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年,因30万两度被母亲送进精神病院的女孩,如今已剃度出家

 65顽童 2020-09-23

“骨肉恩书重,漂泊难相遇”,杜甫常年羁旅在外,远离家乡和骨肉,在对骨肉同胞的深切思念和无法归家团圆的怅恨之中写下了这句诗。

骨肉同胞对于每个人而言,都是心中最柔软的那一部分,血缘关系就像一条神秘的纽带将一个家庭的人紧紧联系在一起,共享欢乐,同担风雨,所以,杜甫哪怕在外漂泊潦倒,依旧放不下家中的骨肉亲人,但是对于广州女孩邹宜均而言,至亲骨肉却是她终身最难以忘怀的一个噩梦。

邹宜均父亲去世之后,留下了一笔遗产,为了这笔遗产,一家人渐生嫌隙,为了侵占原属于邹宜均的那份财产,她的母亲和兄长竟然两次将她强行送入了精神病院,此事之后,邹宜均心灰意冷,对尘世再无眷念,选择出家修行,只是前尘往事造成的伤口会一直留在她心中,永远不会消失。

这一场噩梦的起源,还得追溯到邹宜均的童年。

一、专制家庭下长大的孩子

邹宜均生于广州惠州,家境十分普通,但是她的父亲对于家庭成员有着超乎寻常的掌控欲,所有的家庭成员都要按照父亲的规划生活成长。

邹宜均是家中的幺女,因此也最受父亲宠爱,在她之上,还有一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在很小的时候,她们四个兄弟姐妹的未来就已经被父亲谋划好了,他们都要听从父亲的指令,成长为父亲期望的样子,任何脱离既定轨道的事,都会遭到父亲反对。

邹宜均的哥哥高中时成绩优异,高考之后,他想填报深圳的大学,但是父亲知道后,强行更改了邹宜均哥哥的志愿,让他去北京上大学,在父亲的强权威压之下,邹宜均的哥哥不得不违心了填报了北京的高校。

邹宜均的一个姐姐在学校读书时,遇上了一个心仪的男孩子,两人心意相投,很快就走到了一起,此事被父亲知道之后,父亲大为不满,因为他觉得这个男孩子以后不会有大出息,于是强行拆散了这对年轻的情侣。

总而言之,与其他家庭相亲相爱,其乐融融的氛围相比,邹宜均的家庭环境无疑显得冰冷生硬了许多,在这个家庭里,父亲是绝对的权威,任何人都要顺从父亲的意思,但是相对而言,这种家庭里骨肉亲缘会淡泊许多,一旦权威消失,其他成员的矛盾便会展现出来。

事实上也的确如此,在邹宜均的父亲去世后不久,这个家庭的骨肉同胞就很快反目成仇了。

二、遗产引风波,同胞变仇人

人总有生老病死,那个在家中强横了一辈子的父亲也难以逃脱自然规律。

在邹宜均36岁的那年,一场大病之后,父亲的生命就摇摇欲坠了,而父亲唯一的心愿就是在闭目之前,能够看到自己最疼爱的小女儿能够找到自己终生的归宿,能有一个人能够接替自己宠爱她,呵护她。

为了让父亲走得安心,邹宜均便商量与男友结婚的事,邹宜均与男友相识已久,且已经得到了父亲的许可,因此很快就举行了婚礼,父亲十分高兴,决定将一套价值150万的房产留给小女儿做为遗产。

父亲一向在家中说一不二,他的决定容不得其他人置喙,但是别人嘴上不说,心里却十分不忿,尤其是邹宜均的母亲和哥哥,对此怨念极深。

邹宜均的母亲一向重男轻女,认为嫁出去的女儿泼出去的水,凭什么还要回娘家的争夺家产?同时,邹宜均的哥哥也觉得自己是家中唯一的男丁,房产理所当然应该由自己继承,对于妹妹“抢走”自己房产的事情心怀愤懑。

同时,邹宜均的婚后生活也不甚和谐,在她婚后不久,父亲就病逝了,虽然父亲生前对家人十分专制,但是这么多年,他对自己的疼爱也是真真切切的,一下子失去了最亲近的人,邹宜均痛不欲生,终日以泪洗面,难免疏忽了自己的丈夫。

而新婚不久,正是应该恩爱甜蜜的时候,但是妻子却成日里郁郁寡欢,这使邹宜均的丈夫十分郁闷,久而久之,再浓厚的的感情也淡了,甚至渐渐因为日常小事,而产生口角之争,最后二人好聚好散,不到一年便离婚了。而男方心中有愧,给了邹宜均30万元做为补偿。

总而言之,在邹宜均的家庭中,父亲既是令行禁止的独裁者,同时也是维系家庭关系的一个核心人物,父亲一朝离世,家庭成员的矛盾便逐渐浮现了出来,再加金钱利益的纠葛,原本完整的一个家庭便就此分崩离析了。

而邹宜均怎么也想不到的是,夫家赔偿给她的30万元会给她带来泼天的祸灾,同时也认清了母亲和哥哥的真面目。

三、母女成仇,兄妹反目

自父亲去世之后,因为那套价值150万的房产,邹宜均的母亲和哥哥就对她怀恨在心,见到邹宜均如今又拿到30万元的巨款,母子二人更是眼睛都红了,处心积虑地盘算怎么才能把这笔钱据为己有。

首先母亲直接找到了邹宜均,要求她把30万元离婚补偿交出来,面对母亲的无理要求,邹宜均断然拒绝了,这使邹宜均的母亲和兄长十分愤怒,他们决定采取一些“特殊”的手段来得到这笔钱。

邹宜均在一次扫墓的时候,被哥哥带人围住,然后强行在大腿上注射了一管药剂,随后邹宜均就晕倒了过去,等她醒来的时候,发现自己已经被关进了精神病院,所幸这个医院管理得比较轻松,邹宜均借到一个手机联系上了一个朋友,把自己救了出去。

出去之后,邹宜均一个做律师的朋友对邹宜均的母亲和哥哥进行义正言辞的警告,明确地告诉他们这种行为已经触犯了法律的底线。

本以为经此一事,邹宜均的母亲和哥哥能够收敛不少,但是他们不仅没有丝毫反省,反而变本加厉,故技重施,又将邹宜均送入了一家管理更加严格的精神病院,在这里面,邹宜均受到了电击疗法等非人的折磨。

后来,邹宜均终于寻到了一个监管的空隙,想办法逃了了出来,然后将丧心病狂的母亲和兄长告上了法庭,希望能够以此警醒世人,但是母亲和哥哥始终不知道悔改,邹宜均也感到心灰意冷,不想再纠缠,于是选择了撤诉,自己也入寺修行,将所有的伤心和沉痛都抛弃在了寺院的门槛之外。

总而言之,金钱二字,是最能诱惑人心的魔鬼,因为一套房产,骨肉血亲之间互生怨恨,因为30万元的钱款,原本应该彼此扶持的家人瞬间变成了面目可憎的恶魔。

原来,在金钱的诱惑下,这世间温情脉脉的面纱竟这么容易被揭开,露出丑陋不堪的内囊,邹宜均恐怕就是看透这世间的人情冷暖,才会选择出家吧。

结语:

家庭对于我们每个人而言,都是一个避风港,当我们在外面感到孤独害怕,觉得无助寂寞的时候,都可以回到这里,感受到来自家人的温暖和慰藉,在这慰藉中,我们能够找到坚持的动力和继续前行的勇气。

可是对于邹宜均而言,避风港变成了魔鬼窟,变成了所有噩梦的来源,这一切无论加诸在谁的头上,都是一场欲哭无泪的人间惨剧,古人云哀莫大于心死,邹宜均应该是真的被伤透了心,再也不能从尘世感到一丝一毫了温暖了,才会割弃前尘吧。

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