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故宫博物院精品陶瓷欣赏(第41期)

 荣纳堂 2020-09-23

转自 瓷器家 2020-09-23

【磁州窑仿定窑白釉水丞】

磁州窑仿定窑白釉水丞,元,高4.5厘米,口径2.6厘米,足距4厘米。故宫博物院藏。  水丞敛口,鼓腹,下承以三足。胎体较薄,内外施白釉,釉色莹白。  定窑瓷器以精湛的工艺和优美的装饰带动众多瓷窑烧造风格相似的产品。考古发掘所获得的资料证明,今日的河北、河南、四川、江西等地窑场在宋、金、元时期均曾烧造过与定窑风格相似的产品。其影响不仅表现在造型和纹样上,在薄胎器成型、覆烧法推广、煤燃料利用等技术方面,更有开创之举,推动了当时制瓷业的进步。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双系罐】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双系罐,金—元,高10.2厘米,口径13厘米,足径6厘米。  罐敞口,短颈,鼓腹,宽圈足。肩部对称置圆系。里、外施天蓝色釉,釉面有开片。口沿、足边及系的侧面釉薄处呈酱色。外壁饰月牙形的紫红色斑块,似一弯新月挂在天边,别致新颖。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盖罐】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盖罐,元,通高30.5厘米,口径17.5厘米,足径14.7厘米。  罐上下子母口套合。短颈,溜肩,鼓腹,圈足外撇。盖为后配,拱顶出沿大于器口,盖顶置菠萝形抓钮及三个环状系。通体施天蓝色釉,釉色蓝中泛青,盖面饰不规则的红斑纹。足底无釉,胎呈铁褐色,足底粘有釉斑。  此器造型浑厚,釉色纯净明丽,堪称元代钧窑瓷器中难得的造型完整之器。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钵】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钵,元,高16.5厘米,口径16.8厘米,足径8.8厘米。  钵敞口微敛,深弧腹,近底处内折,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内底无釉,外壁施釉不到底。釉色温润,釉面有开片。里、外壁分饰几处不规则的淡紫红色斑块。  此器胎体厚重,足底无釉,胎呈土黄色,胎质较粗,底心有脐。

【钧窑月白釉紫红斑洗】

钧窑月白釉紫红斑洗,元,高9.8厘米,口径28.3厘米,足径15厘米。  洗敞口出沿,弧壁,圈足。内、外施月白色釉,外壁施釉不到底,内底点缀紫红色斑块。圈足内素胎无釉。

【钧窑天蓝釉菊瓣碗】

钧窑天蓝釉菊瓣碗,元,高14.5厘米,口径32.8厘米,足径8厘米。  碗敛口,莲瓣形弧壁,圈足。通体内、外施天青色釉,外壁施釉不到底,足部无釉,胎呈铁褐色。此碗因烧成时的缺陷,与装烧的漏斗形匣钵粘连在一起而被遗弃在窑址,它直观反映出元代钧窑的装烧工艺,颇为难得。  匣钵是瓷器焙烧时放置坯件并对坯件起保护作用的窑具。将装好坯件的匣钵层层相叠,按照不同的烧成要求摞放在窑炉内相应位置后,即可点火焙烧。用匣钵装烧可避免器物与窑内烟火、灰尘及窑顶落渣等直接接触,从而防止瓷器在烧成过程中被污染。另外,使用匣钵可使瓷器受热均匀,成品率得到提高,因此被视作制瓷工艺的一大进步。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碗】

钧窑天蓝釉紫红斑菊瓣碗,元,高9.5厘米,口径23.7厘米,足径7厘米。  碗呈菊瓣形。敞口,弧腹,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碗内有红斑装饰。  用花瓣作为碗的造型,起源于唐、五代时期,宋、金时期兴盛,延续到以后各朝。这一成型技法的使用,对实用器起到了很好的美化作用。

【钧窑天蓝釉罐】

钧窑天蓝釉罐,元—明初,高19厘米,口径14厘米,足径12厘米。  罐唇口,短颈,圆腹,腹下渐敛,圈足。通体施天蓝色釉,近足处无釉。

【钧窑月白釉塑贴莲荷纹双耳三足炉】

钧窑月白釉塑贴莲荷纹双耳三足炉,元,通高24厘米,口径14.5厘米,足距10厘米。  炉平口,深腹,内凹式圈足,底下承以三足。口沿上对称置冲耳。里、外施月白色釉,外底有垂釉痕。圈足无釉,铁褐色胎,胎质细腻坚致。外壁及耳面塑贴折枝花卉纹装饰。

【钧窑天蓝釉盘】

钧窑天蓝釉盘,元—明初,高3.2厘米,口径13.1厘米,底径7.1厘米。  盘敞口,浅弧腹,圈足。里、外施天蓝色釉,外壁施釉不匀,有流釉现象。口沿处釉层较薄,隐隐映出灰色胎体。圈足内无釉。

- The End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