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书不可不读 礼义不可不知2

 钟家台 2020-09-23

诗书不可不读 礼义不可不知2

全文短短300余字,以简朴的言语,勾勒出富含哲学思辨的治家理论。

有趣的是,朱熹作为当时最有学问的人之一,很多人不远千里到他家向其求教,而朱熹却把自己的儿子送到外面去学习。

朱塾,字受之,是朱熹的长子,幼时聪颖却染上了懒散的恶习,尽管朱熹用力督促教诲,二十出头的朱塾惰性依旧。

为此,朱熹想到孟子“易子而教”的方法,将朱塾送到自己的老朋友、远在浙江的另一位大儒吕祖谦那里去学习。

临别前,朱熹连夜写下一封家书——《训子从学帖》(又名《与长子受之》),交给朱塾。

在这封家书中,朱熹给朱塾规定了很多具体的东西,比如交朋友一定要谨慎、不能在同学间搬弄是非等。

并语重心长地教育朱塾勤奋学习,遇到不懂的问题要及时向老师请教,看到写得好的文章要抄录下来。

一片殷殷之情、爱子之意跃然纸上。

在五夫流传着这样一个故事。

有一次,朱熹到女婿黄榦家中,女儿朱兑因家里贫穷,拿不出好东西招待父亲,只能以葱汤麦饭让父亲充饥,心中很是内疚,感觉对不起父亲。

但朱熹没有怪罪女儿,反而非常高兴,面对这样的粗茶淡饭也吃得格外香甜,还当场写了一首诗:

“葱汤麦饭两相宜,葱补丹田麦疗饥。

莫道此中滋味薄,前村还有未炊时。”

朱熹一生淡泊名利,安守清贫,他办了很多书院,却没有为自己置办任何产业,也没有为家人谋取任何私利,反而十分关心百姓疾苦。

在五夫凤凰巷内,有一座朱子社仓,这是朱熹为赈济灾民于乾道七年(1171年)创建的粮仓,用于丰年储存粮食,灾年把粮食赈济给灾民。

社仓竣工时,朱熹曾亲撰《建宁府崇安县五夫里社仓记》一文,并在仓壁上题了一首诗:

度质无私本是公,寸心贪得意何穷。

若教老子庄周见,剖斗除衡付一空。

劝诫社仓管理人员要遵纪守法,不可有私心、贪心。

“见不义之财勿取,遇合理之事则从。”

朱熹就是这样,身体力行,让自己的治家、做人思想,于无声处滋润后世子孙的心灵。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回望紫阳楼前的半亩方塘,水波澄碧,荷花飘香。人心向善,古镇不老;家训如泉,世泽绵长。

【大儒家语】

《朱子家训》只有短短317字,却道出了人之所以为人的基本底线。朱子对传统家训最重要也最成功的改造是把传统家训中最根本、最精髓的思想予以哲理化,把它们提升到哲学与“道”的高度,并以精炼的语言表达出来。

《朱子家训》强调人在谋求获取自身权利之前,必须自我觉醒与自我塑造。同时,它又强调个人与社群、社会和谐相处的关系,它的内涵可以有多层次、多角度的解读和引申。这是朱子运用语言表达思想的高妙之处,也正是《朱子家训》可以在诸多传统家训著述中熠熠生辉的原因所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