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物丨崔鹏飞:做木刻,我能“坐得住”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0-09-23

正在刻字的崔鹏飞。 王晓松 摄

    在董子文化街打听崔鹏飞,是件相当容易的事,这里大部分的店家都和他熟识。用他自己的话说,这里可能有八成左右的木刻牌匾都出自他手。

    “不只是这里,运河边的九龙湾公园、夏津黄河故道森林公园、平原琵琶湾公园的木刻牌匾,也基本上都是我做的;北京恭王府也有部分是我做的……”7月4日上午,在董子文化街“九天阁”,崔鹏飞告诉记者。今年47岁的他,瘦瘦高高,说起话来脸上总带着俏皮的笑意,使他看上去要比实际年龄小得多。

    其实崔鹏飞本来不是做木刻的,他本来在一家工厂里做电气焊。他搞木刻,最初只是业余爱好。“那时我哥哥崔鹏举搞书法、搞刻字,在全国都拿过奖的。我觉得这挺有意思,业余时间就跟着他学。在外面吃饭时,和朋友说‘看,这家店的匾是我做的’,挺有成就感。”他说。

    据崔鹏飞回忆,初学木刻的时候,每天上班之外的时间,他几乎全部用在刻字上,刻到投入的时候,“两三公分厚的板,都刻透了”。大约2007年到2008年,他才开始尝试自己创业。“刚开始我和哥哥一起在陈公堤口开了一家店,董子文化街开街时,我们不但搬了过来,还给这里新开的大部分店铺做了牌匾。”

    在外行看来,做木刻牌匾似乎是粗活,没什么技术含量,但其实并不是这样。“牌匾上刻的字,要把书法家题字的飞白等效果做出来,要把神韵做出来,这并不是件容易的事。”由于长期刻苦钻研,崔鹏飞的刻字受到了书法家们的认可,书法家王始钧、张春晓等为人题匾时,都经常推荐崔鹏飞刻匾。崔鹏飞自己有时候也会提笔蘸墨写写画画——也许正是因为这样,他才能对书法家们的题字有相对准确的理解和领悟吧。

    另外,每一个牌匾的制作过程都要经过进料、裁料、做稿、拓稿上版、刻字、打磨、喷漆、上色等繁琐的工序,非常复杂,至少要一周的时间。“干这一行,得坐得住。我有时候一坐就能坐上一整天。”崔鹏飞说,因为工序繁琐枯燥,获利又有限,愿意做这行业的人不多。“这一行不干上个三五年很难稳得住。我带了7个徒弟,到目前一个从业的都还没有。他们一学都觉得很简单,但上手都还不大行。”

    崔鹏飞说,把木刻作为自己的职业,很难发家致富,但这是他的爱好,他会开开心心地把自己热爱的事业做好。

(已载7月7日《德州晚报》)


END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