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围猎”智慧家庭,一块被唤醒的竞争高地

 通信信息报 2020-09-24


 

对任何家庭信息化解决方案提供商而言,成功的关键是要在家庭建立一个以智能伺服终端为支点的信息化平台,并建立“用户—平台—商家”协作共赢的可持续发展的良性生态。近年来,随着智慧家庭概念的不断升温,运营商也致力于抢占智慧家庭入口。

中国电信日前就宣布与百度达成战略合作,双方将在智慧家庭、智能云、智能连接及搜索等领域展开深度合作。在此之前,中国电信还与华为签署了智慧家庭生态合作协议。

当前,固网宽带市场竞争愈发激烈,存量空间越来越小。面对不断被压缩的存量空间,三大运营商探索出了智慧家庭时代的新出路。运营商的天然优势在于连接,在各种连接中,数字家庭连接越来越重要,而且也与民众的日常生活关联程度较高。那么,向智慧家居延伸,运营商拿什么和其他科技公司相比呢?

后流量经营时代,

运营商积极布局智慧家庭业务

从运营流量转向运营消费者,通信业已进入“后流量”时代。作为互联网、家电、地产、通信等多业务领域交叉的集大成者,智慧家庭成为各行业厂商向其他领域转型的最佳落脚点和价值增长点。

目前,国内三大运营商已意识到这一点,不断在“智慧家庭”这一战场上发力,搭建自有智慧家庭产业体系,自建平台、自定协议,兼容其他协议及硬件,提供用户增值服务。

中国电信

中国电信早在2014年7月便与电视机厂家、芯片厂家、终端厂家、渠道商和应用提供商等共同发起成立智慧家庭产业联盟。“三化五圈”战略调整后,中国电信于2017年12月又在广州召开了智慧家庭产品发布会,正式推出智能网关、天翼高清机顶盒、智慧家庭App、智能音箱、智能BAG系列等智慧家庭产品,形成智慧家庭产品族群。

其智慧家庭产品围绕产品创新、产品互联、智能交互等多个维度,让消费者的家庭生活更智慧、更简单、更个性。

在产品层面,中国电信智慧家庭以智能音箱及App作为控制入口,围绕E-link协议、网关终端、机顶盒、家庭云、智能组网等产品,利用开放平台聚合众多第三方硬件,打造种类多、规模大的智慧家庭生态。

在2019年的巴塞罗那世界移动通信大会上,中国电信与华为公司发布了商业联合创新中心(以下简称BJIC)在智慧家庭、云网融合和物联网等领域的创新成果。

在运营层面,中国电信智慧家庭业务以上海研究院、智慧家庭运营中心为核心,其中智慧家庭运营中心承担智慧家庭产品研发工作,上海研究院提供云平台和技术支持并承担产业合作拓展工作。

此外,在中国电信产品体系内还设有199/299/399/499四档专属智慧家庭不限量融合套餐,聚焦中高端消费家庭客户,覆盖用户全家不限量共享、内容应用定制等核心需求,助力中国电信智慧家庭业务发展。

中国移动 

中国移动于2017年5月携手互联网公司、IT和家电企业、创业公司,发起成立数字家庭合作联盟,加强资源整合和优势互补,共建开放共享、合作共赢的数字家庭新生态。

目前,已有小米、海尔、长虹、烽火、高通、阿里巴巴、欧瑞博、芯讯通、海曼等多家合作伙伴加盟,正式发力打造智慧家庭产业链条,旨在依托宽带、终端覆盖的家庭客户,搭建开放、合作数字家庭平台,连接更多合作企业的智能产品和能力,打造完整的智慧家庭生态。

中国联通

2017年8月,中国联通混改方案正式公布,混改引入BATJ互联网巨头等家庭互联网产业链玩家为股东,为其家庭互联网业务发展注入了新的基因与活力。

在其“五新”战略中,明确提到了家庭互联网业务领域需依托网络、运营和合作,从运营宽带转变到运营视频,并明确提出到2020年宽带业务收入达到354.1亿元、年均收入增长率达到0.1%、宽带用户达到9456万户、用户份额达到22.0%的目标。

在家庭互联网业务中,中国联通把宽带连接和视频(含IPTV)多屏融合定位为基础业务,将智慧家庭生态、带宽经营、智能网关作为核心能力,欲结合混改股东的视频内容能力、智慧家庭终端能力和大数据能力,积极布局家庭互联网业务条线,构建家庭融合服务的新气象。

被唤醒的竞争高地,运营商不进则退

随着智能光宽带的普及,中国迎来了智慧家庭业务发展的浪潮。近年来,人们家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智能化产品占领,对于智慧家庭的期待和接受程度也越来越高。

 来源:中新社 

智慧家庭能够为家庭提供综合信息、娱乐、安防、沟通、智慧家居等服务。从技术角度来讲,网络、智能终端和设施、业务和应用是智慧家庭的三大要素。从业务层面,智慧家庭能帮助提升宽带粘性和附加值,促进移动和宽带协同发展,是运营商家庭互联网的主要驱动力。

除此之外,目前,我国 “智慧家庭”仍是蓝海,运营商在家庭市场还大有可为。综合Gartner、中研普华、奥维云网等机构发布的预测数据可知,至2020年,全球将有超过110亿台联网终端被部署在家庭领域,同年,我国智能家居行业的市场规模也将达到5000亿元人民币,复合年均增长率超过32%。综上可见,智慧家庭具有广阔的市场空间,并在未来几年迎来爆发式增长。
  
事实上,不仅仅只有运营商盯上了这块“蛋糕”,野心勃勃的互联网巨头和寻求智能化转型的家电企业们,从五年前开始便不厌其烦地向人们描绘着“智能家居”的美好蓝图。

家电企业中以海尔为首,由其主导的海尔U+智慧生活操作系统标准在不久前的AWE2019上通过了中国标准化协会立项。海尔U+既是一个智能家居操作系统,同时也是一个开放的IoT合作平台,面向所有第三方终端设备开放SDK、API标准。

海尔的目的显而易见,即基于其主导的IoT通信标准建立智能家居生态,以解决不同品牌家电间的互联难题。

另一家电巨头美的同样搭建了“M·Smart”开放平台。而从通讯设备市场切入智能家居领域的小米在IoT生态建设上则突飞猛进,依托智能手机和智能音箱两个入口,以投资入股为主要方式建立起基于其主导标准的智能家居生态链。


所以,在进攻“智慧家庭”的征途上,运营商不进则退,惟有加紧布局,出奇制胜。

固网宽带是重要入口,

生态建设也很关键

家庭宽带接入运营商向居民家庭业务延伸关键控制点,是全业务竞争的重要资源,也是获取用户生活场景中大量短距离连接的重要入口。正因为如此,运营商才不惜一切,甚至开始“免费赠送”血拼抢占家宽市场份额。

近两年来,中国电信和中国移动之间的宽带市场竞争异常激烈,其中一个为了争夺老大位置,另外一个也是为了保持领头羊地位。然而在去年9月,固网家庭市场老大地位还出现了变化,中国移动成功超越中国电信获得了家宽市场头把交椅的位置,获得了移动和家宽市场双料冠军。

中国移动主要靠各种“赠送”获得了大量用户,不但直接导致宽带用户ARPU全行业最低,而且导致家宽对通服收入的整体贡献不高。尽管如此,家庭宽带的物联网入口,或许才是中国移动最想要抢占的。

按照通信行业从用户到业务再到收入的营收组织路径规律,中国移动快速抢抓智慧家居市场即将进入风口的时间窗口,快速提升宽带用户规模就是瞄准了行业未来发展方向,并提前储备用户资源。

不过,虽然运营商已经聚集了相当数量的潜在智慧家居用户,但是怎么才能实现既培养用户的智慧家居消费,又能从中赚取应有的收益呢?

当前智慧家居之所以没有想象中推行的那么顺利,其中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就是硬件价格过高。无论是利旧原有设备进行升级改造,还是购置新硬件,这其中的花费,在用与不用两可之间,最终还是让用户望而却步。


因此,运营商,一方面要建立全方位的渠道,聚合最优质的智能应用,构建产业联盟,推动智慧家庭的落地。将各种各样的服务商集合形成的一个完整的生态,完整的服务,对消费者才是最有价值的。


另一方面,有效地推动产业链各方利益,构建合作共赢的机制,实现充分的降本增效,让智能硬件真正的得以普及。

专注做内容的公众号

RECOMMEND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