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平衡感,职场进阶必备素质

 昵称535749 2020-09-23

最近重返职场,跟小伙伴们远程会议,我发现我自己最多的词汇,是平衡。

无论做产品,做运营,甚至是做技术,都要先学会理解平衡。

什么是平衡?

先说产品设计上的平衡。

某种意义来说,将不同诉求,不同目标的用户聚集在同一个产品中,寻求某种和谐共存。其实旧文也写过很多类似的观点,但没有统一的整理出来。

举个例子,比如以知乎为例,原创作者,阅读者,评论者往往存在非常多的尖锐冲突。这里其实就涉及平衡关系。如果偏向于保护读者的评论权力,很多大V就被气跑了。

但如果偏向于保护作者的控制权力,有些读者又会觉得受不到足够的尊重。无论是知乎,微博,头条,微信公众号,其实都会有类似的问题。

不同的平台会有不同选择,而不同选择会带来不同的用户特性。

你看,光这一个例子,就足够难了,实际上相关产品经理会花费非常多的时间,试图解决这里的冲突风险,让双方得以共存。

再比如说,类似于快递,外卖,打车。提供服务的人,与获得服务的人,两个群体的诉求和利益倾向是完全不同的,外卖应该是三方,商家,外卖员,和消费者。

这时候,如何平衡三方利益和诉求,就是很艰难的考题。

旧文提过,用户的牢骚要认真听,用户的建议不用理。为什么呢?因为用户仅仅站在自己立场,提出建议,但实际场景中,设计者需要平衡更多方立场,所以绝大多数情况,采纳用户的建议是非常致命的。

越是一些庞大复杂的平台型产品,做出调整改变的决策越要小心,因为一旦失衡,就是毁灭性的影响。

微信就是典型的复杂平台的例子,从产品局部来说,无数人想教张小龙做产品,但你可以看到微信的很多所谓克制,其实是为了防止系统失衡。

当年Facebook是社交游戏的先驱,曾经火透互联网,利用社交关系快速实现了规模化的游戏传播,但结果呢,社交游戏凉的很快,现在基本上销声匿迹了。

其实是一个典型的失衡的例子。我知道说这句话有点马后炮,确实当年我也没想到覆灭来的这么快。基于用户时间线+社交关系实现快速传播。但游戏中社交关系被滥用后,用户的好友关系失去了原有的意义,时间线被大范围污染,原有的产品核心价值被侵害了。

微信在做策略规则设定的时候,显然是吸取了当年FB社交游戏的前车之鉴,对污染时间线的行为做了非常多的遏制,这就是典型的制衡手段。

当然,一切都是平衡,遏制的目的是防止失衡,但并不是彻底屏蔽。微商依然可以存在,拼多多依然可以存在,这里的尺度在哪里?

这不是我能回答的,但我能说的是,核心思想,就是维持平衡,在社交关系中推荐和传播商品信息本身也是合理的社交行为。所以简单地一刀切不符合用户诉求,但也不能放任不管任其失控。

搜索引擎也是,你当然要鼓励内容网站针对搜索引擎做出适当的优化,这样才能让搜索引擎更好的收录优质内容,但你又要控制,不能纵容过度SEO,这里也是典型的平衡技术。

从某种意义来说,搜索引擎还要负责生态的平衡,从读者角度,无广告打开盗版书的体验显然是最好的,比如百度贴吧曾经泛滥盗版的问题。但从生态角度,你必须兼顾创作者的收益,否则,生态不健康,最终会反噬优质内容的供给。搜索生态失衡,那么私域概念就会兴起。

再说说安全、风控相关的平衡。

很多平台都经历过被羊毛党狂薅的故事,很多人都知道灰黑产是多么的猖獗。但不止一个风控高手告诉我,风控的目标并不是彻底铲除黑产灰产,而是将其控制在可容忍的范围内。

彻底屏蔽风控不现实,也不符合企业业务诉求。企业很多宣传活动卖点就是有便宜赚,你说谁来赚便宜就干掉谁,那企业不用做了。只有对用户没价值的产品和业务,才会没有羊毛党。

所以,业务诉求和安全诉求,本身也是一种平衡。你不能为了安全把业务运营能力砍的七零八落。也不能为了业务运营而无视风险。

旧文,谈过几次用力过猛的文章,其实就是这个道路,只顾着自己的目标,忽视了整体平衡,以为帮助公司达成所愿,其实适得其反。

下面说说商业变现上的平衡。

广告系统,其实是三方利益的平衡。

其一当然是平台方,目标当然是盈利。

其二是广告主。如果广告主觉得效果很差,没有合理的转化效率,那么这个商业模式就无法持续。

其三是用户体验。理论上用户产品承载广告一定会伤害用户体验。但这个尺度在哪里,如果用户因此持续流失,那么商业模式的持续性也会非常难以维持。

为什么以前说万恶的kpi,很多时候,过度追求收入,过度追求某些指标,其实会伤害系统的平衡,导致业务可持续性下降。通常来说,你不可能在制定过高的收入增幅kpi的前提下,空谈如何尊重用户和客户体验。

所以这边,我也会对小伙伴们说,不要过度追求收入增长,维持多方平衡,谨慎优化收入结构,业务可持续性比短期增长更重要。我是很了解百度如何充分榨取商业利益的,但我并不想重复这样的故事。

游戏中的付费道具也是同理,免费玩家和付费玩家如何平衡。如果付费玩家没有优势,那么玩家付费的动机是什么,如果付费玩家优势很大,免费玩家流失,那么付费玩家缺乏成就感和炫耀性,他的付费动机是否还存在。

很多创业者喜欢说追求极致,但其实一个优秀的产品,需要在不同层面维持某种平衡。当然,必须承认,技术进步是一个很好的推进器,可以让平衡点变得更高,让不同群体的满意度都能显著提升。

所以技术进步可以带来革命性的产品,并不是因为平衡不重要了,而是平衡点位置更高了,每一方都觉得自己获利了。

比如说,笔记本电脑的轻薄与性能如何平衡,技术进步让平衡点变得更高,轻薄和性能的指标都在前进,但在新的高度上,依然需要寻求某种平衡。

技术上也需要平衡。

比如以前我做数据库设计的时候,数据安全性,系统处理效率,结构灵活性,也需要一定的平衡。过度追求效率,或者过度追求安全,可能带来不必要的技术投入。

在不同发展时期,不同规模的企业,会有不同的追求。你说阿里追求极致性能,这是一些特定业务场景所决定的,但其实细化到具体不同业务上,也并不全是唯性能论的。

当然,管理上更需要平衡。

企业利益,员工利益,理论上应该一致,但现实往往不正确,怎么办。

如果过度维护企业,导致人才流失,其实对企业的长期发展不利。但过度维护员工利益,那么大部分人都会存在惰性,人浮于事,混子横行,那么企业也难以健康发展。

这中间就需要掌握一个平衡,既要维护足够的员工权益,让员工能安心工作,有足够的积极性,也要能有淘汰和筛选的机制,保持团队的战斗力和进取性。

小到企业,大到国家,委内瑞拉的全民福利政策把国家经济拖到沟里去了,典型的失衡。

那么,如何才能建立所谓的平衡感。

其实挺难的,很多东西只能说个形似,你说我去调整知乎或微博的策略,能比现在好么?我真不敢这么说。但无数人觉得自己可以教腾讯,知乎做产品,我觉得,保守点说,95%以上应该不如我吧。

第一,要意识到平衡性的意义,不要苛求单一层面的极致。

首先你要知道,很多你觉得合理的东西,在另一个层面,是非常无理的。

至于巨头,更要有维护生态健康的意识,这也是维系平衡的一部分。

第二,要有全面的视角,跳出自己的局限性。

不能只看自己的一亩三分地,不能只关心自己所处的岗位和职位目标,否则就很容易用力过猛。

企业高阶人才有时候普通人觉得不过如此,也是因为他们只看到了某个小领域的优劣,你看某某大牛设计的某个局部,还不如我的想法好,但你站的高度不够,你就成不了高阶人才。

第三,要学会取舍,追求可控。

所谓平衡,就会有取舍,追寻最大共识,但也必须放弃一些。

比如做自媒体,深度痛恶广告的,那就不是我的读者,不能彻底迁就他们,但我也不能把自己的媒体变成广告机,还是要有节制。这就是取舍的一个范例。

不要试图符合所有人,满足所有人,让所有人都爱你。要知道最终的目标,持续性增长的动力,并基于此做出判断和取舍。

一个有价值的平台,很难做到100%的健康和正面,存在一些有问题的地方是正常的,比如企业内网,总会有人有抱怨,比如社区平台,总会遇到低俗内容。

比如一些促销活动,总会有羊毛党。可控是必要的,要让风险在可容忍的范围内。要让潜在的损失在可接受的范围内。连银行放贷也不可能没有坏账率对不对。如果没有坏账就不要放贷对不对。

可控就是目标,p2p理财,以及很多所谓新经济的问题在于失控。

当然,有些事是不可能可控的,这里不展开讨论了。

第四,不断反思。

对目标用户的抱怨,吐槽,意见还是要认真听,并进行反思。

如果是非目标用户,忽视即可。就好比有些杠精总是没来由的怼人。

如果目标用户产生较多的抱怨和牢骚,那就要认真想想是否有不合适的。

我举个自己的案例,评论或留言被人怼了,我会看一下对方的历史记录,如果是从未留言赞赏的用户,那心安理得,不为所动,随它去吧。

但如果是有多次留言以及赞赏记录的用户,我是会稍微想想是不是自己哪里出了问题。当然最后多半也是随它去吧。

最后,多说一点,平衡不代表一定要站在中间。不同产品会有不同的用户群侧重和取舍,在不同的位置上找到平衡。豆瓣、知乎、贴吧、微博,都有自己的不同用户侧重,但在他们的位置上,依然需要找到自己的平衡点。

从某种意义来说,知乎的用户群变化很大,已经不是早先的知乎。从商业来说,不能说是失败,甚至不能说是失衡,但确实早先的核心用户流失惊人,这大约是寻求新的平衡点必然付出的代价吧。

作者:caozsay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