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那些事儿丨秦玉河:卖瓜

 长河副刊的书架 2020-09-23

伏,是一年四季最热的时节,天气又闷又热,为了消暑解渴,家家户户每天都少不了买个西瓜,而这时节,也正是西瓜上市的时候。集市上、大街上,随处都有卖西瓜的摊子出现。

这天,是城里大集,集上卖西瓜的地摊几乎一家挨着一家。装满西瓜的大车小辆,鳞比栉次:“西瓜,西瓜,纯沙河辛的大西瓜,红瓤,起沙,保甜,不好吃不要钱。”此起彼伏的吆呼声、叫卖声不绝于耳,使人目不暇接。

在众多卖西瓜的车辆中,有一辆三轮和拖拉机紧靠着,车上都装满着西瓜。两辆车上的瓜,全都色泽亮鲜,个大,匀称,分量也差不多重。这两辆车是一个庄的,是亲哥俩儿,姓牟。种的西瓜也是同一个品种,瓜地挨靠着。

“你这瓜多少钱啊?”有人走近拖拉机前,问牟大哥话。

“5毛。”牟大哥回答。

“是沙河辛的吗?”

“不是。和沙河辛庄靠着,土质是一样的。”

买瓜人犹豫了一霎,扭头朝三轮车一转身道:“你的呢,多少钱?”

牟二哥和颜悦色喜迎宾客地道:“不多要价,一样钱。”

买瓜的又问道:“是沙河辛的吗?”

牟二哥毫不犹豫地道:“沙河辛的,纯沙河辛的,不信你尝尝。”牟二哥说着,拿刀切下一角西瓜朝买瓜人递着。

“给我挑上两个,要大的。”买瓜的没接递过来的西瓜尝,直接对牟二哥说。

“好!”牟二哥挑了两个大瓜过了秤。给了买瓜人,收了钱。

牟二哥这一开秤,引来了买卖,许多人都围了过来,这个要俩,那个要仨,不一会儿,一三轮车西瓜就卖完了。

牟二哥擦擦满脸的汗水,对牟大哥说道:“哥,给你说的你怎么不听呢?再有人问,记着说沙河辛的,啊!我先回了。”

牟大哥看着早早卖完瓜回家的弟弟,心里有什么话想说,但张张嘴没说出来。他仍热汗淋漓地站在车前守着他的瓜摊。

可直到晌午散集了,他的瓜也没卖多少。

“你这瓜多少钱啊,大叔?”一年轻女士问牟大哥道。

“5毛。”

“是沙河辛的吗?”

“不是,牟庄的。”牟大哥没按兄弟嘱咐的话说。

“牟庄的瓜也不错,我买过,给我称两个。”女士看着瓜说。

“好好。”牟大哥按女士的手指着的,称了瓜。

“大叔,你这瓜这么好,我告诉你个地方——下午5点后去俺厂子大门口卖,俺厂里工人多,常有卖瓜的在门前卖,卖得很快,有时都不够卖的。”

“是吗?谢谢你了,闺女。”牟大哥记着女士的话,按着女士说给他的地址,5点前把车开到了一工厂大门口旁。牟大哥刚点上一支烟,还未抽完,工厂大门开了,下班的工人纷纷往外走。

“哎,大家买西瓜了!这大叔的瓜很好吃,起沙香甜。”给牟大哥指路的女士站在车前,向工友们做起了介绍。

“是沙河辛的吗?”有人问。

女士替牟大哥回话:“不是沙河辛的,但绝不次于沙河辛的,比有的沙河辛的瓜还好吃呢!买错了找我。”

女士这一解说,工人们一下子便把车围了起来,这个要俩,那个要一袋子,还有的说:“给俺婆婆也买几个。”牟大哥的大半车瓜,霎时就卖完了。

牟大哥又高兴又激动地对女士说:“谢谢你了,闺女,要不是你,我这车瓜得拉回一多半去。”

女士说:“大叔,你这瓜,一点也不比沙河辛的瓜差,你为什么不说是沙河辛的呢?你要是早说是沙河辛的,会早就卖完了吧。”

牟大哥摇了摇头说:“我是卖瓜,不卖庄。”

(已载8月5日《德州晚报》)

■作者:秦玉河  ■编辑:王晓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