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大理由告诉你为何物联网成了eSIM的春天?

 物联网智库 2020-09-23

资料来源:金雅拓、鲜枣课堂、C114、飞象网等

物联网智库 编译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   【导读】   ------

eSIM卡早在2011年就被提及,也是一个比较正确的发展趋势。但走过3G、跨过4G,5G也要来了,eSIM技术始终没有被推起来。这个几乎是革运营商命的技术,2018年会走到哪一步呢?

eSIM全球市场两项最重要的活动——“第二届2018世界eSIM峰会”和“2018世界移动大会(MWC)”,让我们有机会把握全球eSIM市场的脉搏。

一种趋势正在变得逐渐清晰,eSIM将在消费物联网和M2M市场上发挥持续影响力。

1
重新认识eSIM

何谓eSIM卡?先说传统的SIM卡,也称为用户身份识别卡、智能卡,集成到手机或电子产品的芯片上,经过动态写入数据的方法完成传统SIM卡的功用。SIM卡一方面是对用户身份进行识别,另一方面是对运营商网络进行识别,同时还有存储电话号码等信息的功能。由于每张卡只属于一家运营商,因此并不能复制使用。

所谓eSIM卡,就是虚拟SIM卡。它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用户无需插入物理SIM卡。如此给消费者带来了极大的方便,用户可以更加灵活的选择运营商套餐,或者在无需解锁设备、购买新设备的前提下随时更换运营商。

苹果手机推动了SIM卡从大到小的发展:SIM卡、microSIM卡、nanoSIM卡。如今的eSIM卡也是苹果一直在推动。

早在2011年,苹果公司向美国专利和商标局申请了一项虚拟SIM卡专利。苹果称该专利可以让用户无需使用SIM卡就可以直接访问运营商提供的无线网络服务。 

2014年,苹果发布了自己的SIM卡——Apple SIM,嵌入美国和英国发售的iPad Air 2和iPad Mini 3平板电脑中,允许用户设备动态选择运营商网络。

2015年7月,苹果公司和三星正在与电信行业中的其他公司计划联手推出eSIM卡。

随后,三星Gear S2成为首款支持eSIM的智能手表。苹果最近发布的Apple Watch 3也采用了eSIM方案。

2017年10月5日,Google最新发布的两款手机Pixel 2与Pixel 2 XL成为首款兼容eSIM的智能手机。

如果说苹果的Apple SIM对传统SIM卡还构不成威胁,毕竟Apple SIM技术是苹果专有的,与eSIM规范仍然有些不同。但从三星Gear S2到Apple Watch 3、Google Pixel 2均采用国际公认的eSIM规范,从智能手表到智能手机,科技大佬们纷纷发力推进eSIM,加之物联网的预期,不禁让人有种“eSIM风口已来”之感。

其实,eSIM背后真正的驱动力来自GSMA。

GSMA,这家覆盖全球220个国家,代表全球移动运营商的共同关注和权益的协会,正在推动eSIM生态参与者与标准化参考构架保持一致。

从苹果专有的Apple SIM到Apple Watch 3中嵌入eSIM的转变,就是最好的例证,这意味着苹果已成为GSMA eSIM规范的合作伙伴了。

2014年,为了满足未来物联网终端设备实现空中写卡的需求,GSMA提出新一代SIM卡规格。

2016年2月,GSMA发布智能手表、平板、可穿戴设备的eSIM卡远程配置规范。

2016年6月,GSMA发布智能手机eSIM规范。这一规范获得全球超过30家运营商、芯片商及苹果、三星、谷歌等智能手机厂家的支持。

逐渐地,人们对eSIM的认识与理解正在变得清晰!尽管大家的视角不同,但包括移动网络运营商(MNO)、移动虚拟网络运营商(MVNO)、移动虚拟网络启动器(MVNE)、原始设备制造商(OEMs)、eSIM提供商、服务商等在内的利益相关者,对eSIM的内容已经相当了解。根据GSMA的远程eSIM卡配置规范,多个移动运营商的配置文件生成后,可以被安全地下载和配置到设备中的嵌入式安全元件上。eSIM的主要优势似乎已经很好地被业界所掌握:

  • 更快,更易连接——Telefonica在世界2018eSIM峰会发布的Arthur D Little调查中,60%的受访者希望轻松实现设备激活。

  • 由于小型化而节省物理位置,从而扩展到智能手表,腕带和戒指等新型消费设备,增加了移动连接的数量

  • 简化运营流程

  • 提升用户体验——尤其由于MNO客户的数字化进程,大大优化了用户体验

  • 总体成本降低

  • 越来越多连接设备接入,增加收入来源

移动电信世界复杂且充满了不同的角色。有时候,很难理解他们真正做了什么以及他们的附加价值是什么。上文也提到了多种移动虚拟运营商的概念,此处我们引用国外的一个总结性的解释给大家做一个简单的介绍:

A)MNO销售给MVNO。

这是一种罕见的情况。大多数时候,MVNO是MNO的品牌资产。

B)MNO销售给MVNA

MVNA可以直接销售给MVNO。但是,MVNA可以选择仅出售给提供解决方案(OSS)来组织其MVNO的MVNE。

C)MNO销售给MVNE

在这种情况下,减少一级,MVNE在MNO和MVNO之间直接完成工作并提供其OSS。

D)MNO始终直接销售给B2C客户。

2
eSIM正在获得支持

一直以来,eSIM卡受到一些运营商的抵触,因为这意味着要灭掉传统SIM卡,砍掉运营商多年苦苦经营的圈地门槛。

eSIM卡给运营商也带来了很多的挑战:第一,运营商原来SIM卡的采购体系、供应模式将会转变;第二,SIM卡满号资源管理也将有一些相应的转变;第三,SIM卡所依附的基础增值业务就会失去;第四,运营商之间的竞争更为激烈,它可能要部署很多的远程配置管理的系统,导致它的运维服务的成本也是有一定程度的提升。

而eSIM卡实际上是将传统SIM卡直接嵌入到设备芯片上,而不是作为独立的可移除零部件加入设备中。此外,eSIM卡相较于实体SIM卡可以减少高达90%的空间,因为它已经在制造过程中被嵌入了设备之内,用户可以进行远程激活连接。这一做法将允许用户更加灵活的选择运营商套餐,或者在无需解锁设备、购买新设备的前提下随时更换运营商。

显然,eSIM卡会带来更好的用户体验。加上物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可穿戴设备的普及,在智能手机终端遇挫的eSIM卡正在迎来春天。

对eSIM持怀疑态度的声音已经逐渐被支持的态度所淹没。西班牙电信英国技术战略顾问Abdus saboor表示,eSIM目前已广泛应用于如汽车M2M市场,智能仪表或自动售货机领域。

而在早些时候,GSMA宣布了eSIM远程配置的规范。它代表着首个GSMA标准化版本的可重复编程eSIM标准,这一标准可用于消费电子设备,例如智能手表、健身设备和平板电脑。

这一举措将帮助移动运营商通过辅助设备使用的网络连接服务来赚钱,所有此前GSMA所做的与eSIM相关的工作,都集中于M2M在企业环境中部署的规范。

现在已经有一些针对消费设备进行远程管理、嵌入或虚拟SIM卡的定制和专有解决方案。然而,GSMA的规范是唯一确保全球互操作性的规范,其背后有着众多重量级移动网络运营商设备制造商SIM卡厂商的支持。

可重复编程的传统SIM卡(“虚拟”SIM卡)的消费者版本其实已经有好几年了,主要是由苹果这样的设备制造商在推动。毫无疑问,这些举动成为了移动运营商联合在一起、并集体拥抱与SIM卡相关的创新举动的一种催化剂。在短期内,这将在新设备类型中以增量连接的形式为其带来商业利益。

就消费者物联网市场而言,需求牵引力是有用的:根据Arthur D Little的调查,80%的消费者对移动eSIM设备表现出兴趣。eSIM技术越来多地在辅助设备中成功进行测试。随着更多具有eSIM功能的智能手表和可连接的PC的出现,(如苹果新的SmartWatch、微软的Surface Pro平板电脑、Google Pixel 2手机)消费者物联网领域的机会正在逐渐增加。

因此越来越多的运营商,正在为消费者设备部署了eSIM远程订购管理平台。

3
eSIM适用于M2M和消费物联网两大不同的应用场景

Ovum首席分析师DarioTalmesio表示,虽然从技术角度来看,针对消费者的eSIM和针对M2M的eSIM非常相似,但实际上业务流程却是完全颠覆性的:针对消费者的eSIM将要求终端用户做出决定来激活一个新合约(或者预付费连接),这与他们目前和现有电信运营商达成的合约是完全不同的。从长远来看,可重复编程eSIM将成为智能手机的基础功能,从而使消费者们更容易更换运营商。设备制造商在这一过程中将会产生潜在的破坏性后果。

来自GSMA的Jean-ChristopheTisseuil最近强调,虽然M2M和消费物联网的应用力度不同,但两种eSIM在配置和激活架构有很多共同之处,它们共享以下四个特征:

  • 嵌入式UICC卡和嵌入式UICC制造商(EUM)

  •  The Mobile Network Operators移动网络运营商

  • 订阅数据管理器(SMDP)旨在创建,生成,管理和保护eSIM配置文件

  • 证书颁发者(CI)颁发证书给远程SIM供应实体,并作为可信第三方来验证网络中的实体。

M2M市场的不同在于订阅管理器安全路由(SM-SR)。例如,在汽车行业,即使汽车改变了车主的身份,联网汽车也可以在车辆的整个使用期限内启动远程订购更新。一个很好的例子就是巴西Embratel公司最近宣布的改变拉丁美洲连接汽车的案例。

在消费者物联网方面,基于GSMA的SM-DS根服务计划,订阅管理发现服务旨在提高eSIM连接激活消费设备。通过简化客户体验,将开放市场的消费设备连接到移动网络,并提供他们多样的选择。

  • 这两个市场将继续已不同的技术路线图和部署方案分开发展。在短期内,优先考虑eSIM用例等关键主题:

  • 物联网(例如智能联网机器,联网汽车,联网医疗服务等)

  • 用户注册

  • 客户'锁定'(在单个eSIM订购/合同中绑定多个设备)

  • 引入新的渠道和OEM

总结

SIM卡向eSIM过渡是不可避免的。但这个好消息并不一定意味着一切都已成熟,还有一些工作需要完成,其中包括:确保消费领域的大规模采用,持续的用户体验改进,为配备eSIM的主设备的成功做好准备,允许专用的企业应用程序等等。

最后,随着5G的出现,我们甚至可以想到eSIM在5G安全中的新角色,特别是在网络切片认证中。


过去2年NB-IoT、LoRa、Sigfox等LPWAN产业市场的解读回顾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