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国资持股魅族尘埃落定,黄章自我救赎路在何方?

 通信信息报 2020-09-24




珠海国资入股魅族一事终于尘埃落定。

5月5日,天眼查信息显示,魅族股权结构发生变动,有珠海国资委关联背景的珠海虹华新动能股权投资基金进入魅族股东名单,以持股2.09%的比例位列第七。魅族大股东仍为持股49.08%的黄章,第二大股东为杭州魅投信息技术有限公司(阿里关联方),持股27.23%。

此次股权变更事件闹出了“乌龙事件”。 之前有传闻称,魅族科技进行了大股东变更,魅族掌门人黄章的股权比例下降至49.08%,而大股东被珠海虹新动能古钱投资基金所取代。

此消息一出,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纷纷表示心疼大佬,“大佬们的日子也不好过呀”。面对魅族的股权变动,黄章回应:"如果可以选择,我不想做大股东,太累。"

不过,国资委伸出援手,也让魅族有了喘息的空间。然而,根据“子弹财经”获取的一份协议,投资人们留给魅族IPO的最后期限,是2025年的6月,如果不能上市,他们可能转移股份,黄章会失去控制权。总之,从高光到黯淡,魅族从2019年开始将会走上另外一条路,冲刺IPO,不成功则成仁。

曾经的魅族也有“高光时刻”

魅族是因黄章而起的。网传黄章身上有两个标签,一是偏执;二是自负。

凭借着极度自信和对事物的控制权,从用户思维出发的黄章一人独断保证了魅族投身手机行业后的特立独行,自带气质,独树一帜。

不顾成本,疯狂追求产品质量,坚信某些独特产品体验能够俘获消费者,魅族成为了国内第一个做出触摸屏智能手机,也是第一个玩出互联网手机运营模式,老板下场跟用户频繁交流沟通的手机企业。

2009年2月18日,魅族M8正式在全国发售。自此,黄章开启了魅族的高光时刻。资料显示,短短两个月,M8销量就已达到10万部,上市5个月销售额就已突破5亿元。

2011年,魅族又推出M9手机,同样引起抢购狂潮。“最接近iPhone的国产手机”,这是彼时媒体曾做出过的评价。黄章也就此奠定神坛之位。黄章凭借着一人之力,按照自己产品经理的直觉,将互联网产品思维带入到国内手机产品中,这成功帮助魅族实现了从MP3到智能手机的转型,并站稳立足。

“甩手掌柜”当了太久,魅族遭遇“水逆”

有的时候,成败就在一念之间。就在魅族手机接连取得市场成功后,黄章退出了魅族的日常管理,转向了幕后。由此伏笔也就此埋下。

“M8、M9后感觉疲惫所以隐退。”黄章曾回忆称,引入资本后魅族经营团队比较膨胀,自己很难再插手。更为关键在于,M8被苹果通过相关渠道施压,要求魅族直接停产的事件,让自己感觉民营企业要做大几乎没有希望。

在“失去”黄章的数年中,魅族也经历了较为严重的内忧外患。内忧体现在人才流失上,例如原魅族副总裁、UI设计总监马麟曾带着部分总监和高级经理跳槽乐视;Flyme工程师洪汉生此前也爆出了oppo、vivo用两倍于魅族年薪挖走了Flyme至少三分之二的团队成员等。

外患则体现为魅族的产品逐渐在市场中失势。2014年,魅族从“小而美”的精品路线转向“大而全”的机海战术,一年发布了14款产品,大举提升营销费用,开了十多场演唱会式的发布会,但并未产生销量爆款。另据公开报道,2015年到2016年上半年,仅仅一年半的时间,魅族累计亏损达13亿元。

2016年6月,高通以魅族侵犯专利为由将其告上法院,双方的恩怨直到2017年才结束。在此期间,魅族从MX4开始转而采用联发科芯片,这也导致魅族面向中高端市场的MX系列、Por系列用户体验下降。

二度宣布出山,计划已经赶不上变化

元气大伤,魅族的命运急转直下。“原本在手机销量榜单中名列前茅的魅族,最终沦为了“others”。

2014年黄章宣布“复出”,口号是“将以最开放的心去包容,去接纳这个世界”。同时,他还候宣布了一项重大举措——期权激励计划,高管之外的员工也有机会获得期权。一年后,他罕见地离开珠海,去杭州面见了马云,为魅族带来了5.9亿美元的资金。同时配套地还有阿里的流量资源和技术支持。

在这之后,粮草充足的魅族走过了一段高增长的时光。2014年,魅族建立了魅族MX系列、魅蓝Note两条产品线。

在手机销量最好的2015年和2016年,魅族疯狂造势,发布会直接开成演唱会,两年一共开了18场发布会,请了近20位歌手献唱。这些做法主要聚焦点是“销量”,短暂地给魅族打入了一剂强心针。魅族的出货量在2015年就激增了350%,达到2000万台。

此后,黄章又一次离开了一线,主要通过经营决策会议来参与战略制定。

事实上,聚焦“销量”的打法无疑是种饮鸩止渴的做法,一年中十多款产品发布,让魅族产品线走向混乱。缺乏高端旗舰品牌撑起整个品牌,MX旗舰系列越来越平庸乏味,低端魅蓝系列又陷于荣耀和小米的夹击中,难以突围。最终导致魅族在高中低三个层面都被其他厂商全面挤压。而且,虽然销量爬升,代价却是数亿元的亏损。

内外交困之中,黄章2017年再次回归。这一次,掀起的是更大的波涛,却没能让魅族柳暗花明。

在2017年宣布再度复出后,黄章对公司进行了两方面改革:缩减规模、提升定位。随后魅族开始了长达一年半的人事动荡,并时有爆发内斗,旗下笔戈科技关闭,杨柘、白永祥、魅族高级副总裁、Flyme事业部总裁杨颜离职、大规模裁员等动荡不已。

而进入2019年,手机行业早已经步入了下半场,马太效应越发明显。根据数据显示,受宏观经济增速下行,消费者换机周期拉长,碎片化智能终端分流等因素协同影响,2018全年中国手机市场出货量同比下滑10%。

更致命的是,哪怕是这不断萎缩的市场也逐渐被前五家大厂商所占据,留给出现在others一栏中的小厂商们的生存空间不断被压缩。

黄章二次复出以来的结果表明,魅族如今已经失去了和对手竞争的能力,小米、华为、OV无时无刻不在较劲,就连苹果、三星也跟不上节奏。

魅族再获融资,黄章还能重整河山吗

“在魅族的低谷期入场,对国资来说是相对划算的,而这也恰好是魅族需要抓住的‘救命稻草’。”互联网分析师于斌如是说。

实际上,魅族此前的几次融资事件都助推了销量的增长。就以2014年黄章第一次复出来说,阿里出资5.9亿美元确实让魅族当年销量增长350%,成为全球销量增速最快的手机厂商。而2016年天音控股投资魅族,魅族当年公布手机销量超过2000万台。这也让外界对此次国资入股能否让魅族的手机销量有所提振,产生了期待。

魅族的问题主要在于创始人偏安一隅,如果能以更开放的态度面对市场或许能迎来一方新景象。因为相对于金立、酷派、锤子,魅族虽然也在走下坡路,但还没到最坏的时候。如果意识到问题所在了,奋发图强,积极改正,能够亡羊补牢,或许还有机会——一切都还来得及。

专注做内容的公众号

RECOMM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