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荷尖角丨生活不易,切记不要重蹈覆辙——2040年,写给青春年少的我(德州市陵城一中 刘建良)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0-09-23



      作者:德州市陵城一中高二  刘建良

这封信是2040年,我写给十八岁的自己的——写给20年前的我,那曾经的少年。

虽然我不知道这封信要邮寄到哪里,甚至也不知道去哪里找回曾经的自己,但是,在今晚,我还是决定动笔去写这封信,不为什么,就算激励自己,也算是缅怀自己逝去的青春吧。

——题记

现在是2040年的年初,万家灯火、热闹非凡,我也如己所愿早已长大成人,然而快奔四的我早已丢失了18岁那份纯真的笑容与自信。

18岁的我们对自己深信不疑,感觉学习并不一定是青春年少的必修课,享受当下才不负青春,从而放弃努力学习的机会,浑浑噩噩地渡过了自己高中三年的宝贵时间。

19岁的秋季我以一个很差的成绩勉强进入了一个专科学校的大门,寻找青春的玩伴依然是当务之急。就这样,我很快就找到了“志同道合”的朋友,拿着父母给的生活费吃喝玩乐逍遥自在,没有一点学生的样子。一直到了三年后,彻底毕业,除了身边的朋友,我们也没有在大学里学到什么生存的技能。       

走出校门,我们就这样分道扬镳,急匆匆地步入了社会,因为没有像样的文凭和过硬的生存技能,我根本找不到一份稳定的工作,面试一次又一次地碰壁,让我几乎对生活绝望,我只能去一些小的店面里给人家打打零工来维持生计。慢慢的,社会生活让我变得成熟,我不再向老家的父母伸手要钱,我学会了逞强,对家里报喜不报忧,白天在小店里打工,晚上做做兼职,月底也能剩下个几百块寄回家,让父母放心。

每年临近年关的前三个月,我就开始精打细算的省钱,准备回老家陪父母过年,店里生意不景气的时候,甚至需要向老板预支年后的工资,这一切的一切就是想过年的时候把自己打扮得干净点,气派点,回家后给父母和自己争个面子。      

虽然这样的生活很累,但我不得不撑下去,像我们这种底层的人,谁都是一边绝望一边生活,为了最基本的生计而劳碌着,当年的豪爽早已荡然无存,我在多年以后才幡然醒悟。

在一次偶然的同学聚会上,我见到了儿时最好的伙伴,人家早已功成名就,我打心里为他高兴,却不知道该说些什么,只是打了个照面,然后虚伪地恭维着。在饭桌上,我也低拿着酒杯向人家敬酒,配上一句“‘您’随意,我干了”的这类客套话,他听见这句话顿时楞了一下,又用眼角的余光从头到脚的打量了我一番,回过神来才觉得这声“您”没有错,便欣然饮起酒来。

这一幕似曾相识,噢,想起来了,原来是以前语文课本里鲁迅在《中年闰土》中曾提到过的一句话:“他站住了,脸上现出欢喜和凄凉的神情;动着嘴唇,却没有作声。他的态度终于恭敬起来了,分明的叫道:‘老爷……’,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也说不出话。”多么现实的一句话,多年后我才真正体会到这句话的含义,我也知道这些功成名就的人,再也不是儿时那个又说又笑无话不说的玩伴了,他们现在是高高在上的“您”。从那以后,像这种类似的聚会,我再也没敢参加过。       

这样的生活,重复了一年又一年,我早已记不清有多少次被生活打压得在梦里嚎啕大哭,也早已记不清有过多少个颓废的夜晚了。   

后来,我逐渐的接受了这样平庸的现实生活,找了一个一起打工的姑娘结婚成家,好在她把父母照顾得不错,二老从没有过什么灾病,日子还是照旧一天一天地过,普通得有如白开水一般——这就是我的生活,一个为青春买单的颓废中年。       

夜深了,这一天,我也累了。信就先写到这里吧,由于我不知道怎么把这封信送往过去,寄给曾经年少的我,所以我决定把它放在屋顶上,随风而去吧,让星空把它送到有缘人手里,如果有亿万分之一的几率,你收到了这封信,请你记住:生活不易,切记不要重蹈覆辙。

——致我们逝去的青春。

■作者:刘建良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