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之韵丨李育蒙:蝉鸣夏天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0-09-23



“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小时候,捕蝉的情景依旧历历在目。

每天早上上班,都会穿过公园的一片林子。这几天天气炎热,早上出门的时候,太阳已经升得很高了。走到林子下,突然传来了一阵蝉鸣,着实惊着我了,好多年没听到蝉鸣了。自从离家开始,这夏天的记忆,也就剩下炎热和空调了。

一个人开始回首过往的时候,多半是有些怀念曾经的生活。想起小时候,只要一听到“知了、知了”,就是夏天来了,要准备过暑假了。而那时候,快乐也非常简单,捉到一只蝉,就感觉是捉住了整个夏天。

记忆里的夏天,是最具声响的季节,“知了、知了”的声音总不绝于耳,柑橘树上、香椿树上、垂柳树上,都歇满了蝉。

那个时候,用个渔网兜,绑在一根竹竿上,就能去网蝉了。到现在我也没弄明白,当把网接近蝉的时候,不知道为什么,它总会自觉地飞进网兜。

那个时候,农村的童年,相对清贫单薄,不过大家玩蝉的方式却很多。比如说用根毛线,绑着蝉的一只大腿,然后牵着它飞;比如说把蝉的内翅掐掉,外翅掐掉一半,把它抛在空中飞,不出一分钟它又会落下来。

一只蝉,就这样可以乐此不疲地玩上一下午。在父母的逼迫声中回家的时候,再把它放回树上,任它自生自灭。

其实,对蝉从哪儿来,我是挺好奇的。早上起来,如果发现一个软壳的蝉,父亲会说,那是从地底下钻出来还未退好壳造成的。当时我就会为了这句话,夜晚拿着手电守在大树下,期待着蝉能爬出洞,看它的“金蝉脱壳”,看它的升华质变。很多时候,我也会在夜晚捉起一只还未脱壳的蝉——捏上去软绵绵的,感觉很可爱。但是我怎么也没想到,多少年以后,在北方上大学的时候,我居然看到软绵绵的它们,成了餐桌上的一道美食——烤蝉蛹。

其实,我一直觉得蝉的生命值得赞扬。沉埋在地下多年,养精蓄锐,只为在夏天奋力地绽放,哪怕这个绽放的过程很短,短到甚至不到一个夏天,也要在这过程中,尽情地高歌,尽情地飞翔,尽情地让人感受到它。生命里阳光虽短,但是它却没有丝毫懈怠。或许经历过长期的黑暗,它们更懂得享受这阳光火热的夏天。

小时候就觉得蝉是有用的,除了可以玩,蝉壳更是可以入药。那时候,我隔三差五会和小伙伴一起,去钻橘园找蝉壳,然后卖到街上的店铺换点零花钱。在我的记忆里,蝉壳是非常昂贵的,有时候一斤能卖到5-10元钱,这在家里给零花钱还是以“角”为单位的年代,绝对是一笔巨款。只不过,蝉壳太轻,有时候一个夏天也才能摘到一麻袋,重量也难超过一斤,不过这已经是蝉能给我的最后的“满足”了。从它钻出土绽放生命的那一刻起,每一声蝉鸣,都是一个难忘的夏天。

周末得闲的时候,我会领着儿子,静静地在公园的长椅上坐上一会,听着蝉鸣声,总感觉会有种岁月静好的满足感。儿子好奇的眼神,像极了小时候我蹲在树底下,等着蝉蛹爬出洞时的样子。


■作者:李育蒙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