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抢在iPhone8前扎堆发布新品 国产厂商如何守望春天?

 通信信息报 2020-09-24


iPhone8要来,国产手机焦虑了当下不约而同采取的策略是,在iPhone8之前,密集发布新机,抢占时间风口。据悉,国产手机厂商从5月份起开始密集发布新机型,其中包括华为、OPPO、金立、HTC等。国产厂商当前在焦虑之外,是时候该好好规划一下接下来该如何迎战的问题了。

iPhone 8“兵临城下”,国产手机焦虑备战

iPhone8将如期于今年9月17日面市,这对果粉来说也是振奋人心的消息,但是对其他安卓机来说,这无异于是一个重磅炸弹!国内手机厂商发布新机的频率似乎有越来越高的趋势,进入2017年以来,这个趋势显得更为明显,国产品牌继华为发布P10后,努比亚、金立、小米、魅族也陆续召开新品发布会。


国产手机当前的策略很明显,即通过系列新机密集发布,提前透支拦截iPhone8的换机需求,另一种意义也在于,提前压制iPhone8的创新亮点。


小米发布小米6之后,于近日正式对外发布大屏手机小米Max2。作为小米单独的大屏手机品类,小米Max2延续了一代产品大屏好体验、超长续航、轻薄高品质的特点,并在一代的基础上实现了全面升级。


华为在上半年真是动作频频,不仅发布了旗舰P10系列,还有荣耀V9、nova系列也更新了,不过对于华为手机而言,上半年发生的“内存门”事件是重大的打击,直接影响了P10系列的销量,也影响了华为品牌的形象。对于华为来说今年接下来的旗舰机型显得尤为重要,这个重担将放Mate 10身上。据悉Mate 10将搭载第三代徕卡双摄像头,拥有2300万像素+1600万像素的硬件规格,提供4000mAh大容量电池,支持华为自研的Super Charge快速充电技术。


与此同时,OPPO R11也发布在即,在拍照上再次祭出大招,提供前置2000万像素摄像头和后置1600万+2000万像素摄像头,集成高通顶级Spectra 160 ISP。另外,在千元机市场,魅族发布了魅蓝E、锤子发布坚果Pro、360也发布了360 N5S等,在中高端到低端市场,国产手机厂商已经占满坑位。

iPhone8或开启手机创新大周期

作为第十周年纪念版iPhone,iPhone8设计者下了一番功夫:100% OLED全面屏、无物理HOME、3D指纹感应技术,全玻璃机身、支持无线充电。电子首席王莉表示,这些不仅是苹果产业链的创新,更是手机创新大周期的开启。其指出,目前手机市场较5年之前发生了两个巨大的变化:智能手机市场趋于饱和,从增量市场变为存量市场;用户愿意为新功能、新体验、新设计买单。在此消彼涨的存量市场,胜出的关键是如何跟上用户消费升级的步伐。

有分析指出,龙头企业过去这几年都在紧密跟随苹果的技术路线,所以在新一轮技术创新中,提前布局人才、技术平台的龙头公司被普遍看好。然而,国产手机长期存在拼颜值的倾向,用定制UI和刻意的繁复工艺塑造伪文青气息,近年来才着手解决核心技术短板,但“缺芯少屏”的问题仍难克服。比如小米早前发布了自研的澎湃S1芯片,却只用于相对低端的小米5C,承载重要使命的新品小米6仍用高通骁龙835,而在屏幕方面,仅有的噱头OLED又被苹果和三星联手控制,小米虽提前下单给LGD,但产能最早也要到2018年才能释放。

反观华为则一直抱有“重大创新发生在无人区”的理念,花费高昂研发费用,就是想在握有自主芯片之后推动技术积累,以求实现从量变走向质变。

国产手机该如何迎战?

智能手机市场进入大乱战时代。苹果、三星依然是第一梯队,但是优势正在缩减,从2012年到2017年,苹果市场份额由原先的19%下降到了15%,并长期没有增高的趋势;三星则由原先的30%降到了21%,逐年递减;而华为从4%涨到了9%,OV从以前的不到1%涨到了6%左右,一些厂商包括黑莓、诺基亚、摩托罗拉等市场份额却也一再丢失。可见,虽然iPhone8来临会冲击国产手机市场,然而对于国产厂商来说,机会还有不少,国产厂商要做的也有很多。

首先,国产手机必须强化供应链实力,理性对待OLED屏幕,优先保证旗舰产品的品控、量产与出货。对于当前的手机市场而言,手机核心元器件供应链掌控能力正变得越来越重要。而从过去的手机市场的燃损事故、质量门与闪存门事件对各品牌造成的伤害来看,如何确保软硬件优化提升产品综合素质与质量、品质提升更为重要。

其次,当市场竞争趋于稳定,爆发式增长成为小概率事件的情况下,供应商也在谋求更加平等的供需关系。除了加强自身的研发能力,如何与供应链企业实现共同进化成为手机厂商需要思考的新问题。

最后,在供应链和渠道管理之外,企业的内部管理、用户管理以及软件生态等也是重点发力对象。举个例子来说,安卓的卡顿和碎片化一直是诟病的槽点,手机厂商应积极在这个层面进行优化。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