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湾湾 最近某场晚会上的现场镜头,令人十分不适: 舞台上,乘风破浪的姐姐们卖力地为大家表演; 紧挨着她们的脚下,一台超低仰角的摄像机,却正在光明正大地“窥视”她们的裙底。 女生的裙底, 你就那么爱看么?
从姐姐们一出场开始,镜头就齐刷刷对准了下半身,几乎没看到正脸; 接着给到的特写,不仅丝毫不顾及姐姐们的超短裙,反而频频“无意”抓拍到走光的瞬间: 背对着镜头的郁可唯毫不知情,被正对着她下身的摄像机,拍到了不慎露出来的安全裤; 同样被拍到底裤的,还有侧着身的沈梦辰; 身穿紧身旗袍的孟佳和张含韵,在刻意为之的视角下也未能幸免。 画面中,走光的裙底已然清晰可见。 张含韵面对着来回游走的地面镜头, 虽然无奈,仍然敬业地回应着招手,乖巧礼貌。 姐姐们虽然身穿超短裙,为了表演,仍需要做许多大幅度的舞蹈动作; 然而却被运镜刻意放大隐私部位,无辜沦为博人眼球的工具。 一个原本高级的表演,在这种用意叵测的剪辑下, 变得低俗不堪。 更过分的,是摄像画面过于明显的差别对待。 相比起反复被仰拍的姐姐们,早已习惯了自上而下的打量; 同场表演的哥哥们,却有着完全不一样的待遇。 从男艺人们的开场到群舞,都是宏观的大远景直拍,视角正常; 镜头拉近特写,也是高清怼脸直拍,完全没有下半身的事儿。 这样强烈的对比,难免不让人疑问: 在以男性视角为主导的世界里,还留有一点对女性最起码的尊重和保护么? 为了满足某些男性对陌生异性无耻的想象,是否有些过于不惜余力? 更何况,这种切超低角度,仰拍女艺人裙底的手段,早就不是什么新鲜事。 用一名专业摄影师的话来说: 其实他们都是故意这样拍的,而且不止这一场晚会,很多演出都是这样。 比如女性舞蹈演员转圈的时候。 回顾五年前,一场跨年晚会上,谭维维和男歌手合作了一首摇滚歌曲。 当镜头切到谭维维特写时,我们看到, 摄像机紧贴着她脚底下,角度已经完全看不到脸,能拍到的只有露出来的大腿根。 对于这种明目张胆侵犯女艺人的行为,她们处境被动,既无奈又无助。 如果对此提出质疑,得到的答案永远是:大家都这样,怎么就你特殊? 然而,这种丑行却不止发生于舞台上。 在我们的身边,把镜头伸到女生裙下的偷拍行径,比比皆是。 那些被偷拍的女生们, 却无从维权 上个月,在广州的地铁上, 一名坐着的男子,假装无意地把手机平放,正好对准身旁站着的一位女生的裙下; 去年,在西安的一号线上,一位看上去文质彬彬的眼镜男,直接把手机侧转, 瞄着身边毫无察觉的女生,肆无忌惮地偷拍。 变态除了在地铁上活跃,还可能会在有高度差的电梯上; 或是在拥挤混乱的购物队伍中; 甚至可能是在熙熙攘攘的马路上。 由于这些偷拍太过常见,甚至还有一个衍生名词,叫做「裙底风光」,可以这样解释:
对于这些屡见不鲜的偷拍行为,在我国,大多数情况下只有两种结果: 要么是女生从头到尾毫不知情,白白受辱; 要么是发现后报警,但由于并未对女生造成直接伤害,情节不算严重,通常都是无疾而终。 相较于所谓的暗藏镜头,这种光明正大地“偷拍”,似乎更让女性的安全感荡然无存。 我们一而再、再而三地告诉女生一定要保护自己,都已变成陈腔滥调; 但魔爪肆虐,恶人当道,女生即使再小心,也是躲无可躲,防无可防。 难道需要作出退让和改变的,永远只有女性吗? 活在「男性凝视」下, 到底谁来保护? 即使我们喊出再响亮的「男女平权」口号, 即使我们把美好的「女性力量」推崇得再高, 但有一个不得不承认的事实就是: 在这个世界,绝大多数的话语权,始终掌握在男性手中。 每位女生在一生中,或多或少,都被动接受过来自男性的审视。 多年前,知名评论家Laura Mulvey曾提出一个观点,叫做男性凝视(male gaze)。 后来被广泛概括为一种社会文化现象,意思是:
仔细回顾一下,无论是电影镜头、舞台表演、工作场合或是日常生活,你会发现: 女性更多时候都被浸润在被审视的环境中,被一种无形的目光束缚。 几十年来,日本空姐的制服一直是短裙配高跟鞋。 设计者表示,目的一方面是为了强调身体曲线,另一方面要体现优雅的女性美。 然而就在去年,日本航空联盟的一项调查显示, 1623名空姐中,有超过6成的女性称自己曾遭到“偷拍”,但只能不了了之。 其中,有一名空姐的原话这样说: 在工作中自己需要时刻保持警惕,尤其是在对应投诉乘客时。 因为穿着裙子必须要半蹲进行对话,她既要注意不能走光,又要保持礼仪。 由于收到越来越多空乘人员的投诉和不满,在今年5月份,JR东日本公司宣布,全面统一员工制服,废除女性裙装。 让人觉得可笑的是,被偷拍难道是错在穿的少? 当权者选择让空姐把自己包裹起来,而并非将偷拍者严肃定罪。 这样的解决方式,到底是在维护女性的利益,还是在维护男性的权威? 除了在工作场合,在平日的生活中,女性也从未得到过真正的「穿衣自由」。 当夏天来临,哪位女生不想美美地出街, 但如果穿着不得体,很可能会听到父母担忧的劝说,或是霸道总裁式男友的问责。 所以在穿什么的时候,很多女孩的第一反应,不是我想不想穿,而是应不应该穿,能不能穿。 一个男人就算穿短裤,跨栏背心,甚至光着上半身, 也不会被担心被异样的目光扫射,更不用担心会出现人身安全问题; 但换做女生,如果穿着超短裙小吊带,在看多人看来,就是在把自己置身于危险的境地。 豆瓣上有这样一位女生的留言,敏感得让人心疼: 我渐渐再也没穿过吊带,因为吊带的剪裁会露出内衣的边,这是让自己介意的部分。 而更多的是,路人的视线黏在我裸露的皮肤上,感觉要把我烫伤了一样。 当女生为了回避危险,除了改变自己,顺从所谓的舆论目光,似乎别无他法; 这次,男性主权又毫无例外地占据了上风。 安全感不该由安全裤来给 相信大多数女生的衣橱里,都有一件安全裤。 可是,安全裤到底是为了谁而穿? 安全裤,顾名思义,为了安全。 但穿了它,就真的可以保证女生的安全么? 在内裤外面再套上一层外衣,就能挡得住坏人试图窥伺的目光么? 答案当然是不能。 其实当我们穿上安全裤,更多的是为了给自己心理上的一剂安慰, 还有出于对自我隐私的一种保护。 虽然即使穿上它,仍无法给我们随意活动的自由,也无法真正抵挡有色目光的侵犯。 正如舞台上被仰拍走光的姐姐们,正如地铁中被偷拍裙底的女生们。 爱尔兰曾有一场性侵案,27岁男子侵犯了17岁少女被判无罪, 辩护律师说,因为少女当天的内裤是丁字裤,代表了她内心乐意与人认识和接触。 在一些以我为尊的男性眼中: 女生内裤穿得好看,就代表想发生关系; 女生穿着迷你裙,超短裙,就是在说“我同意”。 所以,面对这种事情,身为女性的我们绝对不能再继续沉默。 越是退让,越是对无耻行径的纵容,越是对道德底线的挑战! 十年前,当舞台上的阿朵被摄像机偷拍裙底时,她火爆回击: 我只是个女人,你不尊重女人我没辙。 但今后我在跳舞时,谁要在故意在我脚下很低的位置拍照,我一定会一脚把相机踢飞,不信等着瞧! 面对侵犯,每位女生都应该拥有阿朵一样的勇气。 但一个人的声音,终究是微小的; 女性力量的真正觉醒,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希望终有一天,所有人都知道: 有错的,从不是穿短裙的女生,而是伸向裙底的那双魔爪; 该改变的,也并不是女性,而是整个社会。
穿短裙不代表愿意让人看裙底, 安全感也不应该由安全裤来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