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夏言:一个敢于利用皇帝的首辅,下场比严嵩还惨,最终被公开处决

 以史为伴 2020-09-23

夏言,字公瑾,江西贵溪人。正德十二年(1517)进士。他从嘉靖十七年(1538)便开始担任内阁首辅,前后达七年,中间曾经离职过三年。在嘉靖朝的首辅任上算是任职非常长的一位。嘉靖二十七年(1548),夏言被公开处决。明朝自永乐设立内阁以来,他是唯一一个被公开处决的内阁首辅。即便严嵩罪恶滔天,最后都能安静老死。可见夏言下场之凄惨。而他之所以如此,还要从他如何当上内阁首辅说起。

夏言:一个敢于利用皇帝的首辅,下场比严嵩还惨,最终被公开处决

夏言

1、以迎合嘉靖皇帝当上首辅

嘉靖初,嘉靖皇帝为了给自己的亲生父母正名,从而掀起了一系列的礼仪制度的改革。关于郊祀制度,他认为天地合祀不合古礼,应该分设二郊,共设天、地、日、月四坛。当时的内阁首辅张璁对这一推翻祖制的建议不敢作出决定,众大臣更是持反对态度。嘉靖皇帝非常郁闷。

这时夏言正好上疏,请求皇帝亲耕南郊,皇后亲蚕北郊。这种“南北二郊”的提议正好与嘉靖皇帝“分设二郊”的建议相符。嘉靖很高兴,于是下旨褒奖。夏言知道自己误打误撞恰好合了皇帝的心意,而嘉靖皇帝的褒奖便是在暗示他更进一步提出“分设二郊”的奏议,以为自己代言。夏言的心思玲珑剔透,自然明白了嘉靖皇帝的暗示。于是他再次上疏,请分祀天地。对此大臣们纷纷反对。不过嘉靖皇帝终于找到了践行自己提议的突破口和支持者。在处理了一些强硬的反对者之后,便顺利地实行了。而夏言也得到嘉靖皇帝的褒奖,被赐予四品服俸。

后来夏言又“赞成二郊配飨议”、“赞帝更定文庙祀典及大禘礼”。自此嘉靖皇帝对他越来越信任,越来越倚重。这甚至导致当时的内阁首辅张璁都感到了危机,曾设局想要一举除掉他。

张璁

除此之外,嘉靖皇帝喜好道教玄修,时不时就召集大臣撰写青词,以赞玄修。夏言作为一名进士,文采自然不必说。他于是按下心思,仔细琢磨青词的写法。而他的文辞也得到了嘉靖皇帝的大加赞赏。

嘉靖十五年(1536),夏言被擢升为翰林院掌院学士,礼部尚书加少傅兼太子太傅,授武英殿大学士,参赞内阁机务。当时的内阁首辅李时、大学士翟銮都是好好先生,没有主见,内阁票拟的决议便大多出自夏言之手。他的权力与首辅无异。嘉靖十七年,首辅李时去世,夏言顺利地成为了内阁首辅。

嘉靖皇帝

2、得权后骄横无礼,与嘉靖皇帝唱反调,逐渐失去信任

夏言当上首辅之后,以为自己的地位稳如泰山,渐渐便开始显露其耿直、狂妄的一面。

他不光对大臣颐指气使,对嘉靖皇帝的旨意同样开始阳奉阴违,也就是史书上所谓的“面谀退诽”。表面上答应得好好的,背地里对嘉靖的一些要求却表示不满。有时候在执行上还会略做变通,甚至只完成部分要求。

夏言也同样不再费力去猜测嘉靖皇帝的心思,只是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嘉靖十八年(1539),嘉靖皇帝带着夏言与严嵩一同回湖广承天府拜谒安葬其父母的显陵。嘉靖皇帝拜谒完后,夏言便直接催促他赶紧回京。嘉靖皇帝大为不乐意。他认为这是一个非常重大的活动,需要进行表贺,而当前只是完成了其中一部分礼仪活动。这时严嵩看穿了嘉靖皇帝的心思。于是恳请皇帝表贺。嘉靖再三推辞,而严嵩再三恳请。终于嘉靖的目的达成。于是下令表贺。自此之后,嘉靖皇帝对夏言便开始有所不满。

显陵

而撰写青词是嘉靖皇帝毕生的爱好。夏言未当首辅前还花心思去钻研,但是当上首辅后,可能是因为政务繁忙,也可能是他觉得目的达成,便不再认真撰写青词。有时他奉旨撰青词,以旧作搪塞,或者潦草几句充数等等。嘉靖皇帝看后直接将其文稿扔到地上,愤怒不已。

嘉靖皇帝执迷于道教,常常换下龙袍,穿上道袍。不仅自己穿,还赏赐大臣以竹叶束发巾制作的黄色道冠、以皮帛制作的道士式靴鞋。嘉靖皇帝让众臣换好道服之后一起觐见。而夏言认为这些不是大臣该穿的衣服,仍然以乌纱圆领的朝服相见。这使得他在群臣中鹤立鸡群。而这更让嘉靖皇帝不满。他不仅觉得没有面子,而且有种当着群臣面被打脸的感觉。

除此之外,夏言对皇帝及其身边的太监都非常傲慢。有时候,夏言甚至会违制擅自乘肩舆出入西苑斋宫。对来给他传旨的太监,夏言更是不假辞色,呼之如下人。

这种种的举动逐渐便开始触犯嘉靖皇帝的底线。嘉靖二十一年(1542),夏言曾经因此被罢免过三年。后来他在这三年间又极力撰写青词,赞助玄修,终于得以复任。可是他仍然没有吸取教训,最后还是败在了这一点上。

故宫

3、夏言最后的下场及原因

导致夏言最终被杀的导火索便是“复河套之议”。

正统时,土木之变,蒙古俺答汗占领河套地区。而河套地理位置非常重要。蒙古占领后既便于长驱直入陕甘,又利于直捣宣府、大同,威胁北京。所以历朝都有收复河套的决议,但是一直没有成功。嘉靖时,能征善战的曾铣担任陕西三边总督。经过多年谋划,认为此时是收复河套的最好时机。夏言同样赞同他的提议。而嘉靖皇帝在夏言的游说下最开始也是持赞同态度的。

后来严嵩突然上疏,说夏言私拟诏旨、曾铣掩败不奏、克扣军饷等事,又责夏言收复河套之议是强君胁众。一直以来都认为是严嵩的奏疏导致了夏言的被杀。其实这只是一个方面。

明代河套及陕西的部分地图(《中国历史地图集》)

从夏言的发迹之路看,讨好嘉靖皇帝是其能够成功的重要因素。可是他在得到权力后,又将嘉靖抛在了一边。有种卸磨杀奴的感觉。以嘉靖皇帝的才智对此自然是心知肚明的。但是碍于其以前的功劳及理政的才能,一直忍了他七年。到这时候,嘉靖皇帝对夏言的傲慢无礼已经是忍无可忍了。而严嵩的奏疏恰好提醒了他。这次争论是除掉夏言最好的借口和时机。想起自己身为九五之尊,竟然被一大臣如此利用和怠慢,嘉靖皇帝就心中火起。这些原因最终促使了他下定决心。

嘉靖二十七年正月,嘉靖皇帝勒令夏言以礼部尚书致仕。同年十月,夏言被公开处决。

而严嵩最后之所以能够善终,其实与他能够始终如一地迎合嘉靖皇帝有密切关系。而夏言只是将讨好皇帝当作了一个得到权力的工具。这是两者最终下场不同的根本原因。

参考文献:《明史》、《国朝典故》、《明世宗实录》、《万历野获编》;

汤纲、南炳文:《明史》。

本文由@以史为伴原创,喜欢明朝历史的,欢迎关注、讨论。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