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秋声赋丨崔红艳:秋日碎笔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0-09-23

本是喜欢,也是想写初秋的,怎奈,不经意,时节已近深秋。

原来时间是这般不禁用,经不起等待!

于是那些初秋里的文字,便不得不搁置起来。

是忙乱?是懈怠?还是词穷?怎会如此辜负了这喜欢,辜负了这秋!又或是,真正的喜欢是无以言表,无法与人分享的,于是就只是单单的喜欢,独独的沉浸在自己的欢喜里,不言不语,默默的,不作声。

“大爱无言”我便仿佛懂了!

时下,已过秋分,暄气早已退去,天越发明朗起来,湛蓝的天空,变幻莫测的云朵,便看得分明。天也仿佛更高更远地向远方绵延伸展开去。

这个时节我是喜欢的,天气还没那么寒凉,身上搭件薄衫,简简单单,不冷不热,清清爽爽的刚刚好!

母亲也喜欢这样的气候,喜欢秋天。在她看来,更多是因为这是收获的季节。一年的劳作走到现在终将有一个清晰的结果。金灿灿的玉米棒子,沉甸甸的高粱穗子,白花花一眼望不到边的棉田,到处是随处可见,触手可及的欢喜。这时母亲和乡亲们就会难掩心头的喜悦,被夏日里毒日头晒的黝黑爬满皱纹的脸,也仿佛有了舒展。乡邻见面,还没说话先呲牙,打招呼的声音也分明高出了几个分贝。农人们便开始没日没夜的穿梭在玉米地里,棉花田里,承受着辛勤的劳作也享受着收获带来的喜悦,累并快乐着!

我曾经是惧怕秋收,最打怵在玉米地里干活的,玉米地里的那种沉闷,以及被棒秸划拉的滋味,特别是一天下来,晚上洗过的脸胳膊腿又疼又痒,火辣辣难受的滋味。我至今记忆犹新。

如今,时隔20多年的现在,我却留恋,怀念它们了。因为那里有我的祖父祖母,有我的大姐,有我母亲的欢笑,还有我无忧无虑快乐的童年。

怀念跟在母亲身后,腰里系了母亲用化肥袋子缝制的棉兜,南坡北洼地拾棉花;怀念在我们拾完一块地,辗转到另一块地,劳累不想拾时,母亲从兜角掏出的大苹果大甜梨带给我们的惊喜;怀念父亲突突突开着柴油三轮车往返于家和玉米地间,一趟趟运送玉米棒子;怀念跟父亲一起早起浇地,一起冒了严寒到邻县贩运化肥……怀念那些艰苦却快乐的日子!

那时父母可真年轻,好像有使不完的劲。一天下来,我们都累死累活,话都不想说,父亲却依然声如洪钟般为我们安排明天的活计,母亲洗把手再忙着给全家老小烧火做饭,然后洗刷完最后一个上床休息。

那时父母就是我们的天我们的地。我们明天要交学费,一早学费便交到我们的手里。我们从来没有想过他们有一天会老去,老到需要我们搀扶,需要我们来为他们做决定。总以为他们会永远年轻健壮下去,会一直住在老家的老房子里,等我们回去,与他们相聚,我们只要喊一声“爸——妈——”,他们便欢喜地迎出来……

而今生活是好了,欢笑却少了。前两年因了父亲的腰疾腿疾,再也承受不了老家冬天的寒冷,父母不得不搬来县城。老家的老房子便从此荒废下去。现在每次回家,迎接我们的都是那把锈迹斑斑的大锁和被风吹雨淋日头晒的早已褪了色的旧木门。还有木门后等待我们的那些肆无忌惮的杂草。父亲生病前,还在老家院子里种瓜种韭菜,每周回一次,浇瓜割韭菜。心里老想着开春暖了再回去住住。父亲生病后地也不能再种了,那两畦韭菜也被周围的杂草欺下,惹得母亲每次回去都感叹惋惜那被枝肥叶大的杂草包裹下的几根细毛毛。

这两年,搬来县城,地不能种了,母亲便没了往年秋天里的欢喜,也许她再也不会有曾经的那些欢喜了,在她余生的每一个秋天里。因为在去年的秋天里,她没有了她的一个孩子。那种悲痛、思念和牵挂“怕是不到闭眼都忘不了了”,“死了带去了”——她自己这么说!

时值秋日,我的人生也几近走到生命的秋。人生走到秋,仿佛看淡了许多,透悟了许多。这些年前前后后心灵鸡汤也大碗大碗喝了不少,分明是清清楚楚,透透彻彻地明白了,“却是未到伤心时”。只是跟不值得的人在不值得的事上,只是在劝解别人之时的侃侃而谈,轮到自己,就又不明不白,想不开了!

上周文联钟姐组织文友座谈会,安姐姐说有紧迫感,看别人发文章,自己写不出,着急!我虽写文字喜欢随心随性,不喜被强迫,可紧迫感也还是有的。特别是看到钟姐创作读书的热情,以及对文字的那份执着,我更是自惭形愧。有时我拿我的专业当借口,拿整天跟数字打交道当挡箭牌,原来折射出的却是我的恐慌。我看到了我的矮和小,我是太懒惰,太懈怠,读书也太少了!

于是便想起我那些夭折了的文字,它们因为我这样那样的原因和借口而中途放弃,最后不是过了时节,便是没了曾经写作的欲望和激情。或许有一天,在经过时间的沉淀堆积,它们会以另一种心情和形式,被我控制不住地要写一写,又或许它们就此被删除掉或永远的被尘封在那里。

可是我发现,许久不写字,我还是会想念它们的。我想,对于文字,我是真的喜欢,才会有这种想念,这种郁郁的寡欢,以及抑制不住要写一写的欲望与冲动。于是索性将那些季节里的风景,以及行走在季节里的人物和心情,一一记录下来。在这个秋日的午后,静静的坐于电脑旁,与你碎碎谈。

【作者简介】

崔红艳,笔名低吟浅唱,山东散文学会会员,德州市作协会员,喜欢文字、音乐、徒步、旅行,相信慈悲福慧、美好良善。

先后在《山东文学》《鲁北文学》《洛北文艺》《庆云文艺》《德州日报》《长河晨刊》《大众日报》《时花文学》《作家导刊》《点读文学》等报刊、杂志、公众号发表诗歌、散文、新闻报道几百篇。

■作者:崔红艳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