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说娃小不懂事没记忆!我为什么带5岁妞旅行35次?

 带上屁孩去旅行 2020-09-23
“带上屁孩去旅行”可订阅哦!

喵妈一直要说,树懒小姐是我的带娃游前辈。为什么呢?哼!生娃比我早呗!

哈哈哈……开玩笑啦!

树懒带着11个月的娃,第一次出“远门”去了三亚

带上屁孩去旅行这件事情上,树懒和喵妈唯一的差别是我们各自去了不同的地方,呼吸了不同的空气。而细细考究,为什么彼此能成为好朋友,正因为——三观合嘛,哈哈哈。

关于喵妈怎么带4岁娃走了12个国家的,请戳这里

关于树懒为什么带5岁妞旅行35次,请往下看。


5岁不到,在希腊科孚岛


作为成功安利了喵妈和很多妈妈带着小朋友出门旅行的“前辈”,其实我最早确定必须带着宝走起的原因很“自私”——

因为帮忙带孩子的老人精力有限,小朋友自出生起夜间都跟我们睡,所以如果我俩想出门哈皮,就必须带上这个“拖油

4岁,在北海道

而我,实在太喜欢出去撒欢了,属于只要让我出门,哪怕去崇明岛也是好的那种。

有这样的妈妈,自然养出了爱出去野的女儿,她参与了自她出生后的全部家庭旅游,11个月去了三亚、2岁不到去了新加坡、4岁“远”走欧洲……

5岁的她已跟着我们行走了35次,去过11个国家和地区。

3岁半,再游三亚

我也被很多人质疑这样的旅行的意义,尤其是“那么小,什么也不懂,什么都记不住”。这种时候,我常常就用“自私”这个理由搪塞了。

真相呢?当然不仅仅是“自私”!


4岁多,探访马耳他的寂静之城

在我看来,“感受”远比“懂得”重要,“经历”远比“记得”重要

我希望能和孩子一起分享旅行的乐趣,让她更早地见识和欣赏这个世界的多元和美好,更用此一时此一刻的身体发肤、呼吸五感去体会“旅行的醍醐味”!


4岁多,在罗马喂鸽子

我深深认同日本设计大师黑川雅之先生的观点:不仅仅是风土人情,哪怕是那一地的空气,也能让人因身临其境而有所顿悟,是为旅行的真谛。


泰国是小朋友的“最爱”,3岁4岁各去了一趟

另一个真相是,其实我几乎可算是个“女儿奴”。满心的念头都是怎么让她高兴,最大的期待是和她成为“闺蜜”。她用事实告诉我:“小姐我出去玩就高兴!”

于是,我们一拍即合。


在同里古镇“写”明信片

每一次旅程,都是以我们共同的特点“自由散漫”为中心展开的——不起早贪晚赶行程,不日行千里赶景点,轻松的度假型安排是永远的主旋律,沙滩、游泳、游乐园、儿童俱乐部、动物……一定有小朋友的“普适”欢乐元素融入旅程。

我家的小朋友,11个月大第一次见到大海,立即爱上了在海滩上玩沙子,却也被海浪拂上脚面的感觉吓哭了。当时,我把她抱在怀里,让她只看就好。


然后,带着她每年与大海相见,还“发明”了跳起来踩海浪、海水洗屁股等游戏,帮助她慢慢克服了恐惧。


2岁,在马来西亚兰卡威踏浪

现在五岁大了,她已经敢和我们一起,在平静温暖的海水中畅游。这难道不是一种最好的勇气培养吗?


在法国戛纳畅游蔚蓝海岸

我们一起去新加坡,她才两岁不到话还没说利索,在酒店客房看到了圣淘沙的缆车,指着缆车“哎哎哎”地表示要乘乘看。

我答应她了,把原本的乌节路血拼计划改成了圣淘沙闲逛。看似牺牲,收获却大。


人生第一次勇敢踏入海中

我们一起看海,正是在圣淘沙的沙滩上,姑娘第一次勇敢地踩到了海水之中;我们一起乘缆车,宁静中俯瞰这热闹的花园之国真是别有一番风味。

缆车上,我还给她和爸爸拍了合影,由爸爸深情望她的眼神,再次认清了人家“前世情人”的不二地位。


写到这里,不由真要感谢我家的这位爸爸。虽然他也容易发火没有耐心,但我们带娃一起去旅行的观念是完全一致的。

他甚而会感叹,为了你啊,爸爸花了那么多钱出来,结果自己什么都没玩到啊!不过呢,不带你一起来,爸爸也不怎么想出门旅游了呢。

哈哈,是啊,其实是我们娘俩拉着宅男爸爸出了门。


在意大利那不勒斯皇宫

爸爸愿意应小朋友要求,一天三趟陪着跳进游泳池;爸爸也愿意陪着对古迹失去耐心的小朋友在广场喂鸽子,好让我走进去看一眼米开朗基罗的“罗马浴室”。

爸爸,不止是司机、行李员和移动ATM机……


当然,一起带娃旅行的默契也是日积月累而来。

我们是从背着纸尿裤、奶瓶奶粉、充气澡盆、儿童马桶圈出门开始的,一直到如今,只需带妥儿童泳衣就能出发。

我们是一起一路负重而来,又渐渐减重,一路享受越来越多的亲子游欢乐的爸爸妈妈!


4岁多,我们在罗马

常有人说能和孩子真正在一起的也就是十几年,怎能因“孩子小”就错过这其中三分之一的欢乐旅行时光呢?

在罗马追泡泡

旅行的意义不在于指望你“记得”,而在于引领你“感受”;不在于成就你将来的智识,而在于成为你当下的体验。

人生正在于过程,不是吗?

带上屁孩去旅行
微信:phtravel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