多激励“弱生”;三是降低对弱生的评价标准。

17、学生合作学习的纪律很差怎么处理?

答:首先,学校、班级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是必须的,要做到奖励与惩戒相结合;其次,选拔培训认真负责、敢抓敢管的小组长,并支持其工作,树立其威信;第三,小组内的同伴约束也很重要;第四,如有必要的话,可适当调整小组内的成员结构。

18、目前课堂教学中的“小组合作学习”存在“注重形式,忽视实质,缺乏实效”的现象有哪些?

答:一是合作过急。合作之前缺乏必要的前提准备就匆忙展开讨论,教师一提出问题,马上组织学生合作讨论,学习场面看似“热热闹闹”,但收效甚微甚至无效。二是合作过短。合作学习开始,学生进入角色后,教师为急于完成预设教案的进程,在学生意犹未尽时就终止合作。合作时间不够,制约了合作学习的深入展开,使合作成了“中看不中用”的花架子。三是合作过简。有些教师仅为合作而“合作”,内容过于简单,缺乏讨论、研究、交流的价值,学生在合作时无所事事,浪费课堂时间。即使学生单独就能解决的问题,也让学生合作讨论,这样不仅影响课堂教学效率,而且容易造成学生学习惰性,对合作学习丧失积极性。四是合作技能弱。小组成员间不具备合作的心理倾向,无法进行有效的互动交流;小组合作时,组内缺乏必要的合作能力,无组织无纪律,次序混乱,学生发言七嘴八舌,没有中心;学习上的强者各自抢着说,而弱者却成了旁观者,合作学习成了学优生发挥自己潜能、表现自己才能的舞台,而相对而言的学困生则往往被忽视,无形中失去了思考、发言、表现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将会逐渐丧失独立思考、自主探索的能力,削弱对课堂教学的学习积极性,严重的还可能出现从原来的教师“满堂灌”改为现在的学生灌学生的“满堂灌”,背离了“以学生的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

19、如何给予合作学习科学的评价?

答:首先是制定科学合理,符合本校实际的评价制度和实施方案;其次是抓好自评、互评和师评三个环节;第三是加大过程性评价,弱化终结性评价。

20、如何保证学生全员、全面和全程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活动?

答:首先,教师要有“三全”的理念;其次,在行动上采取措施保证“三全”的贯彻落实,课堂上要发展优秀生、鼓励困难生、关注中等生;第三,教师不仅要注重学生知识和能力的发展,更要加强情感投入,让学生“亲其师,信其道”,使“三全”更有实效性。

第三部分:精讲精练

21、课堂教学中要求教师“精讲”,但我们担心学生不懂怎么办?

答:学生“弄懂”教学内容的含义有三:最简单、最容易操作的也是低层次的是“听懂”;中等层次是“问懂”;最难达到的状态是“做懂”(包括动手做或动口说)。反过来,按照学习的效果来说:最佳的是“做懂”,“问懂”,其次“听懂”效果最差。所以,课堂教学中学校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少讲或不讲多余的话),让学生在课堂“多练”(多说和多做)。

22、高效课堂的三讲三不讲是指什么?

答:所谓三讲,一是,讲重点,就是知识的含义,结构和层次要讲,知识运用方法步骤要讲;二是讲难点,就是大多数学生不容易理解的问题或总是出错的问题要讲;三是讲易错易混易漏点,就是大多数学生因不细心造成容易出错,容易混淆,容易遗漏的问题要讲。所谓三不讲,指学生已经学会的不讲;学生通过自己的学习能够学会的不讲;老师讲了学生怎么也学不会的不讲。

23、精讲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1)重点知识和技能;(2)学习中的难点、疑点、关键点,容易混淆出错的内容;(3)知识的共性、差异性、规律性,知识结构;(4)知识的形成、运用及发展趋势;(5)科学的学习方法、研究方法和思维方法等等。

24、精练的主要内容有哪些?

答: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点、难点内容,关键问题,新旧知识联系点,容易混淆需对比的知识,举一反三可迁移的问题。

25、精讲有哪些基本策略?

答;(1)深入研究教材,确定精讲内容。首先要求教师准确把握知识主线,对教材的内容作适当地调整、修正和补充。其次,要求教师深入挖掘教材,找准切入点。(2)精心设计精讲思路。从学生的最近发展区入手,依据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规律进行设计,使知识体系固有的逻辑结构与学生认知体系的心理结构相吻合,增强课堂教学的内在逻辑性,保证精讲的实效性。此外,设计精讲思路时还要保持一定的高度。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能透彻剖析知识细节,更能总揽知识结构、知识发展的来龙去脉,并体现科学的思维方法,做到源于教材又高于教材,才能讲出新感受、新境界,使学生听后真正有认识上的提升。(3)对重要问题进行精加工。精加工是指对要掌握的问题补充细节、材料,举例推论,深入探讨,以达长期保持、真正理解、牢固掌握的目的。重要问题一般包括重点、难点、知识契合点。(4)提高课堂语言艺术。“精讲”要求课堂语言准确规范、科学性强;简明精炼,针对性和概括性强;通俗易懂,启发性强;生动形象,趣味性强;条理清晰、节奏明快,感染力和艺术性强。“精讲”的课堂语言应具有深刻精辟的思想,饱含真挚浓烈的情感,以情感人、以理服人。教师在课堂上应尽量使用普通话,语音清晰准确,语调抑扬顿挫,使学生情绪饱满、兴趣盎然地获取知识、发展能力。(5)采用先进教育技术。先进教育技术融文字、图像、声音、视频等为一体,可以将静态的知识动态化,抽象的知识具体化,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不仅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而且有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增大课堂教学容量,从而提高精讲的效率。(6)注重学法指导。即指导学生学会发现问题、选择有效问题、搜集资料、阅读、实验、观察、比较、分析、综合、归纳等学习、研究方法。

26、精练的习题设计要符合哪些要求?

答:(1)针对性。针对不同的内容和要求,安排不同的练习。新授之前可设计铺垫练习;探求新知设计尝试练习;围绕重点、难点设计专项练习;针对易混淆的知识设计对比练习;为发展学生思维、开拓学生思路,设计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创造性练习和一些开放性练习。(2)层次性。根据知识的内容结构、学生的思维特点和认知规律进行设计,做到由易到难、由简到繁、由基本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主要设计三个层次:第一层次是基本练习,目的是巩固当堂课所学的知识,达到学习的基本要求;第二层次是综合练习,目的是深入理解知识,加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第三层次是发展练习,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能力。(3)多样性。题目的类型可设计成填空、选择、判断、匹配、改错及实际应用等,练习方式除口述、笔写外,还可设计游戏性练习、实践操作性练习、实践活动等。应根据学生年龄特征和心理规律,紧密联系教学内容,紧扣教学要求,选用适当的、行之有效的练习形式。(4)实效性。练习设计要处理好质与量的关系。只注意练习内容少而精,没有一定的数量作保证,达不到巩固知识、形成技能的目的;只求数量不求质量的重复性练习,不利于智力的开发、能力的培养;题海战术,盲目练习,势必会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挫伤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因此,设计练习时一定要从质和量两个方面考虑,既要有一定的数量,又要保证练习的质量,力求做到在有限的时间里,取得最佳的练习效果。(5)启发性。设计的习题内容,应尽量富有情趣,具有启发性,能够激发学生练习兴趣。(6)创新性。对已有的题目要通过改换条件、改变形式、改换角度等方式进行加工,改造成为符合需要的新题目。同时,教师要在深刻理解教材的基础上,结合自己的独到见解,针对学生实际,创造性地设计题目。

27、精练有哪些基本策略?

答:(1)精选练习内容。深入研究教材,明确教学目标和任务,确定教学重点难点,分析学生的认知水平和能力,估计学生学习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在此基础上确定精练的具体内容,并根据教学实际情况的发展变化及时调整。(2)精心设计练习题。设计合理恰当的练习是实施精练的关键。(3)讲究精练方法。精练的形式与方法多种多样,如课堂、课后练习;章节、单元练习;专项、综合练习;口答、笔答、操作、实践、听力训练等等。授课前、授课中的练习一般选用针对某重点或难点而设计的题意简洁、思维活动量少的简单题目,重在帮助学生理解消化单一的知识点。授课后的课堂练习一般主要选用难度适中、有一定综合性的题目,重在帮助学生达到教学目标的要求,提高学生对本课时知识的熟练度和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课后练习则应以书面练习为主,辅以口头、操作、活动、社会实践等形式的练习,一般选用梯度合理的综合练习,重在帮助学生巩固新学知识,同时有目的地复习以前的知识,使新旧知识融为一体。(4)注意量力分层。正视学生的差异,量力分层进行。使学优生摆脱没必要的简单练习,充分发挥基础好、思维能力强的特点,集中探讨较为深刻的问题,向更高的学习目标迈进;使学困生从自己现有的水平出发,选择适当的题目进行练习,逐步达到学习目标的要求。(5)突出能力培养。通过动口、动手、动脑,全身心地投入,使学生扎实地掌握基础知识基本技能、重要问题重要理论,深刻认识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和规律,学会运用所学知识创造性地解决实际问题。在练习中学会比较、分析、综合、归纳、概括等思维方法,锻炼发散思维。如精心设计一题多变的拓展式习题、同题异解的辐射式习题,启发学生从多角度发现问题,找出合理的解决方法。(6)重视指导评价。①适时指导。教师应根据学生实际,适时地、画龙点睛地引导学生分析题意和解题的关键,启发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进行思维活动,寻求正确简捷的解题思路,指导学生掌握运用基本的解题方法和技巧。②注意总结。总结练习过程中运用的主要知识点;总结题目的特征,练习过程中运用的方法和技巧,解题的思路和关键,为学生解决同类题目奠定基础;总结练习过程中反映出来的知识、能力缺陷。对暴露出来的共性问题,要重点剖析,使学生在纠错过程中提高学习能力;总结出其它的解题方法,并确定最为简捷的解题思路,尤其要注意引导学生掌握改变条件和设问后的变式训练;总结解题规律,帮助学生学会对知识进行归类整理,以达到系统地掌握知识的目的。③及时评价。教师应随时评判,确保信息反馈的及时性。在评判过程中,应注意以下两点:首先是果断、准确,切忌似是而非,让学生摸不着头脑;然后是坚持以鼓励为主的原则。

第四部分:新技术手段辅助(融合)

28、信息技术和课程教学的整合与融合有什么区别?

答:整合是只从改变“教学环境”或改变“教学手段”的角度去强调信息技术在教育领域的应用,只是将信息技术用于改进教学手段、方法上,还没有触及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融合指教师不只是停留在运用技术去改善“教学环境”或“教学手段”的较低层面上,而是在运用技术改善“教学环境”和“教与学方式”的基础上,进一步去实现教育的结构性变革—也就是要改变传统的以教师为中心的课堂教学结构,构建出新型的“主导一主体相结合”课堂教学结构。

29、我们该如何有效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辅助教学?

答:科学合理地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创设情境,激发兴趣活跃课堂气氛;运用现代信息技术化静为动,展示知识形成过程,促进学生知识内化;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提供交流平台,发散学生思维;运用现代信息技术,使课堂练习方式多样化以及更快捷的统计数据;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改变传统的教学方法,更新教师的教学方式;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突破重难点,提高教学效果。

30、教师应用信息技术辅助教学时存在有哪些误区?

答:误区一:课堂上盲目应用。误区二:多媒体应用代替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被动教学。误区三:过于依赖多媒体教学,忽视传统教学方法。误区四:教学中过于依赖演示模拟,缺少实践。误区五:多媒体课堂教学中各种方法滥用,华而不实。









献花(0)
+1
(本文系张作亮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