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袁枚年谱简编

 川渝客 2020-09-24

袁枚年谱简编(王英志)

【内容提要】

袁枚年谱见到3种。最早为方浚师于清同治九年庚午(1870)所撰之《随园先生年谱》,是谱虽系简谱,但有开拓之功,且甚简洁,其“以诗集编年为纲,而于《文集》、《诗话》中所记述,悉心考证,书其行谊之大者,其余琐屑不关轻重之事,概从删削”,并对袁枚著作讹误处有所订正。(见《凡例》)但其引述袁枚著作,或不注出处,或出处不具体,读者不便核查,为此笔者曾对其加以注释(见拙编《袁枚全集》附录《随园先生年谱》)。其次是杨鸿烈所著《袁枚评传》第二章之《年谱》(下简称杨谱),篇幅大增,事无巨细,尽量记载,引述详细,出处大都较具体(偶有疏漏),尤重引证袁枚作为其所谓“伟大的思想家”的言论,纪年或有讹误。最近者为傅毓衡著《袁枚年谱》(下简称傅谱),约20万字,后来居上,记述更加全面,内容更为丰富,纪年偶有错误。以上三谱各有千秋,但也有共同的不足,即谱主思想特别是作为乾隆诗坛盟主、性灵说的倡导者的诗学思想的发展脉络不甚清楚,缺乏历史嬗变的轨迹勾勒。鉴于此,撰此简谱,在参考三谱的基础上,希望对三谱之不足有所弥补,试图在有限的篇幅内,抓住谱主思想行状之大者,简述其发展的历程。

康熙五十五年丙申(1716)一岁

三月初二日(3月25日),袁枚生于杭州。祖錡,父滨,母章氏。祖籍慈溪(今浙江宁波)。

四部丛刊本姚鼐《惜抱轩文集》卷十三《袁随园君墓志铭并序》云:“祖讳錡,考讳滨,叔父鸿,皆以贫游幕四方。”

康熙五十九年庚子(1720)五岁

受孀姑沈氏启蒙教育。

《小仓山房诗集》(下简称《诗集》)卷十《秋夜杂诗》十五首其八云:“我年甫五岁……其时有孀姑,亦加鞠育恩,授经为解义,嘘背分馀温。”

康熙六十一年壬寅(1722)七岁

接受正式私塾教育。

《随园诗话》(下简称《诗话》)卷九:“康熙壬寅,余七岁,受业于史玉瓒先生。”

雍正二年甲辰(1724)九岁

学习作诗。〔1〕

《诗话》卷六云:“余幼时家贫,除四书五经外,不知诗为何物。一日,业师外出,其友张自南先生携书一册,到馆求售,留札致师云:'适有亟需,奉上《古诗选》四本,求押银二星,实荷再生,感非言罄。’余舅氏章升扶见之,语先慈曰:'张先生以二星之故,而词哀如此,急宜与之,留其诗可,不留其诗亦可。’予年九岁, 偶阅之,如获珍宝,始《古诗十九首》,终于盛唐,俟业师他出,及岁终解馆时,便吟咏而摹仿之。呜呼!此余学诗所由始也。”

雍正五年丁未(1727)十二岁

举秀才,入县学。

《诗话》卷九云:“受业师史玉瓒先生,雍正丁未年同入学。”《随园集外诗》卷一《入学雍正五年丙午〔2〕科试》:“不会文章也秀才,功名迟早有应该。”

雍正六年戊申(1728)十三岁

赋诗言志。

《诗集》卷三十六《记得》云:“记得儿时语最狂:'立名最小是文章。’(十三岁先生命赋诗言志。)”

《诗话》卷十四:“余幼《咏怀》云:'每饭不忘惟竹帛,立名最小是文章。’先师嘉其有志。”

雍正七年己酉(1729)十四岁

作《郭巨埋儿论》。

《诗话》卷十二云:“余集中有《郭巨埋儿论》,年十四所作,秉姑训也。”

雍正八年庚戌(1730)十五岁

补为增生。

《诗话补遗》卷一云:“十五岁,受李安溪先生清植知,补增。”

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十八岁

受知于浙江总督程元章,入万松书院。

《诗话补遗》卷四云:“雍正癸丑,余年十八,受知于吾乡总督程公元章,送入万松书院肄业。其时,掌教者为杨文叔先生,讳绳武,癸巳翰林,丰才博学,蒙有国士之知。”

雍正十二年甲寅(1734)十九岁

受知于帅兰皋学使,食饩,补廪生。

《诗话补遗》卷一:“十九岁,受帅兰皋先生念祖知,食饩。”

雍正十三年乙卯(1735)二十岁

应杭州博学鸿词试(落选)。应科试(获乡试资格)。

《诗话》卷十四云:“雍正乙卯春,余年二十,与周兰坡先生同试博学鸿词于杭州府制。其时,主考者总督程公元章、学使帅公念祖。”《诗话》卷十二云:“余乙卯科试,考列前茅。其时在帅学使幕中,阅卷者邵君昂霄也。”

乾隆元年丙辰(1736)二十一岁

赴广西投奔叔父袁鸿(字健磐)。被广西抚军金鉷(字震方)举荐参加博学鸿词试,报罢。

《小仓山房文集》(下简称《文集》)卷首《随园老人遗嘱》云:“汝祖(引者按,袁滨)因叔父健磐公在广西金抚军幕中,与我二金,托柴东升先生带至江西高安署中;借我二十金,坐倒划船到广,受尽饥寒。时乾隆丙辰端午前一日也……次日引见金公,蒙国士之知,非常矜宠,留住三个月,保荐博学鸿词,送银一百二十金,遣人办装,护送至京。此六十年来,生平第一知己也。廷试报罢,落魄一年。”

《小仓山房诗集》收诗从此年起。卷一收丙辰、丁巳、戊午三年诗,首篇《钱塘江怀古》。

乾隆三年戊午(1738)二十三岁

中顺天戊午乡试举人。

《诗集》卷二十一《戊午榜发作一诗寄戊午座主邓逊斋先生一首》有句云:“觥觥邓夫子,两目秋光鲜,书我到榜上,拔我出深渊。”

乾隆四年己未(1739)二十四岁

春闱中进士,名列第五,选庶吉士,入翰林院,习满文。

《诗集》卷二《胪唱》云:“一声胪唱九天闻,最是三株树出群。我愧牧之名第五,也随太史看祥云。”《入翰林》有句云:“弱水蓬山路几重,今朝身到蕊珠宫。”《文集》卷首《随园老人遗嘱》云:“乾隆四年,蒙皇上恩点入词林,以少年故派习清书。”

冬乞假归娶王氏。有《乞假归娶留别诸同年》、《到家》、《催妆》诸诗。

《诗话》卷四云:“己未冬,余乞假归娶。”

乾隆七年壬戌(1742)二十七岁

庶吉士三年期满,满文考试不及格,外放江南县令。有《散馆纪恩》诸诗。

《文集》卷八《武英殿大学士太傅鄂文端公行略》云:“壬戌,试翰林翻译,枚最下等,公所定也。启糊名,大恨,召枚往赐饭,与深语,且曰:'观汝壮貌,天子必用汝。汝为外吏,必职办。或忧汝能文不任吏事,非知汝者。’”《诗集》卷三《改官白下留别诸同年》四首其一有句云:“生本粗才甘外吏,去犹忍泪为诸公。”其三云:“此去好修《循吏传》,当年枉读《上清书》。”

五月抵江苏溧水任县令,六月即改任江浦县令,年底又调任沭阳县令。

《诗集》卷三有《自溧水移知江浦留别送者》、《从江浦移知沭阳,秀才李应、熊成元等送余渡江,淹留弥日,赠之以诗》。

乾隆八年癸亥(1743)二十八岁

改任沭阳县令,率领百姓抗灾、捕蝗。有《沭阳杂兴八首》诸诗。

《诗话》卷十六云:“乾隆癸亥,余宰沭阳。”《诗集》卷三《捕蝗曲》:“亟捕蝗,亟捕蝗,沭阳已作三年荒。水荒犹有稻,蝗荒将无粱。焚以桑柴火,买以柳叶筐。儿童敲竹枝,老叟围山冈。风吹县官面似漆,太阳赫赫烧衣裳……”

乾隆九年甲子(1744)二十九岁

秋赴江宁任江南乡试同考官阅卷。有《就聘南纬舟中作》诸诗。

《诗话》卷十三云:“余甲子分校南闱,题《乐则舞韶》。”

乾隆十年乙丑(1745)三十岁

沭阳政绩佳,春移知巨邑江宁。有《沭阳移知江宁,别吏民于黄河岸上》诸诗。

《诗集补遗》卷一《出沭阳口号》云:“征衫斜挂早春天,绾绶潼阳愧两年。路饯酒倾七十里,赠行诗载一千篇。无情胥吏多垂泪,满地儿童尽折鞭。平日使君嫌枳棘,者回回首亦潸然。”

虽仍勤于政务,而厌于作俗吏,萌生归隐之意。

《诗集》卷四《俗吏篇》云:“劝食升米把酒止,古来作吏俗而已。矧我作吏赤禁全,请言其俗一冁然:三年没阶趋下风,九转丹成跪拜工。金鸡初鸣出门去,夕阳来下牛羊同。有时供具应四方,缝人染人兼酒浆……”《诗集补遗》卷一《俗吏篇》更有句云:“何不高歌《归去来》,也学先生种五柳。”程绵庄《青溪文集》卷九《与江宁袁简斋明府》后所附《袁明府复札》云:“仆性懒散,于官无所宜,犹不宜县令。既已无可奈何,则拳鞲鞠跽,随行而趋。譬如深山之鹤,养之甚驯,其意未尝忘烟霄也,一旦得间则引去。”

论诗初重性情、反格调。

《诗集》卷四《答曾南村论诗》云:“提笔先须问性情,风裁休划宋元明。八音分列宫商韵,一代都存《雅》、《颂》声。秋月气清千处好,化工才大百花生。怜予官退诗偏进,虽不能军好论兵。”

广招弟子,徐园高会。

《诗话》卷十三:“徐园高会时,余首唱一首,诸生和者十九人。”

门下士谈毓奇为刻《双柳轩诗文集》二册,是袁枚诗文首次编集付梓。

《诗话补遗》卷四:“余宰江宁时,门下士谈毓奇为刻《双柳轩诗文集》二册。罢官后,悔其少作,将板焚毁。后《小仓山房集》中,仅存十分之三。”据陈正宏《从单刻到全集:被粉饰的才子文本》(《中山大学学报》2008年第一期)考证,《双柳轩诗文集》刻于乾隆十年与十一年之间,姑置此年。

乾隆十二年丁卯(1747)三十二岁

尹继善表荐知高邮州,部议不果。有《奏擢高邮牧部议不果》诸诗。

《诗集》卷五《秋夜与故人同宿作》小序云:“余与同年曾南村、黄笠潭改翰林为令,官江南六年。丁卯九月,二公校秋闱毕,来宿署中。时南村已迁广德,而余刺秦邮之信,部议不果。”

购得隋赫德织造隋园,改名“随园”。〔3〕有《初得随园,王孟亭、沈补萝、商宝意载酒为贺得“园”字》诗。

《诗话》卷五云:“戊辰(按,乾隆十三年)秋,余初得织造隋园,改为'随园’。王孟亭太守,商宝意、陶西圃二太史,置酒相贺,各以诗见赠。”按,此说与是年所作《初得随园,王孟亭、沈补萝、商宝意载酒为贺得“园”字》诗相较,年代晚一年,相贺人名也不同,当系晚年撰诗话误记,应以编年诗年代为准。

乾隆十三年戊辰(1748)三十三岁

冬,辞官归随园,年底返乡。

《诗集》卷五《解组归随园》二首其二云:“满园都有山,满山都有书。一一位置定,先生赋归欤。儿童送我行,香烟满路隅。我乃顾之笑:浮名亦空虚。只喜无愧怍,进退颇宽如。仰视天地间,飞鸟亦徐徐。”

乾隆十四年己巳(1749)三十四岁

春节后携从弟袁树(字豆村,号香亭)、甥陆建(字豫庭,号湄君)入住随园,建造随园。有《与家弟香亭、甥陆豫庭家居随园……》诗。三月作《随园记》。

《文集》卷十二《随园记》云:“金陵自北门桥西行二里,得小仓山。山自清凉胚胎,分两岭而下,尽桥而止,蜿蜒狭长,中有清池水田,俗称干河沿。河未干时,清凉山为南唐避暑所,盛可想也。凡称金陵之盛者:南曰雨花台,西南曰莫愁湖,北曰锺山,东曰冶城,东北曰孝陵,曰鸡鸣寺;登小仓山诸景隆然上浮。凡江湖之大,云烟之变,非山之所有者,皆山之所有也。康熙时织造隋公,当山之北巅,构堂皇,缭垣墉,树之萩千章,桂千畦,都人游者,翕然盛一时,号曰隋园,因其姓也。后三十年,余宰江宁,园倾且颓,弛其室为酒肆,舆台嚾呶,禽鸟厌之,不肯妪伏,百卉芜谢,春风不能花。余恻然而悲,问其值,曰三百金,购以月俸。茨墙剪阖,易檐改途。随其高为置江楼,随其下为置溪亭,随其夹涧为之桥,随其湍流为之舟,随其地之隆中而欹侧也为缀峰岫,随其蓊郁而旷也为设宧窔。或扶而起之,或挤而止之,皆随其丰杀繁瘠,就势取景而莫之夭阏者,故仍名曰'随园’,同其音易其义。落成叹曰:'使吾官于此,则月一至焉;使吾居于此,则日日至焉。二者不可得兼,舍官而取园者也。’遂乞病率弟香亭、甥湄君移书史居随园。闻之苏子曰:'君子不必仕,不必不仕。’然则余之仕与不仕,与居兹园之久与不久,亦随之而已。夫两物之能相易者,其一物之足以胜之也。余竟以一官易此园;园之奇,可以见矣。己巳三月记。”

论诗重个性,尚天机、巧匠,加上上引重性情、反格调,性灵说内涵基本具备。

《诗集》卷六《读书二首》其二:“我道古人文,宜读不宜仿。读则将彼来,仿乃以我往。面异斯为人,心异斯为文。横空一赤帜,始足张我军。”《示香亭》:“对景生天机,随心发巧匠。”

乾隆十七年壬申(1752)三十七岁

经济拮据,出山赴陕任职;丁父忧,年底即返归随园。沿途有《赴官秦中》、《峡石望二陵》、《潼关》诸诗。

《续文集》卷二十七《先妣章太孺人行状》有云:“壬申,枚改官秦中。”《诗集》卷八《归随园后陶西圃需次长安,入山道别》三首其一句云:“策马西归日未曛,河梁重向草堂闻。对床烛剪三更雪,开卷诗添万里云。”

乾隆十八年癸酉(1753)三十八岁

改造随园,入山志定。七月作《随园后记》

《文集》卷十二《随园后记》有云:“余居随园三年,捧檄入陕,岁未周而仍赋归来,所植花皆萎,瓦斜堕,梅灰脱于梁,势不能无改作……余今年裁三十八,入山志定,作之居之,或未可量也。乃歌以矢之曰:'前年离园,人劳园荒。今年来园,花密人康。我不离园,离之者官。而今改过,永矢勿谖!’癸酉七月记。”

赋诗批程朱理学。

《诗集》卷九《题竹垞<风怀>诗后有序》序云:“竹垞晚年自订诗集,不删《风怀》一首,曰:'宁不食两庑特豚耳!’此躗言也。按元明崇祀之典颇滥,盖有名行无考,附会性理数言,遽与程朱并列。竹垞耻之,托词自免,意盖有在也。不然,使竹垞删此诗,其果可以厕两庑乎?亦未必然矣。”诗云:“尼山大道与天侔,两庑人宜绝顶收。争奈升堂寮也在,楚狂行矣不回头!”

乾隆十九年甲戌(1754)三十九岁

赵翼(字云松,号瓯北)于尹继善署中见袁枚诗册而题诗。

《随园诗话》卷十云:“乾隆癸酉〔4〕,尹文端公总督南河,赵云松中翰入署,见案上有余诗册,戏题云:'八扇天门詄荡开,行间字字走风雷。子才果是真才子,我要分他一斗来。’〔5〕”

邀李方膺(字虬仲,号晴江、白衣山人)至随园赏梅画梅。

《诗集》卷十《白衣山人画梅歌赠李晴江》有句云:“随园二月中,梅蕊初离离。春风开一树,山人画一枝。春风不如两手速,万树不如一纸奇。”

初知蒋士铨(字心馀、苕生,号藏园)诗。

《诗话》卷一云:“”余甲戌春,往扬州,过宏济寺,见题壁云。(略)末无姓名,但著'苕生’二字。余录其诗,归访年馀。熊涤斋先生告以苕生姓蒋,名士铨,江西才子也。且为通其意。苕生乃寄余诗云:'鸿爪春泥迹偶存,三生文字系精魂。神交岂但同倾盖,知己从来胜感恩。’”

终养文书,吏部批复,与仕途彻底告别。

《诗集》卷十《喜终养文书部覆已到》句云:“一纸陈情奉板舆,九重恩许赋闲居。”

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四十岁

见赵翼题诗册诗,回赠七律一首,此为二人相交之始。

《诗集》卷十一《题庆雨林诗册并序》序云:“甲戌春,在清江为雨林公子(按,尹继善子)书诗一册。隔年,公子随宫保渡江,余病起入见,见瓯北赵君题墨矜宠,不觉变惭颜为欣瞩。重书长句呈公子,并呈赵君。”诗有句云:“海内芝兰怜臭味,钧天丝竹奏《箫韶》。何时同作萧郎客,君夺黄标我紫标。”

自编新诗十卷。

《诗集》卷十一《编得》二首其二云:“编得新诗十卷成,自招黄鸟听歌声。临池照影私心语:不信我无后世名!”

乾隆二十一年丙子(1756)四十一岁

还杭州,重过旧居。有《还武林出城作》诸诗。

《诗集》卷十二《过葵巷旧宅》云:“久将桑梓当龙荒,旧宅重过感倍长。梦里烟波垂钓处,儿时灯火读书堂。难忘弟妹同嬉戏,欲问邻翁半死亡。三十三年多少事,几间茅屋自斜阳。”

乾隆二十二年丁丑(1757)四十二岁

再改随园。三月作《随园三记》。

《文集》卷十三《随园三记》有云:“……孟子亦云:'人有不为也,而后可以有为。’吾于园则然。弃其南,一椽不施,让烟云居,为吾养空游所;弃其寝,堕剥不治,俾妻孥居,为吾闭目游所。山起伏不可以墙,吾露积不垣,如道州城,蒙贼哀怜而已;地隆陷不可以堂,吾平水置槷,如史公书,旁行斜上而已……此治园之法也,亦学问之道也。丁丑三月记。”

乾隆二十三年戊寅(1758)四十三岁

蒋士铨入翰林,作诗寄之。

《诗集》卷十四《寄蒋苕生太史并序》二首其一云:“豆蔻花开月二分,扬州壁上最怜君。应、刘才调生同世,嵇、吕交情隔暮云。《大礼赋》成南内献,清商歌满六宫闻。为他萧寺题诗者,曾把纱笼手自薰。”

赴扬州转运卢见曾(字抱孙,号雅雨山人)招游红桥集三贤寺,结识郑燮(字克柔,号板桥),互有赠诗。有《扬州转运卢雅先生招游红桥,集三贤寺赋诗》诸诗。

《诗集》卷十四《投郑板桥明府》云:“郑虔三绝闻名久,相见邗江意倍欢。遇晚共怜双鬓短,才难不觉九州宽。(君云:“天下虽大,人才有数。”)红桥酒影风灯乱,山左官声竹马寒。底事误传坡老死,费君老泪竟虚弹?(有误传余死者,板桥大恸。)”〔6〕《郑板桥集》有郑燮《赠袁枚》断句云:“室藏美妇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四川博物馆藏有全诗墨迹,字句不同:“晨星断雁几文人,错落江河湖海滨。抹去春秋自花实,逼来霜雪更枯筠。女称绝色邻夸艳,君有奇才我不贫。不买明珠买明镜,爱他光怪是先秦。”

乾隆二十四年己卯(1769)四十四岁

有重要诗作《子才子歌示庄念农》抒怀,为自己半生画像。

《诗集》卷十五《子才子歌示庄念农》云:“子才子,颀而长,梦束笔万枝,为桴浮大江,从此文思日汪洋。十二举秀才,二十试明光,廿三登乡荐,廿四贡玉堂。尔时意气凌八表,海水未许人窥量。自期必管、乐,致主必尧、汤。强学佉卢字,误书灵宝章,改官江南学趋跄。一部《循吏传》,甘苦能亲尝。至今野老泪簌簌,颇道我比他人强。投帻大笑,善刀而藏,歌《招隐》,唱《迷阳》:此中有深意,晓人难具详。天为安排看花处,清凉山色连小仓。一住一十有一年,萧然忘故乡。不嗜音,不举觞,不览佛书,不求仙方;不知《青乌经》几卷,不知樗蒲齿几行。此外风花水竹无不好,搜罗鸡碑雀箓盈东厢。牵鄂君衣,聘邯郸倡;长剑陆离,古玉丁当。藏书三万卷,卷卷加丹黄。栽花一千枝,枝枝有色香。六经虽读不全信,勘断姬、孔追微茫。眼光到处笔舌奋,书中鬼泣鬼舞三千场。北九边,南三湘,向、禽五岳游,贾生万言书,平生耿耿罗心肠。一笑不中用,两鬓含轻霜,不如自家娱乐敲宫商。骈文追六朝,散文绝三唐。不甚喜宋人,双眸不盼两庑旁,惟有歌诗偶取将。或吹玉女箫,绵丽声悠扬;或披九霞帔,白云道士装。或提三军行古塞,碧天秋老吹《甘凉》;或拔鲸牙敲龙角,齿牙闪烁流电光。发言要教玉皇笑,摇笔能使风雷忙。出世天马来西极,入山麒麟下大荒。生如此人不传后,定知此意非穹苍。就使仲尼求鲁东,大禹出羌,必不呼子才子为今之狂。既自歌,还自赠,终不知千秋万世后,与李、杜、韩、苏谁颉颃?大书一笔问蒙庄!”

赋《随园二十四咏》,全面介绍随园景物处所,如金石藏、绿晓阁、柳谷、因树为屋、回波闸、小栖霞、南台、水精域、渡雀桥、蔚蓝天等。

《诗集》卷十五《随园二十四咏》,如《书仓》云:“聚书如聚谷,仓储苦不足。为藏万古人,多造三间屋。书问藏书者:几时君尽读?”《小眠斋》云:“秋斋号小眠,空廊无响屧。读倦偶枕书,书痕印满颊。不知窗外花,飞过几蝴蝶。”《双湖》云:“我取西子湖,移在金陵看。时将双镜白,写出群花寒。前胡饶荷叶,后湖多钓竿。”

乾隆二十七年壬午(1762)四十七岁

为弟子陈梅岑诗卷题诗。

《诗集》卷十七《题陈梅岑诗卷》二首其一云:“元郎秋夕清都夜,都是吟成十六时。似尔一编清似雪,论年还更小微之。”

返乡扫墓。有《舟近钱塘望西湖山色,因感旧游》诸诗。

《诗集》卷十七《陇上作》云:“扫墓先为别墓愁,此来又隔几经秋。每思故国期还赵,忍向重泉说报刘。华表风前乌绕树,纸灰烟里客回头。怀中襁褓今斑白,地下相看也泪流。”

乾隆二十八癸未(1763)四十八岁

诗赠沈德潜。重要诗学文献《答沈大宗伯论诗书》、《再与沈大宗伯书》约亦写于此年或其前一二年的时间。

《诗集》卷十七《赠归愚尚书》二首其一云:“九十诗人卫武公,角巾重接藕花风。

手扶文运三朝内,名在东南二老中。(上赐诗:“二老江浙之大老。”)健比张苍偏淡泊,廉如高允更清聪。当时同咏《霓裳》客,得附青云也自雄。”《文集》卷十七《答沈大宗伯论诗书》有云:“尝谓诗有工拙,而无今古。自葛天氏之歌至今日,皆有工有拙;未必古人皆工,今人皆拙。即《三百篇》中,颇有未工不必学者,不徒汉、晋、唐、宋也。今人诗有极工极宜学者,亦不徒汉、晋、唐、宋也。然格律莫备于古,学者宗师,自有渊源。至于性情遭际,人人有我在焉,不可貌古人而袭之,畏古人而拘之也……唐人学汉魏变汉魏,宋人学唐变唐。其变也,非有心于变也,乃不得不变也。使不变,则不足以为唐,不足以为宋也……至所云'诗贵温柔,不可说尽,又必关人伦日用’,此数语有褒衣大袑气象,仆口不敢非先生,而心不敢是先生。何也?孔子之言,《戴经》不足据也,惟《论语》为足据。子曰'可以兴’、'可以群’,此指含蓄者言之,如《柏舟》、《中谷》是也。曰'可以观’、'可以怨’,此指说尽者言之,如'艳妻煽方处’、'投畀豺虎’之类是也。曰'迩之事父,远之事君’,此诗之有关系者也。曰'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此诗之无关系者也。仆读诗常折衷于孔子,故持论不得不小异于先生,计必不以为僭。”《文集》卷十七《再与沈大宗伯书》有云:“闻《别裁》中独不选王次回诗,以为艳体不足垂教。仆又疑焉。夫《关雎》即艳诗也,以求淑女之故,至于'辗转反侧’。使文王生于今,遇先生,危矣哉!《易》曰:'一阴一阳之谓道。’又曰:'有夫妇然后有父子。’阴阳夫妇,艳诗之祖也。傅鹑觚善言儿女之情,而台阁生风;其人,君子也。沈约事两朝,佞佛,有绮语之忏;其人,小人也。次回才藻艳绝,阮亭集中,时时窃之。先生最敬阮亭,不容都不考也。选诗之道,与作史同……”

与施兰垞论诗(同与沈德潜论诗时间接近,故亦列于此)。

《文集》卷十七《答施兰垞论诗书》有云:“足下见仆《答沈大宗伯书》,不甚宗唐,以为大是。蒙辱谠言,欲相与倡宋诗以立教。嘻,子之惑,更甚于宗伯。仆安得无言?夫诗,无所谓唐、宋也。唐、宋者,一代之国号也,与诗无与也。诗者,各人之性情耳,与唐、宋无与也。若拘拘焉持唐、宋以相敌,是子之胸中有已亡之国号,而无自得之性情,于诗之本旨已失矣……”

乾隆三十年乙酉(1765)五十岁

蒋士铨乞假养母,寄居江宁。袁枚与蒋氏相会,来往频繁。有《题蒋苕生太史<归舟安稳图>》诗。

蒋士铨《忠雅堂诗集》卷十三《偕袁简斋前辈游栖霞》十五首其一有句云:“春风来城隅,吹我出东郭。言偕潇洒人,取径度林薄。”《邀尹公子似村、陈公子梅岑、李大令竹溪过随园看梅小饮用前韵》云:“池馆都无一点尘,濠梁鱼鸟自来亲。看花时节闲非易,招隐情怀懒是真。久托龙眠图雅集,竟邀宋玉过东邻。红绡绿萼皆仙眷,解劝深杯莫厌频。”

乾隆三十一年丙戌(1766)五十一岁

三月作《随园四记》。

《文集》卷十二《随园四记》有云:“今视吾园,奥如环如,一房毕复一房生,杂以镜光,晶莹澄澈,迷乎往复,若是者于行宜。其左琴,其上书,其中多尊罍玉石,书横陈数十重,对之时倜然以远,若是者于坐宜……余得园时,初意亦不及此。二十年来,庸次比偶,艾杀此地,弃者如彼,成者如此。既镇其甍矣,夫何加焉?年且就衰,以农易仕,弹琴其中,咏先王之风,是亦不可以已乎?后虽有作者,不过洒㳻之事,丹垩之饰,可必其无所更也。宜为文纪成功,而分疏名目,以效辋川云。”

乾隆三十二年丁亥(1767)五十二岁

三妹袁机乾隆二十四年(1759)卒,是年冬落葬随园。作《祭妹文》。

《文集》卷十四《祭妹文》有云:“乾隆丁亥冬,葬三妹于上元之羊山,而奠以文曰:呜呼!汝生于斯,而葬于斯,离吾乡七百里矣。当时虽觭梦幻想,宁知此为归骨所耶?汝以一念之贞,遇人仳离,致孤危托落;虽命之所存,天实为之。然而累汝至此者,未尝非予之过也。予幼从先生授经,汝差肩而坐,爱听古人节义事。一旦长成,遽躬蹈之。呜呼!使汝不识《诗》、《书》,或未必艰贞若是……呜呼!身前既不可想,身后又不可知。哭汝既不闻汝言,奠汝又不见汝食。纸灰飞扬,朔风野大。阿兄归矣,犹屡屡回头望汝也。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作《续诗品三十二首有序》。性灵说诗学思想已成熟。此期间袁枚已渐取沈德潜而代之,为诗坛盟主。

《诗集》卷二十《续诗品三十二首有序》序云:“余爱司空表圣《诗品》,惜其只表妙境,未写苦心,为若干首续之。”三十二首为《崇意》、《精思》、《博习》、《相题》、《选材》、《用笔》、《理气》、《布格》、《择韵》、《尚识》、《振采》、《结响》、《取径》、《知难》、《葆真》、《安雅》、《空行》、《固存》、《辨微》、《澄滓》、《斋心》、《矜严》、《藏拙》、《神悟》、《即景》、《勇改》、《着我》、《戒偏》、《割忍》、《求友》、《拔萃》、《灭迹》。《清诗话》本杨复吉跋云:“简斋先生之诗,梨枣久登,传布未广。今读《三十二品》而《小仓山房全集》可概见矣。鸳鸯绣出,甘苦自知,直足补表圣所未及,续云乎哉!”

孙原湘《天真阁集》卷四十一《籁鸣诗草序》,称“乾隆三十年以前,归愚宗伯主盟坛坫”,以后则“小仓山房出而专主性灵”。

乾隆三十三年戊子(1768)五十三岁

三改随园。作《随园五记》。

《文集》卷十二《随园五记》有云:“余离西湖三十年,不能无首丘之思。每治园,戏仿其意,为堤为井,为里、外湖,为花港,为六桥,为南、北峰。当营构时,未尝不自计曰:以人功而仿天造,其难成乎?纵几于成,其果吾力之能支,吾年之能永否?今年幸而皆底于成。嘻!使吾居故乡,必不能终日离家以游于湖也。而兹乃居家如居湖,居他乡如故乡。骤思之,若甚幸焉;徐思之,又若过贪焉……戊子三月记。”

乾隆三十五年庚寅(1770)五十五岁

作《随园六记》,记上年葬父与是年为自己营造生圹事。

《文集》卷十二《随园六记》有云:“……有形家来谋园西为兆域者。余闻往视,则小仓山来脉平远夷旷,左右有甗隒岸厒,草树覭髳,封以为茔,宰如也。因思余有地,廿年不知,一旦而知,毋亦先君子之灵有以诏我乎?遂请于太夫人,以己丑十二月十六扶柩窆焉。”“茔旁隙地旷如,余仿司空表圣故事,为己生圹。将植梅花树松,与门生故人诗饮其中。若是者何?子随父也。圹界为二,俾异日夹沟可㢋。若是者何?妻随夫也。圹尾留斩板者又数处。若是者何?妾随妻也。沿茔而西,有高岭窣衍而长,凡傔从、扈养、婢妪之亡者,聚而瘗焉。若是者何,仆随主也。嗟乎!古人以庐墓为孝,生圹为达,瘗狗马为仁。余以一园之故,冒三善而名焉。诚古今来园局之一变,而'随’之时义通乎生死昼夜,推恩锡类,则亦可谓大矣,备矣,尽之矣。今而后,其将无记,则尤不可不记也。庚寅五月记。”

乾隆三十六年辛卯(1771)五十六岁

恩师尹继善去世。作《哭望山相公六十韵》、《文华殿大学士尹文端公神道碑》。

《诗集》卷二十二《哭望山相公六十韵》有句云:“上界台星落,空山老泪流。安危天下系,知己一生休。竟舍苍黎去,谁分圣主忧。”

在杭州与蒋士铨见面。

《诗集》卷二十二《在杭州晤苕生太史,即事有赠》有句云:“闻君远在会稽山,欲往从之江水艰;闻君近来会城里,未见君颜心已喜……乌鸦飞过暮色苍,与君重登太守堂。新诗未读一卷尽,夜鼓已作千回撞。我归萧寺君渡江,相思明日仍茫茫。”蒋士铨《忠雅堂诗集》卷十九辛卯年有《杭州》一诗。

乾隆四十年乙未(1775)六十岁

春赴苏州赏梅,避生日,集女校书百人“雅集”。为金三姐官司事向苏州太守孔南溪求情。

《小仓山房尺牍》(下简称《尺牍》)卷四《与苏州孔南溪太守》:“仆老矣!三生杜牧,万念俱空。只花月因缘,犹有狂奴故态。今春六十生辰,仿康对山故事,集女校书百人,唱《百年歌》,作雅会。买舟治下,欲为寻春之举;而吴宫花草,半属虚名,接席衔杯,了无当意。惟有金三姐者,含睇宜笑,故是矫矫于庸中,遂同探邓尉梅而别。刻下接萧娘一纸,道为他事牵引,就鞫黄堂,将有月缺花残之恨。其一切颠末,自有令申,凭公以惠文冠弹治之,非仆所敢与闻。但念小妮子,蕉叶有心,虽知卷雨,而杨枝无力,只好随风。偶茵溷之误投,遂穷民而无告。管敬仲女闾三百,生此厉阶,似乎君家宣圣复生,亦当在少者怀之之例,而不必以杖叩其胫也。且此辈南迎北送,何路不通?何不听请于有力者,而必远求数千里外之空山一叟,可想见夫子之门墙,壁立万仞,而非仆不足以替花请命耶?元微之诗云:'寄语东风好抬举,夜来曾有凤凰栖。’敬为明公诵之。”《诗话》卷四:“孔得札后,覆云:'风鸟曾栖之树,托抬举于东风;惟有当作召公之甘棠,勿剪伐而已。’二札风传一时。”

编成《全集》六十卷。后高丽使臣朴齐家等欲以重价购之。

《诗集》卷二十四《<全集>编成自题四绝句》其一云:“不负人间过一回,编成六十卷书开。莫嫌覆瓮些些物,多少功勋换得来。”《诗话补遗》卷四:“方明府于礼从京师来,说高丽国使臣朴齐家以重价购小仓山房集及刘霞裳诗,竟不可得,怏怏而去。”按,此事年代当在《全集》编成后不久。

乾隆四十一年丙申(1776)六十一岁

赠赵翼《全集》一部,翌年赵翼有题诗。

《瓯北集》卷二十三《题袁子才小仓山房集》二首其一云:“其人与笔两风流,红粉青山伴白头。作宦不曾逾十载,及身早自定千秋。群儿漫撼蚍蜉树,此老能翻鹦鹉洲。相对不禁惭饭颗,杜陵诗句只牢愁。”

乾隆四十二年丁酉(1777)六十二岁

《随园随笔》编成〔7〕。有《平生观书必摘录之,岁月既多卷页繁重,存弃两难,感而赋诗》诗。

《随园随笔》自序有云:“入山三十年,无一日不观书,性又健忘,不得不随时摘录:或识大于经史,或识小于稗官;或贪述异闻,或微抒己见。疑信并传,回冗不计,岁月既久,卷页遂多,皆有资于博览,付之焚如,未免可惜。乃题《随园随笔》四字,以存其真。”

乾隆四十三年戊戌(1778)六十三岁

二月九日,母章太孺人弃养,年九十有四。作《先妣章太孺人行状》。

《续文集》卷二十七《先妣章太孺人行状》有云:“呜呼!枚辞官奉母,垂三十年。太孺人寿将满百,神明未衰。海内之人,知与不知,争来问讯。以为储休佑,所以享此遐龄者,必非无因。枚亦思有所称引,以宣扬太孺人之徽音,而曾曾未逮。今年春,太孺人抱恙;枚不孝,医巫不具,又不能吁天请命,致永诀慈颜。擗踊之馀,自伤白发,知睽离膝下,亦不多时。恐一息不来,而半词莫措,则人子显亲之志,遗恨弥深。此张凭诔母之文,伊川状母之作,所为泪墨交挥,而不能自已也。”

七月二十三日得子阿迟。有《七月二十三日阿迟生》诗。

《诗话》卷十二云:“余六十三岁,方生阿迟。”

乾隆四十四年己亥(1779)六十四岁

正月出游杭州、绍兴。三四月之间与赵翼初晤于杭州。

《诗集》卷二十六《谢赵耘菘观察见访湖上,兼题其所著<瓯北集>》二首其一云:“乍投名纸已心惊,再读新诗字字清。愿见已经过半世,深谈争不到三更。花开锦坞登楼宴,竹满云栖借马行。待到此间才抗手,西湖天为两人生。”

继续搜集材料,撰写《夷坚志》(《子不语》)。

《诗集》卷二十六《余续<夷坚志>未成,到杭州得逸事百馀条,赋诗志喜》云:“老去全无记事珠,戏将小说续《虞初》。徐铉悬赏东坡索,载得杭州鬼一车。”

作《自题》诗,自评诗之风格。

《诗集》卷二十六《自题》云:“不矜风格守唐风,不和人诗斗韵工。随意闲吟没家数,被人强派乐天翁。”

乾隆四十五年庚子(1780)六十五岁

赋诗首标性灵。

《诗集》卷二十六《静里》:“静里工夫见性灵,井无人汲夜泉生。”

作文诠释“性灵”含义:“性情”与“灵机”。

《文集》卷二十八《钱玙沙先生诗序》:“庚子秋……尝谓千古文章,传真不传伪。故曰:'诗言志。’又曰:'修词立其诚。’然而传巧不传拙,故曰:'情欲信,词欲巧。’又曰:'神也者,妙万物而为言。’古之名家,鲜不如此。今人浮慕诗名而强为之,既离性情,又乏灵机,转不若野氓之击辕相杵,犹应《风》、《雅》焉。”

乾隆四十六年辛丑(1781)六十六岁

与罗聘(字遯夫,号两峰)结识,题其《鬼趣图》等。

《诗集》卷二十六《题两峰<鬼趣图>》三首其一云:“我纂鬼怪书,号称《子不语》。见君画鬼图,方知鬼如许。得此趣者谁,其惟吾与汝。”

作《仿元遗山<论诗>》三十八首。论及康熙至乾隆朝诗人七十人。有王新城、吴梅村、查他山、厉樊榭、黄仲则、夫己氏(翁方纲)等著名诗人。明确倡导诗歌之“性灵”。

《诗集》卷二十七《仿元遗山<论诗>》小序云:“遗山《论诗》古多今少,余古少今多,兼怀人故也。其所未见与虽见而胸中无所轩轾者,俱付阙如。”评夫己氏:“抄到钟嵘《诗品》日,该他知道性灵时。”

乾隆四十七年壬寅(1782)六十七岁

与刘霞裳正月出游天台、雁荡,五月回归,赋诗甚多。有《将至天台,溪急岭高,势难遽上》、《从国清寺到高明寺看一路山色》、《到石梁观瀑布》、《观大龙湫作歌》诸诗与《浙西三瀑记》等文。

《诗集》卷二十八《正月廿七出门,五月廿七还山》云:“为访名山别故山,还山诸事喜平安。到门细数养成竹,入户喜逢初放兰。过眼云峦魂尚绕,扶身筇杖露初干。挑灯急写新诗稿,多少风人要索看。”

乾隆四十八年癸卯(1783)六十八岁

四月与刘霞裳出游黄山,六月归。有《从慈光寺步行,穿石洞上木梯到文殊院》、《雨后自文殊院左折而下,过百步云梯、一线天、鳌鱼洞,是黄山最高处》诸诗与《游黄山记》等文。

《诗集》卷二十九《四月六日出门,六月五日还山》有云:“自是出山云,来去总随意。”

游黄山期间与姚鼐相见。

姚鼐《惜抱轩文集》卷十四《<随园雅集图>后记》有云:“……其后鼐以疾归,闲居于皖,简斋先生游黄山过皖,鼐因得见先生于皖。”

黄仲则客死山西,作《哭黄仲则有序》。

《诗集》卷二十九《哭黄仲则有序》云:“仲则名景仁,常州秀才,工诗,七古绝似太白。流落不偶,客死山西。”诗云:“叹息清才一代空,信来江夏丧黄童。多情真个损年少,好色有谁如《国风》?半树佛花香易散,九天仙女韵难终。伤心珠玉三千首,留与人间唱《恼公》。”

乾隆四十九年甲辰(1784)六十九岁

花朝后三日(二月初五),应端州太守从弟袁树之邀,与刘霞裳出游岭南,翌年正月十一日还山,行程万馀里,历时近一年。往返有《登小姑山》、《过梅岭》、《端州纪事诗》、《从端江到桂林一路山水奇绝……》、《潇湘》、《过洞庭湖水甚小》、《腊月二十六日阻风彭泽,谅岁内不能还家,赋诗自遣》诸诗与《游庐山黄崖遇雨记》、《游丹霞记》等文。

《续文集》卷二十九《游丹霞记》有云:“甲辰暮春,余至东粤,闻仁化有丹霞之胜,遂泊五马峰下,别买小舟,沿江往探。山皆突起平地,有横皴,无直理,一层至千万层,箍围不断。疑岭南近海多螺蚌,故峰形亦作螺纹耶?尤奇者,左窗相见,别矣,右窗又来;前舱相见,别矣,后舱又来。山追客耶?客恋山耶?舛午惝恍,不可思议……”

赴岭南途中抵南昌探望病废家居的蒋士铨,许诺为其诗集作序,来日为其撰墓志铭。

《诗集》卷三十《蒋苕生太史病废家居,因余到后力疾追陪作平原十日之饮,临别赠歌》有云:“……膝前森立三琼枝:长君献赋趋南畿,仲子鸣鞭试礼闱,三郎长斋步步随,搔摩疴养扶履綦。见赠五言玉雪霏,才子孝子人中师。手抱万首藏园诗,拜述爷命言偲偲。属我细读加检披,意若难逢某在斯。士安一序千秋垂,其余作者肱可麾……恨我粤行难久羁,遨游山川老更痴。上堂再拜将歌骊,先生掩面心凄其。自取行状付我窥,公虽不言我已知:果然贱子死或迟,贞铭舍我将寻谁?我亦自伤两鬓丝,临行涕下如绠縻。今生休矣来生期,云龙相逐苔岑依,天上地下无参差。长江知我难别离,逆风日日船头吹。”

乾隆五十年乙巳(1785)七十岁

作《七十生日作》诗抒怀。

《诗集》卷三十一《七十生日作》有云:“解龟四十年,著述百馀卷。多少显荣人,随风作云散。而我独悠然,青莲留一半。爱惜一片云,不肯三公换。悟彻万缘空,不屑空门窜。食不喜重味,而恰精肴馔;气不识金银,而亦多清玩。心安身即行,阴阳非所惮;理足口即言,往往翻前案。乐自寻孔、颜,学不拘宋、汉……”

作诗嘲讽考据。

《诗集》卷三十一《考据之学莫盛于宋以后……》:“东逢一儒谈考据,西逢一儒谈考据。不图此学始东京,一丘之貉于今聚……”

乾隆五十一年丙午(1786)七十一岁

八月与刘霞裳出游武夷山。有《过仙霞岭》、《到武夷宫望幔亭峰作》、《登天游一览楼览武夷全局,是夕月明如画》诸诗与《游武夷山记》文。

《诗集》卷三十一《八月二十八日出游武夷》云:“半生梦想武夷游,此日裁呼江上舟。山抱文心传九曲,水摇花影正三秋。神仙半面何时露,锦幔诸君识我不?拟唱《宾云》最高调,支筇直上碧峰头。”《续文集》卷二十九《游武夷山记》有云:“凡人陆行则劳,水行则逸。然山游者,往往多陆而少水。惟武夷两山夹溪,一小舟横曳而上,溪河湍急,助作声响。客或坐,或卧,或偃仰,惟意所适,而奇景尽获,洵游山者之最也……”

乾隆五十三年戊申(1788)七十三岁

赴常熟,收孙原湘(字子潇,号心青)为弟子.

《诗话》卷十一云:“戊申过虞山,竹桥太史荐士六人。孙子潇《长干里》云:……”

乾隆五十四年己酉(1789)七十四岁

收孙云凤(字碧梧)为女弟子。

《诗集》卷三十二《答碧梧夫人附来札》小序有云:“夫人名云凤,字碧梧,吾乡令宜观察之长女。余年十四,与其曾祖讳陈典者同赴己酉科试,今六十年矣。夫人自称女弟子,和余《留别杭州》诗见寄,来札云:'……云凤得蒙清训,已列门墙。忝在弟子之班,妄窃诗人之号。自顾弥增惭汗,问世益觉厚颜。务祈先生,即加针砭,附便掷还,万勿灾诸梨枣,徒滋贻笑方家。’”

乾隆五十五年庚戌(1790)七十五岁

扬州洪建侯代刊《随园尺牍》,作诗赠之。

《诗集》卷三十二《赠扬州洪建侯秀才》有句云:“特借僧厨款摩诘,代刊尺牍宠陈遵。(蒙刻《随园尺牍》。)”

自刻《随园诗话》。

顾学颉校点本《随园诗话·校点后记》有云:“本书根据乾隆庚戌和壬子随园自刻本,加以校订和标点”。袁枚致李宪乔书:“仆近梓《随园诗话》二十卷……约今冬明春可以告成,即当驰寄……况仆已加圣人一年……尚何不足?”〔8〕此书写于上年七十四岁。

暮春回杭州扫墓,四月十三日与众才女大会湖楼,广收女弟子。

《诗话补遗》卷一云:“庚戌春,扫墓杭州,女弟子孙碧梧邀女士十三人,大会于湖楼,各以书画为贽。余设二席以待之。”《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一附杂作孙云凤《湖楼送别序》有云:“吾随园夫子……庚戌四月十三日,因停扫墓之车,遂启传经之帐。凤等抠衣负笈,问字登堂。一束之礼未修,万顷之波在望。畅幽情于觞咏,雅会耆英;作后学之津梁,不遗闺阁。持符招客,女弟子代使者之劳;置酒歌风,武夷君作幔亭之会……”

姚鼐至金陵主讲崇正书院,访随园,袁枚与之重逢。

姚鼐《惜抱轩文集》卷十四《<随园雅集图>后记》有云:“(乾隆四十八年)简斋先生游黄山过皖,鼐因得见先生于皖。又后七年,鼐至金陵,始获入随园观之,鱼门语不虚也。”

秋腹疾久而不愈,“有感于相士寿终七六之言,戏作生挽诗,招同人和之”(《诗话补遗》卷六)。有《腹疾久不愈作歌自挽,邀好我者同作焉,不拘体,不限韵》诸诗。

《诗集》卷三十二《诸公挽章不至,口号四首催之》其一云:“久住人间去已迟,行期将近自家知。老夫未肯空归去,处处敲门索挽诗。”

乾隆五十六年辛亥(1791)七十六岁

作《遣兴》七绝组诗明志。

《诗集》卷三十三《遣兴》二十四首其六云:“独来独往一枝藤,上下千年力不胜。若问随园诗学某,三唐两宋有谁应?”其二十二云:“郑、孔门前不掉头,程、朱席上懒勾留。一帆直渡东沂水,文学班中访子游。”

除夕作告存诗。

《诗集》卷三十三《除夕告存戏作七绝句》小序云:“三十年前,相士胡文炳道余六十三而生子,七十六而考终。后生子之期丝毫不爽,则今年七六之数,似亦难逃。不料天假光阴,已届除夕矣,桑田之巫不召,狸脤之梦可占。将改名为刘更生乎,李延寿乎?喜而有作。”其六云:“相术先灵后不灵,此中消息欠分明。想教邢璞难推算,混沌初分蝙蝠精。”

乾隆五十七年壬子(1792)七十七岁

二月二十八日出门与陈斗泉秀才重游天台。〔9〕归来于杭州再招女弟子七人作诗会,于苏州召诸闺秀聚会于绣谷园。五月二十一日还山。

《诗集》卷三十四《二月二十八日出门重游天台》二首其一云:“一息尚存我,千山不让人。重携灵寿杖,直渡大江春。柳絮飞如雪,桃花吹满身。亲朋齐莞尔,此老越精神。”《随园女弟子诗选》卷三孙云鹤《随园先生再游天台归,招集湖楼送别,分得“归”字》

云:“斯楼曾宴集,此日复登临。(庚戌先生来杭,亦以是日宴于此楼。)浮荇涵芳沼,余花缀绿阴。旧游还历历,弟子更森森。(潘、钱两女史新受业.。)讲席奇方问,离宴酒又斟。教人歌折柳,看客写来禽。(时梦楼年伯在座作书。)”

《续同人集·闺秀类》有张滋兰、顾琨、江珠、尤澹仙、金兑、金逸、周澧兰、何玉仙《集绣谷园送随园先生还金陵》诗。顾琨有句云:“吟遍天台归路遥,吴门饯别雨潇潇。”

乾隆五十八年癸丑(1793)七十八岁

洪亮吉(字稚存)推荐张问陶(字仲冶,号船山),袁枚与张氏相知交往。

《诗话补遗》卷六云:“余访京中诗人于洪稚存,洪首荐四川张船山太史,为遂宁相国之后;寄《二生歌》见示,余已爱而录之矣。”

张问陶《船山诗草》卷十有《癸丑假满来京师,闻法庶子云同年洪编修亮吉寄书袁简斋先生,称道予诗不置。先生答书曰:吾年近八十可以死,所以不死者,以足下所云张君诗犹未见耳。感先生斯语,自检己酉以来近作,手写一册,千里就正,以结文字因缘,书毕并上绝句一首。先生名满天下,颂赞之词日满耳目。此二十八字不过留为吾家记事珠而已。然他日有为先生作志传者,欲形容先生爱才之心,老而弥笃,或即引予此诗以为佳证,不又为后人增一段佳话耶?》诗。

作《二闺秀诗》,赞誉女弟子席佩兰、孙云凤。

《诗集》卷三十四《二闺秀诗》云:“扫眉才子少,吾得二贤难。鹫岭孙云凤,虞山席佩兰。天花双舞管,瑶瑟九霄弹。定是嫦娥伴,风吹落广寒。”

乾隆五十九年甲寅(1794)七十九岁

《诗话补遗》卷七云:“甲寅花朝前一日(引者按,指二月初一),余赴友人三游天台之约。”但并未成行,不仅诗集中毫无反映,且据新发现之手抄本袁枚日记:二月七日出门,五月二十四日到家,只南游至绍兴、奉化、慈溪。〔10〕

《尺牍》卷九《谢奇中丞》〔11〕有云:“今春,自二月七日渡江后,一路扬帆打桨,游历于吴山越水之间,直至看过水嬉,游毕洞庭(引者按,指太湖洞庭山),才归白下,业已百有余日矣。”

张问陶赠《寄简斋先生》,袁枚作《答张船山太史寄怀即仿其体》〔12〕。

《寄简斋先生》有句云:“公八十,我三十,前世已堪称父执。我庚戌,公己未,二十三科前后辈。人海何茫茫,望公如隔世,因缘毕竟缘文字。”《答张船山太史寄怀即仿其体》有句云:“忽然洪太史,(稚存。)夸我得奇士:西川张船山,槃槃大才子。”

乾隆六十年乙卯(1795)八十岁

据手抄本袁枚日记,先记二月初一南游,至二十九日抵镇江而止;后记闰二月初八出游杭州、四明山等地,五月二十七日到家。其间三月子阿迟于苕溪(今浙江湖州)完婚。

《尺牍》卷九《谢李河台香林先生》有云:“今春闰月八日,枚率阿迟渡江,了向平之愿,作列子之游。稚子索妇苕溪,贱叟看山雪窦;走屐齿未经之地,补奚囊未有之诗。一路花月流连,直至五月下旬,才还白下。”

嘉庆元年丙辰(1796)八十一岁

朱石君尚书来书,教将集中华言风语删去,作《答朱石君尚书》明反理学之志。

《尺牍》卷九《答朱石君尚书》有云:“枚今年八十一矣,夕死有馀,朝闻不足,家数已成。试称于众曰'袁某文士’,路行之人或不以为非;倘称于众曰'袁某理学’,行路之人必掩口而笑……孔门四科,因才教育,不必尽归德行,此圣道之所以为大也。宋儒硁硁然,将政事、文学、言语一绳捆绑,驱而尽纳诸德行一门,此程朱之所以为小也……”

冬下苏州、松江又得女弟子五人。

《诗集》卷三十七有翌年作《昨冬下苏松又得女弟子五人》云:“夏侯衰矣鬓双皤,桃李栽完到女萝。从古诗流高寿少,于今闺阁读书多。画眉有暇耽吟咏,问字无人共切磋。莫怪温家都监女,隔窗偷窥老东坡。”

嘉庆二年丁巳(1797)八十二岁

病痢。有《余病痢医者误投参耆,遂至大剧》、《病痢剧甚,蒙张止原老友馈以所制大黄,闻者惊怖摇手。余毅然服之,三剂而逾,赋诗致谢》诸诗。

《诗集》卷三十七《病痢剧甚,蒙张止原老友馈以所制大黄,闻者惊怖摇手。余毅然服之,三剂而逾,赋诗致谢》云:“药可通神信不诬,将军竟救白云夫。(大黄俗名将军。)医无成见心才活,病到垂危胆亦粗。岂有酖人羊叔子,欣逢圣手谢夷吾。全家感谢回生力,料理花间酒百壶。”

作《示儿》诗,叮嘱勿参加科举考试。

《诗集》卷三十七《示儿》二首其二云:“可晓而翁用意深,不教应试只教吟。九州人尽知罗隐,不在《科名记》上寻。”

作《后知己诗》十一首,怀念故人,多为名卿巨公,如追封郡王福文襄公、大学士孙文靖公、四川总督和公琳等十人,而第十一人却是女弟子金逸。

《诗集》卷三十七《后知己诗》其十一《纤纤女子金逸》有句云:“梁朝简文帝,爱读谢脁诗。道不一日读,口臭却自知。纤纤一女子,爱我颇似之。道乐有八音,金石丝竹好。其余匏土革,爱者大抵少。仓山音节佳,馀音常袅袅。兼之情韵深,字外皆缭绕。宜乎感顽艳,传抄到海岛。斯言一以出,使我心倾倒……”

自知来日无多,闰六月五日给阿通、阿迟立遗嘱。

《文集》卷首《随园老人遗嘱》有云:“遗嘱付阿通、阿迟知悉:我以八十二之年,遭百馀日之病,自知不起;故于嘉庆丁巳年闰六月五日,将田产、衣裘分单交代……”

九月二十夜疾作。

《诗集》卷三十七《九月二十夜疾又作》云:“一病经年矣,周流总不除。升沉似飞鸟,来往类游鱼。未泊先催棹,将行又卸车。小儿真造化,戏我欲何如?”

病剧,知大限已至,作绝命词,留别随园。

《诗集》卷三十七《病剧作绝命词留别诸故人》云:“每逢秋到病经旬,今岁悲秋倍怆神。天教袁丝亡此日,人知宋玉是前身。千金良药何须购,一笑凌云便返真。倘见玉皇先跪奏:他生永不落红尘。”《再作诗留别随园》云:“我本楞严十种仙,朅来游戏小仓巅。不图酒赋琴歌客,也到钟鸣漏尽天。转眼楼台将诀别,满山花鸟尚缠绵。他年丁令还乡日,再过随园定惘然!”

十一月十七日(1798年1月3日)去世。

姚鼐《惜抱轩诗文集》卷十三《袁随园君墓志铭并序》序有云:“君卒于嘉庆二年十一月十七日,年八十二。”

【参考文献】

1.《小仓山房诗集》、《文集》、《诗话》、《尺牍》、《随园女弟子诗选》等皆见《袁枚全集》,江苏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2.《瓯北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7年版。

3.《惜抱轩诗文集》,四部丛刊本。

4.《忠雅堂诗文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93年版。

5.《船山诗草》,中华书局1986年版。

6.方浚师随《随园先生年谱》,大陆书局1933年版。

7.杨鸿烈《袁枚评传》,商务印书馆1927年版.

8.傅毓衡《袁枚年谱》,安徽教育出版社1986年版。

【注释】

〔1〕傅谱云:雍正元年癸卯(1728)八岁,“是年,与其同庚友仲蕴檠初学作诗,彼此吟成,便携袖中,冒雨欣赏。”(《诗话》卷十三)按,《诗话》所记乃雍正十一年癸丑(1733)事,傅谱误作“癸卯”而提前。

〔2〕“丙午”系“丁未”之误。

〔3〕傅谱云:乾隆十三年戊辰秋,购得隋氏织造园。此据《诗话》所记,不确,应以编年诗为准。

〔4〕据《诗集》卷十一《题庆雨林诗册并序》,“癸酉”系“甲戌”之误,详后文“乾隆二十年乙亥(1755)四十岁”条。

〔5〕《瓯北集》卷三《尹制府幕中题袁子才诗册》四首,删去此诗,可能戏题之作与四首风格不合。

〔6〕据喻蘅《郑燮与袁枚交谊考辨》(《复旦学报》1987年第4期),此诗当时只有“遇晚”一联,全诗则是晚年“自我作古,精心杜撰”。盖袁小郑二十三岁,当时却称郑为“君”,而自称“坡老”,亦不可能。甚是。

〔7〕傅谱云:乾隆四十三年《随园随笔》编成。不确。

〔8〕引自包志云《从袁枚佚札佚文看<随园诗话>版本及刻书时间》,《古籍整理研究学刊》2004年第1期。

〔9〕傅谱云:乾隆五十八年癸丑重游天台。误。

〔10〕袁枚与友人有“三游天台之约”,实未到天台。傅谱确定是年“三游天台”,不确。手抄本袁枚日记系笔者从袁枚第八代孙袁建扬处觅得,详参笔者《手抄本袁枚日记现身》,《光明日报》2008年10月6日国学版。

〔11〕此信杨谱置于乾隆六十年。误。

〔12〕《寄简斋先生》见于《船山诗草》卷十一《京朝集》甲寅年,袁枚答诗亦作于是年,见于《小仓山房诗集》卷三十五,卷三十四诗署壬子、癸丑,卷三十六诗署乙卯,而三十五卷亦署为乙卯,误,应为甲寅。


【作者简介】王英志(1944-),男,吉林长春人。苏州大学文学院博导,学报编辑部编审。

 ※来源《语文知识》2009年02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