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张壁古堡游记(原创)

 阿福根 2020-09-23


                          【引言】


       一座融合军事、居住、生产、星象、宗教活动为一体,至今尚保存较为完好极其罕见的古代袖珍型“城堡”;

       一个集聚夏商古文化遗址、北朝地道、金代墓葬、元代戏台、明清民居诸多文物古迹属全国罕见的“古堡”;

       一座遵循传统古代星象和堪舆理念建造,地面布局与天上之28星宿相互对应,被誉为“中国星象第一村”。

       一个荣膺“中国十大魅力名镇”“中国历史文化名村”“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旅游特色景观名镇名村”“传统古村落”“山西十大新锐景区”等六项桂冠的“古堡”,

       这个蜚声海内外的古堡,就是介休市龙凤镇张壁村的张壁古堡。正如中国古建筑学专家罗哲文先生走进张壁古堡为其题词所言:“张壁古堡历史悠久,文物丰富,国之瑰宝。”




      慕其名而向往之。己亥之年,孟秋时节,我驱车前往介休,走近张壁古堡。

      张壁古堡,位于山西省介休市绵山脚下的龙凤镇张壁村,张壁村又称作“张壁古堡”,地处介休盆地东南三面沟壑,一面平川的险峻地段,海拔高度为1040米,由明堡与暗道组成(意为“明修城堡、暗挖地道”),相传是隋末唐初尉迟恭帮刘武周与李世民交战守介休所修。古堡地面是围在1000余米堡墙内的一个小型村落——张壁村,地下则是四通八达的“S”形地道。这里与平遥古城、王家大院、绵山旅游区毗邻,是世界上颇为罕见的袖珍小城,面积仅有0.12平方千米,但具有完备的城市形态,是融古堡地道、宫殿庙宇、军事宗教、民俗历史为一体,极具良好的军事防御功能,外加小巧的钟鼓楼,顺畅的交通网络及众多的宗教场所等,古堡因“古庙神佛异,明堡暗道奇”而名扬四海。



       据有关资料可知,张壁古堡内路网布局,以一条红色条石砌筑而成的“红顺街”为主街,两侧错落有致地分布着七条幽深的古巷,行走在千年古堡,穿梭于古街古巷,观赏品读之间,感悟领悟之中,方知古堡借助依山退避、难攻难守之地理优势,古人精心设计、巧妙布阵之妙道,顿生惊奇,由衷感叹。原来古城堡由地下与地上两部分组成:在地下,建有长达3000米,共分上下三层,曲径通幽,错落有致,错综复杂,攻防兼备功能极强;在地上,筑垒构城,屯甲藏兵,庙宇林立,宫殿巍峨,现存16座祠庙,其中真武殿、空王殿、三大士殿、二郎庙、可汗祠、关帝庙等各自分布在南北两门附近,且大都建于城墙之上,堪称“地上地下双城子”。



      走进古堡,欲探其始建年代,随意问询当地老人,结果乃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的说,古堡建于公元619年,隋末刘武周为抗击李世民,始筑城堡,并在城堡地下构筑了攻守兼备、可屯兵万人的地道,距今已有1380余年的历史;有的说古堡始建于隋末大业十三年(公元617年),距今已有1388年的历史;也有的说古堡建造年代仍在考证,但多数专家推定为南北朝时期;还有的说城内民宅,起源于金,繁盛于明清。根据碑记及多数专家推定情况,可以判断的是,张壁古堡始建于十六国时期,系后赵豪强张平所建的众多坞壁之一,距今已有1600余年的历史。



      站在古堡可罕庙的制高点,观赏品读,给我的初步印象是立体式布局建造,眼前这座奇特古堡,顺塬势建造,南高北低。从古堡北向下俯视,其左、中、右各有一条深沟向下延伸,古堡西为窑湾沟,峭壁陡坡,深达数十丈,古堡东居高临下,有沟堑阻隔,唯有古堡南背靠绵山,可谓“易守难攻,退进有路”。古堡四周有高约10米的夯筑堡墙,虽经千年风雨沧桑,但巍然屹立,岿然不动。古堡只有南北两个堡门,主街红顺街连接南北堡门,长不到300米,街东3条小巷,街西4条小巷,梯次分布。古堡北门内筑有瓮城,古堡南门用石块砌成,古堡门上建有门楼。主街两侧有典雅的店铺和古朴的民居;南北庙宇琉璃覆顶,金碧辉煌;金代古墓,抱柳的古槐,罕见的琉璃碑...



      走进古堡地下,但见遍布地道,四通八达,并与地面建筑巧妙勾连。地道为三层立体打造,高层距地面2米左右,中层距地面8—10米,底层距地面17—20米。整个地道呈网状结构,高约2米、宽约1.5米,弯曲迷离,阴森恐怖。古堡外北面和南面的沟崖间有洞口,既可作为进出口,又可用作哨卡。地道内留存有通风孔,还有水井与地面相通。地道洞壁上每隔一段有一小坑,距离不等,据说这是放置油灯之处。高层有喂养牲畜的土槽;中层洞壁下方每隔一段有一可容2至3人栖身的土洞,是地道的哨位;底层有进深11.5米,高7.5米,宽5.5米的深洞,为地道的粮仓。穿行于弯弯曲曲、起伏错落的地道之中,感悟这如此庞大而复杂的地下工程,顿有一种难以想象的感觉,这绝非民财民力所及,这是军事需要、对外保密的战略设施。



     【空王佛行祠】建于明万历四十一年(公元1613年),距今400多年的历史。据万历三十三年碑文记载,张壁村在建空王行祠之前已有空王寺,至于建于何时,今已无法考证。空王佛俗名田志超,法名慧超,民间称其为田善友,俗家陕西凤翔府人,后寄居于太原府榆次源涡村,曾到太原开化寺和介休义棠虹济寺修行,后于绵山坐化成真。大殿坐北向南,面阔三间,殿内塑主像为空王佛,山墙绘有空王佛成佛的故事壁画。殿顶明代三彩琉璃装饰,刀工细腻,烧制精致,形象逼真,栩栩如生。在空王佛行宫的前廊下有两通罕见的琉璃碑,通体琉璃烧造,孔雀蓝底,黑字书写,碑额为青黄绿二龙戏珠,两边蓝黑龙纹花卉装饰图案。东侧一通记述着空王佛修炼成佛的艰苦历程,西侧一通记载空王行宫修建的经过。



     【可罕庙】又称可汗庙,在山西境内很少有可罕庙,可罕庙是南堡门庙宇群的主体,建在村东侧黄土高台上。南北长57米,东西宽28米,周边有胸墙。南缘凸出堡墙之外,北缘临大东巷,高都为8米,这里是张壁村的最高点,高墙垛口俨然堡中之堡。庙院分为3个高度,20多米见方,东西两侧是厢房,北面2米多高的月台上是正殿和钟鼓楼,正殿三开间,通面阔10米,直楞窗隔扇门,四檩三椽,无斗拱,硬山造顶。正殿屋檐的部分“唇瓦”,经古文字学家、考古学家张颔先生考证后,确认为宋代作品“一支眉”;古建筑学家罗哲文先生考证为宋辽时期的“花边瓦”。屋顶琉璃脊筒与元代重建时更新为灰陶脊兽。正脊中央建制金黄色琉璃饰件,设置年代不详,黄色为皇家专用颜色,登大殿又需登暗九级须弥台阶,可见大殿之“可罕”堪比帝王之尊。



     【真武殿】重建于嘉庆十三年( 1808年),始年代不详。因真武是掌管北方的神,所以建在北堡门之上方。真武,原名玄武,宋真宗皇帝为避圣祖赵玄郎名讳改玄武为真武。据《华夏诸神》记载,真武为古净乐国(印度)王子,生性勇猛,白日能飞身行走,他不愿继承王位,经东海来游,游经吕梁北武当山,后入湖北大和山修道成仙。



     【西万圣境殿】位于南堡门正上方,始建年代不详,重建于康熙五十九年。供奉接引有缘众生往生西方净土的阿弥陀佛、大势至菩萨和观音菩萨。

      有人说,“五百年的风景看北京,五千年的风景看山西”。山西的古、山西的朴、山西的拙、山西的淳,凝聚了华夏文明的魂。张壁古堡是一个袖珍小城,面积虽然很小,但是有着丰富多元的文化遗存。从十六国时期始,古堡大致经历了坞壁、军镇和设防性村落等几个阶段,在长达16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了“地上明堡、地下暗道”的独特军事防御体系、儒释道相辅相融的宗教文化、神奇的星象堪舆文化、灿烂的农耕民俗文化等。坞壁组织是一个时代的产物,它是在特殊历史大背景下出现的一种地方豪强和民众防御体系。这种体系集中出现在十六国时期,在当时的河南、河北、山西分布尤多,多数专家推定张壁古堡就是那时建立的坞壁之一,是功能单一的军事堡垒。张壁古堡是中国现存比较完好的一座融军事、居住、生产、宗教活动于一体的罕见的古代袖珍城堡。

       张壁古堡抱柳的古槐和罕见的琉璃碑也为古堡增色不少。古堡的与众不同,还在于这里的所有路口都是丁字,没有十字。其主次街道分明,主街与东边三巷、西面四巷构成了“丁”字型的结构。东三巷民居多为农家小院,西四巷建筑错落有致,街巷格局严整,过去多为富户居住,门楣考究,砖、木、石雕精美。此外,古堡还保留着隋唐时期盛行的传统里坊格局,沿村中的红顺街两侧,依地形走势,在主街与几条小巷的丁字巷口,游人仍可看到保存至今的巷门,他们是各个“里坊”唯一的出口。关闭巷门后,各个里坊就成为相对封闭的堡中之堡,里坊之间既可各自为战,又可相互呼应,是一套完好的内部防御体系。



      星象奇村。天上奎星,人间张壁。张壁古堡外形轮廓与天上的奎星酷似,暗谕古堡曾为军防重地的显赫历史。堡内营建遵循中国古代星象和堪舆的基本原则,地面建筑和地道中,现存与二十八星宿相对应的标志物如水井、戏台、七星槐、天眼、将军窑等30余处,堡间至今还保留着正月二十八“祭星”的习俗。地上阴阳五行,地下六壬奇门。张壁古堡是国内目前仅存、世所罕见的古代星象学的民间绝版,被誉为“天下第一星象村”。民俗古堡,被称为“秧歌窝子”的古堡,小小村落竟有三座戏台。可罕庙戏台专门用来表演介休特有的地方小剧种“干调秧歌”,其演出不用伴奏,但凭自身嗓音,风格豪放,作戏细腻,又多即兴表演,形式活泼,充满乡土气息,为当地百姓所喜闻乐见。



      张壁所处的黄土高原丘陵地带,常年干旱少雨,历史上一直有祈雨的习俗。“空王佛,下大雨,下了大雨救万民……”,祈雨歌流传至今,雕梁画栋的祈雨楼,不知多少次见证了那些悲怆而虔诚的场景。2013年张壁古堡旅游景区成为北京电影学院教学实践创作基地。古老的建筑、街巷、院落等吸引了一大批影视剧组在景区取景拍摄。如今,在张壁古堡有景区取景拍摄过的影视剧有《豆娘》、《红军东征》、《杀虎口》、《1942》、《刀客家族的女人》、《于成龙》、《尖刀班》、《平遥人》等20余部。这里除了颇具规模的军事堡垒,众多的宗教庙宇也是张壁古堡的一个看点。古堡具有浓郁的宗教文化氛围,有堡南、堡北两个宗教建筑群,现存宋、元、明、清时期的庙宇殿堂等,佛道相融共存是其明显特色:空王行祠,供奉被称为“汉人成佛第一人”的唐代高僧田志超。可罕王祠,是国内仅存的以可罕王为膜拜对象的神庙,印证了千百年来,胡汉民族从相互征伐到相融共生的历史轨迹。神秘的泥包铁像,其身世之谜令众多专家游客痴迷,欲解还乱。

       张壁古堡,为子坐午向,南高北低,有悖于古代城市选址“子午”坐城须北高南低的原则,为了弥补这一缺陷,张壁村不遗余力地对北堡门和周边祠庙进行了多次改造,他们在北堡墙上修建了“二郎庙”和“真武庙”,庙顶高度高于南堡门,以顺应北高南低的原则。由于绵山的地势高陡,“冲”气足,于是又在南堡门外建造了关帝庙,以遮挡来自绵山的“煞气”。其实,稍加留意古堡的建筑,就会了解古堡内的建设规划无一不反映着中国古代天人合一、顺应风水的思想。譬如,南北两座堡门士是相互看不见的,它们并不在一条贯穿的直线上,因为连接两座堡门的主街道在两端被有意加上了弧度,略呈“S”型,而这正是处于“风水不外流”之考虑。



      目睹着一处处被风雨剥蚀得苍凉颓败的堡墙,犹如破旧的铠甲,形如龙鳞的古道上奔跑着欢快的孩子,沿着龙脊街上第一个丁字口的“永春”门楼往里走,小巷深处一座“福寿康”府第的照壁上,刻着与众不同的一个砖雕“福”字,龙鹤相形,福字左侧一点如龙头,龙身弯曲、龙尾上翘,直连右侧鹤嘴,鹤脚下的一个“田”则象征着晋商以农耕起家的根本。出小巷,曲折弯转,不远处便是“张壁学校”,牌匾的漆色早已剥落,门前两颗依偎在一起的老树,竟是宋代的“槐抱柳”,由槐树和柳树合并而成,已有千年的树龄,而柳树仅有600余年。古槐原有6颗,对应南斗六星,其余5颗毁于1947年战火。村民视为神树,有祈福康、挂彩布之风俗。登上名为“熙春”的二层城楼,往下看,一条黄土路两旁矗立着参天树木。从城楼旁的一道单扇小木门下楼入瓮城,向前左转,便又回到了龙脊街上。据说,张壁地道的设计暗含“六王奇门”之术,神秘诡异,规模宏大,结构复杂。在张壁古堡的每条街巷都有入口,不过,由于多次地震造成的塌陷,大部分地道已经淤塞,目前清理出的仅有1000余米。根据测算,地道总长度应为10000米左右,我们今天所能看到的只是其中之一。



       宁静致曰:古堡,作为欧洲历史的一个符号,和教堂差不多一样的坚固与古老,沉寂在现代喧嚣之中。也许,它没有教堂那样的华丽,却比教堂更神秘。总会有一些异乎寻常的故事。城堡,最原始的用途并不是享受,而是为了抵御外来侵略的防御工事,因此,欧洲的城堡大都建在山崖或是河边。而今,历史的影子已经无处可寻,走近古堡,观赏期间,早已忘却了远古的硝烟和厮杀声。在欧洲密布着无数城堡,据说,仅在德国境内就有20000多座古城堡,平均每16平方公里就有一座。最著名的是13至14世纪建筑在岩崖峭壁之上的奥宾古堡。金色城墙见证了整个历史。早期城堡的类型,被称作“土堆与板筑”。“土堆”是以泥土筑成的土堤,土堆上面可以建筑大型的木制箭塔,土堆下面以木板围起,称为“板筑”。“土堆与板筑”就像一个小岛,被挖掘出来并注满水的壕沟所围绕,由一道桥梁和狭小陡峭的小径来互相连接。在危险的时候,如果守不着板筑的话,防卫的武力会撤退到箭塔里面。在公元十一世纪,开始以石头代替泥土和木材来建筑城堡。最著名的基本要塞型城堡,是由征服者威廉所建造的伦敦塔,最初是一幢方形的建筑,并被涂成白色以吸引注意,后来的国王们就以今天所看到的城墙和改良后的建筑来加强它的规模。城堡被废置,有四分之一仍然为贵族所保存,其他则沦为废墟。城堡的建造,可以花费不到1年便能完成,也可能耗上20年的时间。城堡的城墙是石造建筑,石墙内部以碎石和燧石来填充,城墙的阔度一般由6-16英尺不等。古堡遗存彰显的依旧神圣庄严,宝蓝色无云的天,倚身金色废墟之中,透过典雅式的残窗柱廊,山涧绿意葱葱,金色树叶随风曼妙飞舞。展开双臂,似有浮云贯穿身心而过,畅快淋漓。古堡建筑坚固,堡内曲曲折折,好似迷宫。因为东西方的建筑模式不同,中国古代采用梁柱框架结构,建筑材料以木材为主,房屋的重量是由柱子支撑的,墙壁并不承重,所以有“墙倒屋不塌”之说。因此无论多么高大的中国宫殿建筑,其高度和式样是必须受木材长度的限制的。西方建筑则多为石砌,主要建筑材料为砖石,所以能够建成那种石头城堡,正因如此,如今留存下来的古堡很少,大多数已经残破不行,或埋藏里滚滚黄沙之中。祖辈蜗居于古堡之内的张壁人,现在已意识到自己家乡这个国家级的国宝。顿开的堡门,作为历史文化名村,在不断挖据研究的同时连续举办了多年的古堡文化艺术节,以它“双城“的神奇和原始本色的魅力,喜迎天下宾客,为村民带来了喜悦和收获。


更新于 09-18
来自作品集传统文化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