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名家随笔]黎化丨黎化片言之1056

 金秋文学 2020-09-24

[名家随笔]黎化片言之1056

作者:黎化

成语反弹,其实举的是一些逆向思维例子。

同样的事物,换一个角度,就会得出全新的解读。

打破思维定势,说来容易,做到却难。不信你试试!

反弹”有点厌了,估计微友们也读厌了。今再发两篇就转移吧——

成语反弹(四)

拔苗助长

吴国有一农夫,每年栽插完秧苗之后,都会花上十几天工夫把秧苗一棵一棵地向上拔一拔。这当然属于“拔苗助长”的蠢举。奇怪的是,他家每年的收成都比邻居要高。

人们感到奇怪,前来向他请教说:“宋人拔苗助长,结果颗粒无收,成为千古笑谈。你也拔苗助长,怎么就年年获得丰收呢?”

吴国农夫笑了笑,回答:“人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宋国那地方,土质粘性大,拔苗助长只能适得其反。而我们吴国土质松软,年年又台风肆虐。秧苗栽插之后,在其返青之际,适当向上拔一拔,可以促使根系发达,控制茎杆高度。庄稼既能充分吸收土中养份,又能增其抗倒伏能力。我种的水稻年年收成都比你们高,原因就在于此。”

邻人们听了,莫不叹服,纷纷仿而效之,果然产量大增。

愚公移山

面对横亘在门前的两座大山,愚公批驳了智叟的劝阻,壮志凌云,带着全家老少齐上阵,挖土的挖土,挑担的挑担,推车的推车,干得热火朝天。

住在山那边的智叟及其子孙们却选择了另一种做法:他们很好地保持了山的原生态,引来山溪,种树种花,在大山里饲养山鸡野猪,在山脚下办起“世外桃源”休闲农庄。地方政府借机大力扶持,修筑了盘山公路,八方宾客纷至沓来。山那边很快发展成为一座热闹的集镇。没人再想着往外走,相反,不少山外人也搬迁来此落户了。

若干年过去,愚公的子孙们吃尽千辛万苦,祖祖辈辈汗流成河,山依然还是那座山,不见损其分毫。

九泉之下,智叟再一次劝告愚公:“我们山里人,本就属于山的一部分;硬是想着要把山移走,那可真是愚蠢的做法呀!”

不幸,愚公就是愚公,根本就听不进智叟的衷告。他的子孙们也恪守着祖宗的教导,坚守信念,喊着口号,依然还在那里挖山不止……

——他们没闹明白:大山其实也是活的,每年每月都在不停的生长中。

2020.9.24 

文/黎化

编辑/王孝付

作者近照
作者简介:黎化,江苏南通人,一级作家,专业编剧。出版有长篇小说、报告文学、哲学随笔等著述十余部,和100多部舞台剧目,计1000多万字。

《金秋文学》™ 授权发布、转载请注明来源及作者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