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Cat.1大器晚成,物联网时代将担大任

 通信信息报 2020-09-24

实际上,Cat.1并不是一项新技术,其早在十年前就已“出道”。

坐了十年“冷板凳”,“前浪”变“后浪”。

随着5G时代到来,2G和3G逐步退网,低速率的物联网业务催热了NB-IoT,如新零售、共享设备、智能连接等中速率业务呼唤Cat.1亮相。

这也是为什么今年以来Cat.1一鸣惊人的原因,堪属大器晚成。

01.

“前浪”变“后浪”

Cat.1在今年年初“一夜走红”之后,便呈星火燎原之势,国内三大运营商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联通正加快推进Cat.1的布局,同时模组厂商、芯片在内的产业链更是对其青睐有加。此外,政策层面也给予极大支持。

工信部今年发布《关于深入推进移动物联网全面发展的通知》,其明确提出加快推动2G/3G物联网业务迁移转网,以NB-IoT满足大部分低速率场景需求;以LTE-Cat1(Cat.1)满足中等速率物联需求和话音需求;以5G技术满足更高速率、低时延联网需求,引导新增物联网终端向NB-IoT和Cat.1迁移。

Cat.1的全称LTE UE-Category 1,是基于LTE网络的一种中速率物联网技术。它不是一项新技术,而是在2009年就已经出现的“前浪”,比现在炙手可热的NB-IoT还要早7年。

严格的来讲,Cat.1不是专门为物联网来定义的,它是最早3GPP为LTE手机终端定义的一个种类,而且是最低级的那个。Rel.8一共定义了5款LTE终端,分别为Cat.1到 Cat.5。

这5款终端分别对应着不同的服务等级。Cat.1作为“最低配”的等级,这十几年,基本上被“雪藏”,直到今年才一鸣惊人被重新“复宠”,并成为“后浪”,将在5G万物互联时代大显身手。

02.

Cat.1“复出”天时地利人和

通信网络的能力主要由覆盖、成本、功耗、速率、时延等方面组成,大致可分为高速率、中速率和低速率。2G通过成本、网络覆盖、语音、移动性、短信等方面的综合能力优势,在物联网领域发展较为成熟。

但随着通信技术的发展,通信网络不断更新迭代,各类新行业应用对通信网络的强化需求,2G/3G网络的承载能力进一步减弱,退出中国通信市场是大势所趋,海量物联网设备因此需要要寻找归宿。

根据早期行业规划,极低速率要求的应用用NB-IoT;需要较大速率的物联网应用则使用eMTC。

NB-IoT经历三年发展,凭借其更高连接数、更低功耗、更强室内覆盖的特性,逐渐被市场所接受并在能源抄表、智慧烟感、智能电车跟踪等领域崭露头角。但由于其速率和网络覆盖的限制,止步于部分行业应用。

eMTC的发展则不尽如人意。国内案例太少,可借鉴度不高,开发难度大。同时,其需要一定的基础设施,运营商现在的精力和资源主要是投入5G建设,很难有多余的资金投建eMTC。

在这样的背景下,Cat.1基于现有的LTE网络,完全复用现有LTE资源,不需要增加额外投资。而且,Cat.1芯片及模组的成熟度更高,成本非常低,能够在短时间内形成规模效应。

于是乎,Cat.1就在一夜之间被推上了前台,受到运营商、模组厂商、芯片产业链的追捧。

03.

在IoT市场将大有可为

Cat.1的“复宠”有其必然性,除了上述提到的低成本外,其还具有以下优点:

一是其移动性非常好,不会像NB-IoT一样受到小区切换的限制,能够达到100+公里/小时,满足一定高速移动需求;

二是Cat.1是LTE网络的一个分支,能够直接部署于成熟的LTE网络下,无须担心网络覆盖问题;

三是其支持VoLTE,支持语音业务。

说到这,各位看官可能会有疑问:Cat.1是否会替代现在炙手可热的NB-IoT?专家认为,两者是互补而非替代的关系。NB-IoT的速度更低,成本更低,主要覆盖1Mbps以下市场的需求,而Cat.1覆盖具有移动性、语音功能,上传速率在5Mbps,下载在10Mbps的市场。

目前来看,NB-IoT已经进入爆发期,Cat.1处于起步阶段。随着5G技术不断成熟,5G网络正加速普及,更多新型应用需要连接,两者施展的空间都非常大。

据Strategy Analytics报告,到2025年,全球蜂窝物联网连接数将增长到23亿,以30%的份额而言,Cat.1“板凳坐得十年冷”,等来了巨大的市场机会。

END

 向“通信信息报”投稿,请致信:txxxb2001@163.com,

稿件一经刊发,将根据文章质量,

提供千字200元-500元的稿酬。

其他合作、建议、新闻线索,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