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数字化转型”的解构&重组才刚开始,施家工业生态圈先迈“一小步”!

 物联网智库 2020-09-23


作者:iot101君

物联网智库 原创

转载请注明来源和出处

导  读

“智能、互联”正推动着工业制造进行解构和重组,施耐德电气携手26家伙伴迈出了技术融合和生态重组的重要一步,以开放共赢的胸怀为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探索方向,引领中国制造由大转强,走向绿色+智能制造。

参加完今年的工博会,iot101君不断听身边的朋友“吐槽”:如今的“工博会”越来越不像“工博会”了……这究竟是怎么回事?iot101君先采访了一位国内自动化领域大厂的产品经理老兵A:谈谈您参加今年工博会的感受?

A:“谢邀,刚下播。”

iot101君:哈?按套路不应该是……刚下飞机么?

A:嗨,快别提了,如今不会点时髦才艺(直播)都不好意思说咱是混工业圈儿的,不懂点高大上词汇都不敢开播……U see see,u see see,这工博会真是越来越不像工博会了……

 iot101君:得,那我再问问IT圈的人吧……于是,又抓国内某IT大厂资深程序员B来采访,您参加今年工博会感受如何?

B:“太大了,太大了,太大了。”

iot101君:嗯,这场馆确实够逛的。

B:no,我说的是:工业领域市场太大了,工业大数据太大了,工业互联网价值太大了。

三人对话、两个圈子,工业产业当前发展的问题就这样袒露了。

“智能,互联——赋能产业新发展”2019工博会已然落幕,但留给产业发展的重大问题仍需上述两个圈子(乃至更多)在实践中去探索去解决。今天我们就来浅谈下工业发展所面临的问题,以及不同圈子的“智能、互联、赋能”之道。

今年是建国70周年,也是中国工业发展由大转强的关键节点,因此数字化浪潮随着物联网时代滚滚而来,工业企业的数字化转型也应趁势总结经验、迈向新阶段。那么,我国工业的数字化转型都积累了哪些认知?又该朝着何种方向进化呢?工博会同期,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制造创新峰会,阿里研究院副院长安筱鹏博士在演讲中给出了抽丝剥茧的分析、拨云见日的揭示、一针见血的点明、以及积极乐观的指引安博士演讲分享已在本公众号“物女心经”专栏推出,点此复习。

“数字化2.0”的基础: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本质

安筱鹏博士指出,工业制造的企业在进行数字化转型之前,须对“企业数字化转型”具备更多理解。他首先解构了“企业数字化转型”这件事,认为其本质在于——企业在有限的资源(包括生产资源、研发资源、物流资源等)条件下,如何提升资源配置的效率。配置需要决策,且绝大多决策需在不确定的环境下做出,因此决策的好坏直接决定了“资源配置”的高下,进而关乎企业的竞争力。

当下,新一轮变革对于企业决策、资源配置能力方面,带来了哪些新机遇?答案在于以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边缘计算、人工智能、IT/CT/ICT、区块链等技术为内容的物联网技术群落,正在构建一个以“数据+算法”定义万物的数字世界,它与现实的物理世界(如制造业各部门、各环节)相呼应,互孪生,正如开篇工业从业者和IT从业者对彼此的拥抱,双方正在加速融合、彼此赋能。基于此,企业在新一轮数字化转型中的思路是,利用信息技术来优化工业制造的决策力(决策的科学性、精准度、高效性),即,以数据的自动流动化解复杂系统的不确定性,从而实现资源配置效率的提升、抵达制造业降本增效、绿色智能制造的目的。

那么,数据是如何得以在工业制造各流程、各部门、各角色的自动流动,从而使决策者能抵御不确定的物理环境、实现资源的最优配置呢?安博士认为,此时制造业企业所面临的挑战是全局的数字化解决方案,而当下,企业所触及到的是各式各样碎片化解决方案的供给,这就是“数字化转型2.0”的基本矛盾。化解此矛盾的路径,正是解构和重组。解构原有的技术架构和解决方案,重组基于边缘计算、云计算、移动端的技术架构、以微服务为灵活调动单元的、可面向制造业中不同业务和角色的、覆盖研发&制造&仓储及物流&销售&售后的全局全域、满足当下商业系统的复杂性的解决方案2.0。其中,工业互联网平台就是这一变革背景下所催生的代表性产物。虽然庞大的工业解构和重构十分不易,但变革一旦开启,旧时代就一去不返。

“绿色智能制造”的实践:数字化转型专家一直在路上

为了加速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2.0”进程,化解企业全局优化的需求和碎片化供给的基本矛盾,施耐德电气正以多年来积累的全球能效管理和自动化领域数字化转型的经验,走出一条绿色智能制造之路,它依靠两大抓手:一方面,这样一场变革不可能单打独斗,共生共赢的生态打法已成大势所趋,施耐德电气提炼“数字化转型2.0”中的核心要点,聚沙成塔,聚力赋能;另一方面,任何数字化转型方法论和解决方案都须在实践中检验和演进,因此,大量遍布钢铁、冶金、制药、快消品等制造行业的丰富案例让这条“绿色智能制造”之路步步坚实,稳步求变。

 

施耐德电气在施耐德电气绿色+智能制造创新峰会,牵头打造一个一个整合各方碎片化能力、多元入局、覆盖制造企业全局需求的超级生态圈。生态伙伴中,有可以直接嵌入自家EcoStruxure架构中者:

  • 互联互通产品端,有深视智能、普洛菲斯、腾领、康耐视、利德华福等;

  • 边缘控制层面,有安尼梅森、美国容错;

  • 软件分析与服务端,有西云数据、昆仑数据、应势科技、台智达、IBM等。

但同时,施耐德电气更注重致力于多方联手打通“全局全域”赋能方案。这就要求该生态首先要真正符合未来智能制造(信息技术与运营技术的融合)、且满足当下绿色制造需求;其次,要能够较为完整地覆盖当前制造业企业生命周期中的四大关键阶段:咨询规划、设计建设、运营控制、维护服务,为代表性的工业行业(钢铁、冶金、制药、快消品等)的转型提供渐进式参照样本。

  • 咨询规划:德勤、赛迪灵犀、IBM、联想;

  • 设计建造:南通建工、易盼软件、ePlan、易佳捷等;

  • 运营控制:南自河海、速达、蓝鸟集团、中鼎集成、莱芜钢铁集团等;

  • 维护服务:众业达、索能达中国、工业速派等。

由上述名单可看出,IBM、联想等企业的加盟向施耐德电气的绿色智能制造生态圈注入了强大的IT能力、计算力和连接力,这为工业大数据的互通、分析和价值挖掘奠定良好基础,而工业速派、中鼎集成等SaaS平台、运营控制领域的伙伴,为行业客户的数字化转型提供能耗管理、柔性定制、透明生产、安全生产多方面助力。

例如,上海宝钢作为施耐德电气在钢铁行业的合作伙伴,长期以来积累了其行业的大型设备在使用、受控、维修和监测过程中的行业知识。

在物联网技术体系的冲击下,原有的“五感”式设备管理的方式不断向着智能化运维转变,即,基于设备状态及其变化趋势而形成的的智能决策。由此,上海宝钢搭建了“1+1+1”的设备智能运维架构:1个平台(高度整合的工具)、1个专家系统(数字化世界的知识沉淀与人类专家验模型相结合,人机结合系统)、1个标准化体系(降低服务者自身门槛,提高人员效率和设备效率),目前20多项专业化解决方案已投入使用,为各大钢铁基地的生产和服务提供智能制造大脑。

在另一个领域,高能耗的水泥行业客户邯郸金隅太行水泥,也与施耐德电气携手经历了从谷底到复兴、从弱到强的华丽蜕变。近年来,政策环境不断强调绿色环保、生态友好,这对于水泥行业粗放的市场竞争进行了有力管控,因此,如何实现绿色可持续的生产被金隅太行提上日程。

对此,以全球能耗管理见长的施耐德电气对其进行了能源管理、排放管理的量身改造,以“能效管理专家系统”践行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同时,对其资产管理、物流管理、数字化进阶方面进行整体提升。

如,在设备运营中实施透明工厂方案,逐步提取关键设备、关键参数,使其重要设备的巡检从被动传统变为主动性、预测性;IT能力在OT过程的有机贯穿,使其粗放式管理从经验主义(根据经验做决策)到数据决策(数据生成决策),助力金隅太行实现了能源和经济效益双提升。

“智能、互联”正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浸入工业的各个方面,推动工业各领域不断进行自我解构和灵活重组。施耐德电气已携手26家伙伴迈出了技术融合和生态重构的“一小步”,以开放共赢的胸怀为中国制造业的数字化转型探索方向,以行践言。

施耐德电气这“一小步”于中国制造由大转强之大业究竟成效几何,且拭目以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