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疗脾肾不足的中药偏方 保元固本膏中药方剂

 李灏 2020-09-23

  

脾肾不足一般表现为脸色发白、记忆力减退、神疲乏力、小便频数。同时,还会伴有遗尿的症状。那么,脾肾不足怎么治疗?

  治疗脾肾不足的中药偏方 保元固本膏中药方剂

  处方

  党参1两5钱,白术(炒)1两5钱,鹿角1两5钱,当归1两5钱,香附1两5钱,川芎1两,附子(炙)1两,独活1两,干姜1两,川椒1两,杜仲1两,鳖甲1两,荜茇1两,草果仁1两,白芍1两,生耆1两5钱。

  制法

  用麻油3斤,将药炸枯,去滓,再熬至滴水成珠,入飞净黄丹1斤2两,再入肉桂沉香丁香各3钱(共为极细末,候油冷加),搅匀成坨,重4-5两,候去火气,3日后方可摊贴。

  功能主治

  脾肾双补,肾阴阳同治,兼顾先后天之本。主脾肾不足,肠胃功能失调。

  摘录

  《慈禧光绪医方选议》。

  脾肾阳虚

  脾肾阳虚,中医证候名。多由于体质虚弱而感受寒邪较重,或久病耗损脾肾之阳气,或久泻不止,损伤脾肾之阳,或其他脏腑的亏虚,累及脾肾两脏等引起。脾虚阳气不足,多引起大肠功能失调,表现为或腹泻,或便秘。吸收不良综合征、溃疡性结肠炎、习惯性便秘常出现或伴有此症。脾肾阳虚常见于虚劳、泄泻、痢疾、水肿、鼓胀、肾风,以及西医的慢性肠胃炎、慢性肾炎、慢性肾功能衰竭等疾病。

  病因

  脾肾阳虚证的形成原因主要有:1.脾肾久病,耗气伤阳。2.久泻久痢,损伤肾阳,脾肾两伤。3.水邪久踞,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4.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以上原因均可导致脾肾阳气俱伤,形成脾肾阳虚证。脾肾阳虚证的病因病机多由脾、肾久病耗气伤阳,或久泄久痢,或水邪久踞,导致肾阳虚衰不能温养脾阳,或脾阳久虚不能充养肾阳,终则脾肾阳气俱伤而成。脾为后天之本,肾为先天之本。脾主运化水谷精微,须借助肾阳的温煦,肾脏精气亦有赖于水谷精微的不断补充与化生。脾与肾,后天与先天是相互资生、相互影响的。《医宗必读·虚劳》:“……脾肾者,水为万物之元,土为万物之母,两脏安和,一身皆治,百疾不生。夫脾具土德,脾安则肾愈安也。肾兼水火,肾安则水不挟肝上泛而凌土湿,火能益土运行而化精微,故肾安则脾愈安也。”

  临床表现

  脾肾阳虚证以脾肾阳虚、阴寒内盛为特征。主要临床表现有:1.形寒肢冷,面色晄白,腰膝酸软,腹中冷痛。2.久泻久痢,五更泄泻,下利清谷。3.小便不利、肢体浮肿,甚则腹胀如鼓;或见小便频数,余沥不尽,或夜尿频多。4.舌淡胖或边有齿痕,舌苔白滑。5.脉沉细无力。

  辨证施治

  治疗原则:温补脾肾。代表方剂:真武汤、附子理中汤。常用中药:附子白芍白术干姜茯苓桂枝党参、炙甘草等。其他治法兹举例如下:

  1.桂枝防风煎汤送服肾气丸肾气丸是温肾助阳的主方。方中熟地甘温补肾,山萸肉山药补益肝脾,三药合用,补肾养肝益脾;配以附子、桂枝(或肉桂)温肾助阳;泽泻茯苓丹皮通泄肝脾肾三脏之浊气。全方温而不燥,滋而不腻,重在温化肾气。用桂枝防风发散在表之风寒,煎汤送服肾气丸,以达温肾助阳解表之目的。

  2.苏叶生姜煎汤送服右归丸右归丸之“右”即命门之意,右归者指药归命门温补肾阳。方中熟地滋补肾阴以助肾阳;鹿角胶为血肉有情之品,味咸性温,温补肾督二脉;山萸肉山药枸杞子滋补肝肾;菟丝子肉桂、附子温肾;当归杜仲温养肝肾,祛寒壮腰。全方共奏温阳补肾壮腰的功效。凡肾阳虚衰而致的畏寒肢冷,腰膝软,食少便溏,面色白,或有阳萎、水肿等,均可适用。用苏叶、生姜煎汤送服,使发散风寒寓于温阳之中,有互为裨补之益。若阳虚不甚者,也可先解表而后施温补。

  3.复方补骨脂冲剂本方有温补肝肾,强壮筋骨的作用。方用补骨脂锁阳温补肝肾;续断狗脊强壮筋骨;赤芍活血化瘀,黄精益气养阴,适用于肾阳虚而致的腰膝痛以及腰部劳损等。此类病人的风寒感冒,可用复方补骨脂冲剂与风寒表虚感冒冲剂合服。

  4.补天灵片本方为补肾,填精益髓之剂。方用淫羊藿仙茅、补骨脂、锁阳韭菜子、肉桂、红参、蛇床子温补肾阳;用狗鞭、羊鞭、牛鞭、驴鞭、貂鞭、海龙枸杞子、鹿茸填精益髓;并用牛膝强筋壮骨。本方适用于肾阳亏损,腰膝软,遗精自汗,畏寒肢冷,神疲无力等。感受风寒者,可用苏叶、生姜煎汤送服补天灵片,但本片血肉有情之品较多,不宜多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