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园诗话】 律诗分五律、七律,每首律诗八句,计四联,第一联为首联,第二联为颔联,第三联为颈联,第四联为尾联。 按写格律诗的写作章法“起承转合”,我们可将律诗的 首联叫起联:可以因事,因景或者直接破题写来; 颔联叫承联,主要是承接第一联; 颈联叫转联,可以转入主题情感的抒发,也可以继续由第二联细致描写; 尾联叫合联,是结语。 写律诗,要有中间的两对仗联作为支撑,这样,想写好律诗,写好中间的两对仗联就显得非常重要,可以说,两对仗联(承转联)写得好与坏,直接关系到律诗的成败。 毛泽东《长征》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 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 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中间这两对仗联写得非常工整漂亮,这就给这首七律增光添彩。 颔联写:在红军脚下,绵亘于江西、湖南、广西等之间“逶迤”的峰峦起伏的五岭,只不过像河里泛起的细浪;气势“磅礴”,广大无边的乌蒙山,只不过像滚动着小小的“泥丸”。 颈联写:红军巧渡金沙江、飞夺泸定桥。“暖”和“寒”这一对反义词是诗人的两个感情穴位。“暖”字温馨喜悦,表现战胜困难的激动;“寒”字冷峻严酷,传递九死一生后的回味。 写好承转联是写好律诗的第一步,那么,律诗的承转联该如何写? 根据诗的内容来说,诗一般有四种表现方式,分别是:写景、抒情、叙事、议论。律诗的中间两联(承转联)也多是由这四个部分组成,其实,律诗的中间的两联无外乎两种组合:一种是情景;一种是叙议。 承转联的表现手法大致有三种:一是全是在写景;二是移步换景;三是移思换景。 一、全是在写景。 如,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孤山寺北贾亭西,水面初平云脚低。 几处早莺争暖树,谁家新燕啄春泥? 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最爱湖东行不足,绿杨阴里白沙堤。 承转联:从耳中听到的,然后写到眼中看到的景物。这些景物正好串成了一副完整的画面。 李白《登金陵凤凰台歌》 凤凰台上凤凰游,凤去台空江自流。 吴宫花草埋幽径,晋代衣冠成古丘。 三山半落青天外,二水中分白鹭洲。 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承联写出了历史的沧桑,转联写出了山河的壮丽,定格成了一副壮阔的画面。 崔颢《行经华阴》 迢峣太华俯咸京,天外三峰削不成。 武帝祠前云欲散,仙人掌上雨初晴。 河山北枕秦关险,驿路西连汉畤平。 借问路旁名利客,何如此处学长生。 颔联写晴雨时的景色,这是写近景;颈联写想象中的幻景,描述华阴地势的险要和汉的形胜。 这个景物描写的顺序,是由全景远景,写到近景时细节描写。 二、移步换景 移步换景是根据感官所看到或者听到的去描写景物。 如,曹雪芹《香菱咏月》其三 精华欲掩料应难,影自娟娟魄自寒。 一片砧敲千里白,半轮鸡唱五更残。 绿蓑江上秋闻笛,红袖楼头夜倚栏。 博得嫦蛾应借问,缘何不使永团圆! 承转联的景物描写,由地上写到天上,由千里之外,写到身边。 陆游《临安春雨初霁》 世味年来薄似纱,谁令骑马客京华? 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 矮纸斜行闲作草,晴窗细乳戏分茶。 素衣莫起风尘叹,犹及清明可到家。 这是典型的移步换景。 曹雪芹《春夜即事》 霞绡云幄任铺陈,隔巷蟆更听未真。 枕上轻寒窗外雨,眼前春色梦中人。 盈盈烛泪因谁泣,点点花愁为我嗔。 自是小鬟娇懒惯,拥衾不耐笑言频。 这也是典型的移步换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