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左岸风文学】烟雨故人庐(第十二期)一个人的夜晚 (同题合奏上)

 左岸风文学 2020-09-23
围炉夜谈
               —— 一个人的夜晚                          
   作者: 吟湄


 

        脚下的炉火烧得正旺,电视里的京剧《银屏公主》已唱到高潮,手边的茶,温得刚刚好。嗑一点瓜子,吃几粒葡萄,在氲氤的茶蒸气与红红的碳火中,我偷出了一个闲适风雅而古典的夜晚。

 

  在快节奏的生活中,似乎已很难寻出这么一个夜晚,寻出这么一点心情了。人们要么被烦人的数字所垄断,要么被闪烁的灯光和恼人的现代音乐所侵入,总之找不到一个安静的夜晚。但今晚我却能独自一人拥有一层100多平方米的房子,做着我喜欢做的事情。炉火是因为老爸的怀旧情结,而独自一人是因为老公受不了那“咿咿呀呀”老半天唱不了一句的腔调而躲到楼下,以及时尚的父母外出旅游的结果。那么,在这一个闲适而轻松的深冬的夜晚,我有什么理由不放松自己,享受这难得的悠闲时光?气氛是安适的,心情是愉悦的,唯一的遗憾是,没有一两个知已,陪着我围着这炉火,说说几年前的旧事。

 

  林语堂说:围炉夜谈是一件很风雅的事,而谈话艺术的毁灭,实是开端于家庭改为没有炉火的公寓,这话是颇有些道理的。想想雪夜围炉,或两三知已把酒言欢,或三四好友谈诗论道,总是一件相当惬意的事。炉火正旺,用来烹茶或是煮酒都很不错。紫砂壶里溢出的茶香,暖玉杯中流出的酒香,还有言语欢笑中带出的书香,都会被这一盆小小的炉火燃烧着,散发着,聚集着,渗透着,形成一幅温暖的画面。而交谈着的画中人都让自己的身体手足感受着闲适,让自己的头脑心灵安祥舒适,在这种环境中,你方能体会到前人所说的“眼前一笑皆知已,座上全无碍目人”的妙处。那是一种能让人的心灵感到亲密,并由此而产生的无所顾忌无秩序无定法的随意的通畅,这样的围炉是非常愉快的。

 

  可是现在炉火却日益稀少,因为怕被碳火冒出的烟气熏黄了我们新漆的洁白墙壁。空调和电热炉也能使屋内温度上升,可是这样的对坐,缺少了一种围炉的魔力。没有红红的火光的映射,我们似乎难以达到让心灵靠近的兴致,而跟着炉火的减少就是人们越来越难以聚集在一间房里谈话了,手机电脑倒是多了起来,现代化的通讯工具会让我们将谈话的空间延伸到一个无穷的广度,可手机电脑交谈撇开打字的速度以及突然死机或者掉线带来的不便不谈,就是打字的速度和说话速度一样的快,我们也无法达到那种面对面注视着对方的眼睛,看着对方的微笑的面庞,听着对方或激昂或低沉的嗓音的交谈的深度。因为对着四方的屏幕总是不可避免地要陷入想象,而想象又不可避免地与现实相去甚远。

 

  在人类文明发展史中,谈话,特别是闲适的,有深度和力度的谈话在其中起着极大的推动作用,因为语言和文字是人类文明的两大表征,是人类一切思想文明载体。人们总是先交谈再写作,交谈的过程就是思考的过程,有时一个好的谈话对象会让你在一夕交谈中悟出你很久没有悟出的道理。所以才会有“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的赞语。实干家好象不屑于交谈,认为“空谈”无益于社会的进步,殊不知有很多的“空谈”会让人的思考力得到一个质的飞跃,而一切具体行为的指导,却是离不开“思考”的。

 

  而当“谈天”一道发展到具有艺术性的时候就会联接着哲学和文学的勃兴。有人说希腊的哲学就是几个善于思考的人在善意的谈话气氛中产生的,这话说得似乎有点过头,但细想想却确实是这么一回事。中国春秋战国时期的“诸子百家”其实就是周游列国后在各种场合谈话的结果。孔子干脆是“述而不作”,“述”就是“讲述”,通俗的说法就是谈天。而诸子百书中有相当的内容就是“诸子”们所说话的记录,中国的哲学就在这些语录上产生。

 

  “谈话”的艺术到了魏晋时期可谓达到一个新的高峰,因为这种随时随地都可以做的事情居然变成一种盛大的学术活动。它将以前家法森严,一本正经,专制气味甚浓的学术活动变成了一种带有游戏意味与心智娱乐色彩的自由论辨,造成了当时学术活动从内容到形式的大裂变,开创了中国历史上第二次百家争鸣的局面,真正独立的文学也在这时产生,这就是著名的“魏晋清谈”。

 

  将严肃的学术活动弄成一个随时随地都能进行的“聊天”活动是一件颇有点趣味的事,至少我是这么认为的,能在一起互相交流似乎比清教徒似的书斋生活更能让人视野开阔,伴随着“清谈”的繁荣而兴起的各种“文会”又让纯粹的“文学”进一步向普通民众延伸,石崇的《金谷集作》就非常详细地描述了当时的场面:

 

  昼夜游宴,屡迁其坐。或登高临下,或列坐小溪。时琴瑟笙筑,合载车中,道路弄作,及住,今与鼓吹道奏。道各赋诗以叙中怀,或不能者,罚酒三斗。

 

  其后五十年,又出现了更为出名的兰亭文会,而王羲之的《兰亭集序》的横空出世,将这场盛会立上了中国文学史上的新的丰碑。

 

  不过我想以“清峻,通侻,华丽,壮大”为特点的魏晋文人们是不会钟情围炉夜谈的,他们的眼光投向的都是自然的美景。外面的山很绿,水很清,花很艳,林很深,他们的精神灵气都在那山水之中,政治的压抑不能取代思想的压抑,现实的杀戮也阻挡不了春天的脚步,这是一个碰撞融和的时代。相比之下,这里的屋太窄,檐太低,炉火太温,这里的环境,只适合宋明清。

 

  我不知道围炉夜谈是从什么时候成为中国文人生活中的一个近乎完美的生活方式的。在我看来,这好象更应该是风雪夜归人企盼的一个场景,或者是一个盼望征夫回家的闺中怨妇希冀的生活场面,因为在这种背景下的围炉夜谈似乎更有温馨的况味。我认为现代人可能更倾向于温馨,因为在现在,温馨成了一种奢侈品,不是轻易可以享受得到的,正如前几天,我收到的那条短信,里面有这么几句话:“又到换岁时,围炉思旧事,笑斟一杯酒,遥举香可闻。”

 

  我脚下的炉火正旺着,围炉的只有我一个人,旧事是没有的。但“笑斟一杯酒,遥举香可闻”,也许在炉火旁,对着四方的屏幕也能交谈,古典已然古典,我们只有在现代的生活中去追寻那愈行愈远淡淡的印痕。

 

  这样想时,酒香,便扑面而来。




【作者简介】吟湄:楚人。闲时读书,偶尔为文,养心而已。


【左岸风文学】| 烟雨故人庐——主题专刊

【左岸风文学】| 烟雨故人庐——主题专刊
【左岸风文学】烟雨故人庐(第三期)——六人同题合奏(我的第六感)
【左岸风文学】烟雨故人庐(四)——二人合奏【左岸风文学】| 烟雨故人庐(第五期)同题合奏(枕着你的诗意入眠)【左岸风文学】暖阳 · 风起刀落 | 烟雨故人庐(6)同题合奏(父亲)
【左岸风文学】| 烟雨故人庐——母亲节合辑(7)
【左岸风文学】烟雨故人庐(第8期)遇见你们以后(同题合奏)
【左岸风文学】烟雨故人庐(第九期)
【左岸风文学】烟雨故人庐(第十期)父亲(同题合奏)


左岸风微平台公告


一、申明:本平台所发布作品必须原创首发。凡投稿本平台的作者一律在稿件投寄7天后未见发表才能另投他处,有群发邮件习惯的作者,恕不接待。


二、凡投稿本平台的作者敬请主动加杨文民微信 ywm451972085,方便后续的联系与稿酬发放。


三、平台稿酬发放:
a、作品稿酬以打赏为主,有打赏者有稿酬。
b、作品发出一周以后,结算稿酬。
c、稿酬分配比例提高到二八:平台百分之二十,作者百分之八十。
d、当发表作品涉及二个以上作者时,稿酬分配方法为:
平台留百分之二十,作者按人头平分余下的百分之八十。


关于我们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