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岸风文学】张志军 ll 给我一朵花开的时间

 左岸风文学 2020-09-23
张志军散文集

个人简介

 

三矮,本名张志军,税务系统国家公务员。中国诗歌学会会员,中国散文家协会会员,内蒙古诗词学会会员。业余时间采写税收新闻稿件,诗歌、散文、新闻稿件多发表于当地主流媒体、各级各类网站(网刊)及国家级行业报刊。现供职于内蒙古通辽市地税局。




给我一朵 花开的时间


拎着沉甸甸的行李,带着依依不舍的心情,再次在站台挥手,与我告别。
我记不清这是第几次送女儿出行,也不知道今后这样的告别还要经历多少次,但此时我已泪眼婆娑。作为父亲,我不顾女儿的强烈反对,坚持亲自把已读大一的她送上车厢,安顿好铺位。
寒假期间,恰好我栽培的昙花盛开,从长出花蕾到含苞欲放,再到盛开和回落,前后也不到三个礼拜的时间。大女儿这次寒假时间,在家不足五个礼拜,但细细算来,我们在一起的时间累计还不足两个礼拜。女儿回来后,正直岁尾年初,我白天上班,双休日或晚上还要加班,除了吃饭时碰在一起,要么就是在午休间隙聊几句。
昙花开放的那天晚上,我还在单位加班,8点多,大女儿发微信告诉我:“爸,花要开了,赶紧回来吧!”可我急于手头的工作,哪有心思回去赏花,即便是珍贵的“昙花一现”!不一会儿,小女儿也发来短信:“爸,花开了。”不知怎么,我的心突然一怔。昙花从开放到回落,不过三、四个小时,难道我连这短短几小时都不能陪在女儿身边吗?想到此,我急匆匆收拾好手头的工作,一路小跑回到家。家里,一朵雪白娇嫩的昙花已然开放,那么秀美。
女儿告诉我,昙花刚开放的时候,几乎一分一秒都在变化着,她们紧紧地盯着,生怕错过每一个完美的花絮。“给,这是我们给你拍下来的。”说着,大女儿高兴地把手机递给我,里面存满了上百张昙花的图片,每一张都略有不同,一张比一张开放与白嫩。“下次,一定陪我们看花开哦!”小女儿撒娇地说。说话间,再看那朵娇艳的花儿,已在慢慢回落,慢慢回落。我的心,不由黯然,有伤感,有遗憾,更多的是愧疚。
有人算过一笔账,父母和孩子一生能在一起的时间最多不超过10000天:孩子从出生到3岁上幼儿园为1095天(姑且算父母全天陪护);在3岁至6岁上幼儿园的1095天里,父母除去上班时间,算上周末和节假日,实际上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只有730天;孩子6岁步入学校教育阶段,直到18岁上大学前,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是12年、4380天,除了上课、参加各类补习班和辅导班,能陪孩子2920天;孩子上大学直到30岁读研毕业,父母只有在寒暑假会和孩子在一起,每年大约有90天,12年是1080天。这样算来,从孩子出生到30岁,父母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是5825天左右。
我们要珍惜和子女在一起的时间。同理,还要珍惜和爱人在一起的时间。我爱人在偏远的乡镇工作,每逢周末才能回家。元宵节请假回来,正月十六就执意要去上班。我以“陪我一起看昙花开放”为由,极力挽留。我和妻子结婚22年,这期间如果要去掉上班、值班加班、出差的时间,再去掉13年两地分居的时间,我们真正在一起的时间也不超过3000天。
珍惜和孩子在一起的时间,珍惜和爱人在一起的时间,更要珍惜和父母在一起的时间。我13岁的时候,去离家30华里的地方读初中,每个周末才能回家一次。初中这3年,我算上寒暑假,陪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不超过400天;接着,我去了更远的地方读了3年中专,只有寒暑假才回来一次,3年陪父母在一起的时间仅200多天;19岁参加工作后,我每半个月回去看望父母一次,一次最多呆上1天,算上节假日,一年也就20多天。母亲去世的早,在我43岁的时候,又失去父亲。而我细细算来,陪伴双亲的日子何其短暂!
珍惜和亲人在一起的时间把,在繁忙的琐事中,放慢自己的脚步,给自己放个假,尽情享受亲情的美好,享受那份不可替代的快乐与温馨。也许,她们的愿望并不高,她们只要一朵花开的时间。
我的愿望也不高,请给我一朵花开的时间。




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


 “午夜的收音机轻轻传来一首歌那是你我早已熟悉的旋律在你遗忘的时候我依然还记得明天你是否依然爱我……所有的故事,只能有一首主题歌,我知道你最后的选择;所有的爱情,只能有一个结果,我深深知道那绝对不是我……”,听着这首歌,泪水早已滑满他的双颊,顺着鼻沿流进嘴里,涩涩的、咸咸的、苦苦的,心也随之翻江倒海,痛如刀绞,魂消魄散。
她又给他寄来了礼物!她们相识后他的第一个生日礼物!这应该是她最后一次送他礼物!但此时,他已全然没有了往昔收到礼物时的那份欣喜和狂热,以及那种迫不及待地想捧在怀里的急切与喜悦。他只是依旧默默地注释着这个还没有开封的快递包裹,神情呆滞,一脸憔悴。也许,他永远不会打开它。于他,此时她的礼物已然没有任何意义……
不觉,此时已是午夜。而他仍呆坐在那里,目光忧郁,身体乏惫,大脑一片空白。数日的纠缠与不舍,让他此时不知道是该吃饭、还是该睡觉,亦或是继续听着情歌,流眼泪。他知道,他们结束了。
就像大多数爱情一样,开始没有原因,而结束却是有着说不清、道不明的千万条缘由。他们的爱情,纯属一见钟情。也许是宿命的安排,或许是对爱的渴望,他们没有经过太多的等待,没有途径山山水水、沟沟坎坎的心路,很自然的走到一起。随后的日子里,分不清是他的热烈融化了她,还是她的真挚感动了他,那所谓的不由言说的爱情成就了她们至美的默契。甜蜜的日子里,有甜言有蜜语,有海誓有山盟,有温馨有浪漫,有调皮有任性,有嘘寒有问暖,有痴情有嗔怪,有相拥有凝视,有不舍有难离,她的唇角留着他的温度,他的怀里有着她的温柔。她感受着他的爱,习惯地恋上他温柔的叮咛和貌似嗔怪但却充满深情的责备,迷上他低沉却温暖的声音。他亦同样痴迷地恋着她,感受着她的似水柔情,欣赏她的俏丽容颜。他说,她是他的唯一,也要做她的唯一。
整个冬日里,她对他表现出女人特有的细腻和温柔。知道他有晨练的习惯,她为他送去棉手套;夜晚怕他寂寞,为他买来喜爱的书籍;知道他病了,她会多方打听为他邮寄特效药;以至于背心、洗漱、擦脸用品等都由她来亲自打点。总之,她给了他最好的爱,最完美的爱,最无私的爱,还有最温柔的体贴。有时候,他称她为“爱妃”,她称他为“朕”,她们互相开着“朕准了”、“爱妃启奏”等一些快乐的玩笑。因为,他要跟哪个女生说话,必须要经过她的允许;她要跟谁搭讪或是玩手机,必须向“朕”请奏。他默默许下心愿,今生,她是他最后的爱恋,他将视她为心里的宝。
然而,也许是两颗心越来越近的缘故,越是喜爱对方,就越是苛求对方,正所谓“爱之深、求之苛”。从来,爱情就是自私的,占有的,排他的,专属的,他对她越在乎,就越表露出一些自私的爱。这个冬天还没有逝去,他们之间就因为她与异性接触出现了多次争吵。爱情的美好曾因几度争吵而被破坏。但每次,都是她主动哄他,劝他,宠他。他们依旧和好如初,把那些如晨雾般稍纵即逝的阴霾,瞬间化为爱情海洋里波光涟漪的浪漫插曲。
但当爱情的思维一旦被猜忌、自私和嫉妒占领,那么,争吵就成为习惯,原本当初一切的美好也会变得越来越模糊、越遥远。他介意她和其他男人交往,尤其反对她背地里与曾经向她表示暧昧的男人交往。那个男人曾在微信里向她表示暧昧,他告诉她别理他,可她就是不听,表面答应,背地里还是聊天。结果聊着、聊着就有了欣赏的感觉,有了离不开的感觉。世界上本来没有两片同一样的树叶,随即,他和她之间,在思想和观念上出现了强烈冲突和分歧,缺少了当初的唯一与真挚,守候与执着!她们虽然爱着,爱得刻骨铭心;但更痛着,痛得伤痕累累。他还曾试图改变她的思想,为她写诗,为她写文章,总想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她的脑袋。但,世界上最难的事情,就是把自己的思想装进别人的脑袋。当爱被窒息或困扰的时候,一切努力都是徒劳的。她甚至选择隐瞒和“背叛”,以至于直言不讳地说喜欢这个,欣赏另一个,似乎对每个男人都表现出过多的热情……选择离开,是他和她共同的选择。即便,他还深深的爱着她,她也似乎深深的爱着他。但,他的爱,或许是过于自私,狭隘,任性,固执,早已不能让她感到温暖,不能让她感到快乐和美好了吧?她有理由欺骗和背叛。
窗外,早已没了月光。树影凄凄,万巷人踪灭。几颗星星也躲进云里,偶尔偷偷地跳出来眨上几眼,像是洞察人间的爱恨情愁。昏黄的路灯,微弱地随风一闪一闪,将暗夜笼罩在无比忧伤和痛苦中此时,曾经的海誓山盟仍呢喃在耳畔,而离殇之痛却将他紧包围,让他几近窒息地喘息悔恨与无奈绝望中……
“想看你笑,想和你闹,想拥你入我怀抱,上一秒红着脸争吵,下一秒转身就能和好……一次就好,我带你去看天荒地老,在阳光灿烂的日子里开怀大笑,在自由自在的空气里吵吵闹闹……”此时已是凌晨,她应该早早进入了甜美的梦乡了!因为她的幸福和快乐从没有瞒过他。此时,收音机里正传来这首她和他经常哼唱的《一次就好》的旋律。
此后,每一个清晨醒来,他只能在心里问候,希望安好无恙;每一个夜晚,他都会遥祝她晚安、好梦。他希望她记得他的叮嘱,坚持早睡早起、按时吃咱餐、平日多喝水,多吃蔬菜和水果,少操劳,多保重身体。他知道她放不下他,他依旧会没有删节地“思念”她虽然他知道她的情感早已有了新的归宿,但他祝福她!希望她今后专注情感,珍爱拥有,定心、定性、定品格,过好随遇而安的生活! 
曾经的日子里,有无数美好的快乐时光,可现在已经萧然逝去!也罢,握不住的沙,不如扬了它……
惟愿时光静好,彼此浅笑安然。希望他早日找到真正属于自己的爱情。




你不坚定,没人替你坚强


友人寄来《飘》已两月有余。收到当日,无比欣喜和感动。这些年,很少有人寄书给我,而《飘》又是我早有耳闻且渴望欲读之名著,随即迫不及待读了起来。岂料,后因琐事繁多,心想等诸事处理完毕再细读吧!随即还未读完上册,就搁置柜里。日子一久,不知是懒散,还是依旧繁冗,也就忘了。直至前几日,友人提及此书,我才又想起再读,可前面读过的故事情节已大多忘怀。试想,如果前几日无论多忙,“坚定”每天抽出1小时或在睡前1小时读它,应该早已读完全书了吧。
“坚定”一词,网上百度编辑词条的解释,是指意志坚强,不动摇,用于描述人的立场、主张、意志等。由此,让我想起自己一些与“坚定”有关的过往。
我毕业于财政学校,刚参加工作那会儿,父母希望我去距离家较近的供销社上班,也好方便常回家看看。而我更喜欢财税工作,希望学有所用。父母几经做我的思想工作,希望我留下来,但我依然“坚定”我的初衷,决意去了一个偏远的苏木财税所。刚参加工作不久,就遇到了一个“大事”。那时候下乡工作,大多还都是骑自行车。一次,在下乡途中,突遇暴风雨,浑身上下被淋湿不说,当时雨水从头顶倾斜而下,灌得我喘不上气,几乎要窒息了。心想这回完了,要“牺牲”在这片土地上了?但这种想法稍纵即逝,我还年轻啊,我还有好多事没做,爹娘需要我赡养,兄姐需要我关爱,我不能就这么轻易放弃生命啊!于是,我顽强地支撑着,“坚定”自己能活下去!待雨住风停之后,我已是瘫软在地上。环顾四周,除了一条被水漫过的道路依稀可见,到处一片汪洋。我在庆幸自己没有“牺牲”的同时,面对前方10多公里泥泞的道路,还是心有余悸。眼见天色越来越晚,但我依然心存“坚定”,耐着饥饿湿冷,冒着漆黑、恐惧,经过4个多小时的艰难跋涉,终于到达了目的地。大多时候,风雨过后就是彩虹,但即便彩虹没有如约出现,也不要为你付出的代价后悔,因为信念总是需要“坚定”来捍卫。
谈婚论娶是每个男人的必经之事,我谈恋爱那会儿,还不像现在这么公开、开放,加上我工作的环境交通不便,人员又少,未婚女孩更是少之又少。即便这样,身边不时有好心人做媒,并以“抢先下手抱得美人归”、“及早成家立业”之由撺掇我。其实,当时论学历、论人品不乏与我有般配人选,但唯一不能满足我心中“坚定”的择偶标准,那就是她身高一定要比我高。奇葩吗?不!因为我身高较矮,出于“优生”的想法,必须要娶一位身材高于我的女孩。功夫不负有心人,我的“坚定”的等待终于赢得了机会,毗邻乡镇财政所的一位老所长因开会之机见过我几次,便把他唯一的女儿托人介绍给我,几番交往,情投意合,佳偶天成。如今,我大女儿的身高已超过她妈妈的身高,14岁小女儿的身高近似于我,遂我心愿。
坚定,就是不被人左右,不人云亦云。我的座驾还是2003年购买的1.0排量的小汽车,同事、朋友时不时地劝我“该换车了”,我每次都是微微一笑。妻也总是说些“你开着那个破车,多寒掺”等冷言冷语。说实话,不换车的理由,除了我的“恋旧”心理外,更坚定的是自己的见解和理由:我家距离单位仅1.5公里路程,上下班根本不用开车;家距离学校仅一墙一路之隔,也不用开车送孩子上学和接孩子放学;去街上、市区办事连个停车的地方都没有,何必开车?对我来说,车就是刮风下雨天的临时用具,何必在意别人的眼光和别人的观点呢?
坚定,对一个人的命运起决定作用。读过《飘》的朋友们都记得,主人公郝思嘉身上表现出来的反叛行为和艰苦创业、自强不息的精神,一直令读者为之倾心。但同时,也正是因为她骨子里缺乏坚定,以至于“她手里抓着这个,眼里又觊觎另一个,为此,她杀了一个前来偷盗的北方士兵,洗劫了他的尸体,结了好几次婚,购买锯木厂,剥削囚犯的劳动,行驶欺骗术,无情地把好几个人送上西天。”(美国诗人约翰·P·毕晓普《飘》中主人公郝思嘉的评语)。
试想,如果她坚定爱情,不是出于一种报复心理轻而易举地把媚兰的弟弟查尔斯吸引到她的身边;如果她坚定爱情,被艾希礼婉言拒绝后潇洒地转身,而不是气急败坏地打了艾希礼一记耳光;如果她坚定爱情,不是为了挽回自己的面子、故意刺激艾希礼突然决定和查尔斯结婚;如果她坚定爱情,不是频繁参加各种娱乐活动和军官们调情说笑,在舞会上能够抵御商人瑞德的诱惑;如果她坚定爱情,不欺骗妹妹苏伦的未婚夫弗兰克·肯尼迪投入的怀抱;如果他坚定爱情,最终不与瑞德结婚,即便与瑞德结婚生女后,不再对艾希礼旧情不忘,那么,她的命运将被改写。
坚定,是一个人必须拥有的气节和信仰。你不坚定,没人替你坚强。




关于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