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槐树街散文|武斌|与神农氏的对话

 槐树街183号 2020-09-24

与神农氏的对话

作者:武斌

编辑:老板娘   排版:兮兮

我兴冲冲赶到湖南的炎陵县,看到眼前青山绿水,真是人杰地灵。记得昨天还在茶陵县为了投茶陵到井冈山的铁路勘察投标的事情忙碌,今天就放纵在这样的山水间。

昨天会场上很多人,包括有我很熟悉的同乡贾社康先生。只听到招标方说:“这条地方铁路政治意义很重要,是服务革命老区井冈山的,你们的责任是重大的”。的确,一条铁路,跨越江西和湖南,连接着中国工农红军当年曾经战斗的地方,当然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

这片土地从远古到现代,一直有许多震撼人心的事情发生。我从房间出来,虽然是中午,气温还是很低,把头缩在上衣内,缓步前行。按计划先到茶陵的古城看看,明清的城墙高耸在江边,墙头还悬挂着大红灯笼,偶然想这就是故乡的平遥,故乡的乔家大院。可这不是,因为身旁流淌的河水足以佐证,故乡这时的河水已经冰封了。洣江之水如绿带飘过县城,南宋绍定年间铸造的“南浦铁犀”位于河流的右岸。这里因生茶叶而称“茶乡”,后因炎帝神农氏崩葬于“茶乡之尾”而得名“茶陵”。对茶陵的解读,也就是对炎帝的追思。既然茶陵处在“茶乡之尾”,那么炎帝陵就在附近,难怪我这几天思维混乱,因为我站在圣人的旁边。

炎帝应该是一个“部落世”的总称,炎帝的发祥地应该在现在宝鸡一代,但其活动区域很广,包括现在的陕西、湖北、湖南、山西、甘肃、山东、河南、河北等地。我理解一世、二世炎帝均生活于陕西宝鸡姜水之岸。炎帝在和黄帝的征战中,被战败,只有迁徙到湖南。八世炎帝生活于湖南株洲炎陵县,就是现在的炎陵县这个洣江环绕的地方,他和他的后人在这里生生不息,创造了辉煌的历史。

我没有管正在投的标,那是一种掺杂了会场下的金钱交易。我应该前往炎帝陵,看看我们的先祖,瞻仰他老人家。我现在的思想是混沌的,只有在圣人的面前得到醍醐灌顶,得到启迪。也许我得到圣人的保护,圣人也许被我的虔诚所感动,虽然我对投标心不在焉,但我还是中了,要在这片土地上工作,要在红军战斗的井冈山工作。当然,这都是后话了!

我的心就这样到了炎陵,我要和炎帝圣人进行一场跨越六七千年的对话。这是八世炎帝长眠的地方,在湖南省株洲市炎陵县城西19公里的鹿原陂。冥冥之中,是老天给我们了这场跨越几千年的对话。

湖南的炎帝陵在宋太祖乾德五年建庙之后,迄今已有千余年历史,随着历代王朝的兴衰更替,炎帝庙也历尽沧桑,屡毁屡建。之所以加上“湖南”两个字,是和陕西宝鸡的炎帝陵区别。人们为了怀念先祖,在他和他的后人生活的地方都建了庙宇。人们不会忘记这些贤德爱才民的君主们,他们以身作则,亲历躬为,成为三皇五帝之一。

听说炎帝陵每三年就要举行炎帝的祭拜大会,这种简单的周而复始重复,就是对先哲的追思。元代就有记载“见酃邑山水秀丽,人文尔雅,复命后致仕余干,元至治三年携子同迁酃邑康乐乡里二都”。这里炎陵古称酃县。这不是美丽的传说,这是真实的事情。如今的盛况不亚于当年,而且有过之而不及。

现在,站在炎帝陵前,面对他巨大的雕塑,我的思绪更加混沌不清。穿越了几千年,来到了他生活的时代。我是他后世的臣民,将和他进行一场“史无前例”的对话。我不知该说些什么?这是与一位伟人的对话,心里难免忐忑不安,只有在神农大殿前来回踱步,缓解自己紧张的心情。

“到此有怀崇始祖,问谁无愧是龙人”。

是啊,我是龙的传人,何必庸人自扰之呢?由神农大殿两侧的壁画有了和炎帝圣人的切入点,慢慢开始了我们这次对话。

我没有自我介绍,从左侧的第一幅壁画开始发问:

“您对后人评价您治麻为布,制作衣裳,使人类文明迈出了重大一步,有何感想?”

“我只是想我们能祛寒,只想我的子民能在丛林中安全奔跑,能区别于其他动物”炎帝平静地回答。

遮体取暖的衣服,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是多么寻常的事情。而在那个洪水肆虐,野兽出没的年代,显得特别重要了。衣服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取暖已经是最基本的功能,而作为礼仪的仪表就显得更加重要。炎帝时期制作衣裳,只有一个功能就是取暖,对于身体的保护也是其中的一个作用。不被坚硬的树枝划伤肌肤,不至于在狩猎中被凶猛的野兽伤到自己。这是时代给与炎帝的责任。所以对于我们现代人,衣服缺少礼仪的功能简直不可想象。

“您提出日中为市,首辟市场,互通有无,满足人们生活和生产要求,人们拍手称快,您做了一件开天辟地的事!”

“市场,是方便人们生产生活,这是无可置疑的。我们当时生产力低下,没有大的仓库来储藏所有的东西,一个人一般只能从事一种劳动,比如捕鱼,他撒网收获的鱼多了,又不能经过炎热的夏天。而自己又缺干柴等东西,于是只有通过自由市场来交换。就是你,也可能这样做。你说呢?”

市场,是物资流通的场所。对于我们现在处在大都市的人来说,狭义的市场为农贸市场、建材市场、水产市场、家具市场等专业市场,特别方便人,用钱可以换取你所需要的东西。对于乡村小镇的人来说,市场被定为一四七,二五八或三六九指定日期的交易市场。这对于我们现代人来说,早就习以为常,而远古年代,人们物资不够丰裕,就必须进行交换,是物与物的交换,是劳动与劳动的交换。人们在交谈中享受着丰收与交易的喜悦。

“弦木为弧,剡木为矢。您创造了弓箭,改善了狩猎工具,提高了生产了。人们称赞您的聪明才智,把您奉为圣人,您又如何看?”

我害怕炎帝先贤承受不了我连珠炮的提问,总试探着他的口气,好在老人一直很平和,朝我不放心的眼光摆摆手,好像在说,没事,大家就是坐在一起闲聊。多么平易近人的老人,多么和蔼的一位贤者,让人敬佩。

“圣人的称呼我承担不起,我只是尽我所能,和我的民众在一起,轻松生活,快乐生活,减轻大家的劳动强度。服务大家,我是快乐的。我就是这样简单生活。”炎帝娓娓道来。

在那个冷兵器时代,除了狩猎就是战争。弓箭的发明无疑推动了人类科学的进程。它的意义不亚于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瓦特发明的蒸汽机,更不亚于中国后来的四大发明。在那个时代,科学技术的词语还不为人们所提及,甚至于到后来的许多年。在当时,就是狩猎得到一条野羊,大家也要奔走相告。弓箭的发明无疑是有着划时代的意义,推动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我想,这种作用是影响深远的,而且促使以后各种狩猎工具和兵器的发明。

“始做耒耜,教民耕种。您解决了‘民以食为天’的大事,发明了早期的农具,教人民耕种,提高了效率。把这事拿到现在来说,您就是袁隆平,拥有500万元的政府奖励。”

此刻,我发现自己似乎就是一个记者,对获奖者进行追逐采访,第一时间得到他们的获奖感言。

“我不想获得政府的奖励,只想得到大家的认可。解决大家的吃饭问题,是我的责任,既然大家相信我,让我成为众人的首领,我就必须尽我所能,为大家服务。”

“民以食为天”这是一件天大的事,任何人都无法回避的问题。农耕在这个时期还处在萌芽状态,狩猎是人们经常做的事。完全不可否认,驯养野兽是比较成熟的事,但农耕并没有形成气候,因为种子还没有从野生的植物上得到筛选和提炼。简单的农具,无法开垦大片的土地,农具的创新就提到了议事的日程。再加上土地的低产,人们的劳动总是得不偿失。为了弥补这种巨大的反差,首先必须在农具上得到改进,一方面广泛开发荒地,另一方面要深翻土壤,得到更大的肥力,庄稼就长的比较好。所以农具在这一时期,作用是巨大的,功效也是特别显著的,就容易为人们所推崇。

不知不觉,我已经转到神农大殿右侧的第一幅壁画前,继续和炎帝老人交流。

“您遍尝百草,发明了医学,为中医的发展做出了贡献。您的后人根据您的实践把《神农本草经》编写了出来,您完全可以拿到世界性的医学大奖—诺贝尔医学奖。”

中医学的贡献,对中国人来说,有着特殊的意义。屠呦呦正是靠古代草药的记载,提炼出了青蒿霉素。在那个远古的年代,人们只能顺其自然,疾病夺取了许多人的生命。那时的卫生条件是特别差的,只有依靠人的抵抗能力。于是我们可以想象,那是一个怎样的社会。

说话间,神农氏打断了和我的交谈,因为一位部落的老人生病了,他的孩子前来问吃什么草药。

神农氏询问了他许多情况,就吩咐他去林中采一种药,就可以使他的病情得到缓解。看他耐心的样子,我大为感动。如果在我们现在,能有多少这样爱民如子的高官,更别提那些身处要职的人!如果大家都本着“当官不为民做主,不如回家卖红薯”的为官理念,和谐的社会演奏盛世华章。

真不愿更多打扰这位先哲,真不想让他因为我们的到来而费心。我们的谈话继续,聆听他的教导继续着。

“奖是应该得的,因为它代表了中国的荣誉。但奖是属于我们部落所有人,因为他们和我一起进行实验,就是为发现新的草药而死,我也是心甘的。”

“你们生活的时代是很幸福的,我们无法和你们比拟。但科学的进步,必然会破坏自然环境,破坏美丽的地球。人口的日益增长,让地球的承载力越来越小,总有一天像恐龙一样,在地球上消失。当然政府的廉洁,加上有效的调控,这一切会好起来的。”

我们的神农氏试验草药中毒而亡的!这是怎样的现实,翻越许多山峰而不知辛苦,食百草而为民,这就是我们的神农氏,一位受人景仰的中华始祖。

“作陶为器,冶制斤斧。您制作了中国最早的陶器,大大改善了人们的生活条件。出土的大量陶器,如果没有您,我们甚至不能了解那段历史,人们生活的现状。”

陶器是当时社会先进生产的代表,是最能体现人类聪明才智的劳动。它几乎主宰了神农时代生活,从祭祀到生产,从生活到劳作,占据着重要的地位。而神农氏的发明,就是这样贴合百姓,为人们所推崇。郭沫若《中国史稿》第一编第二章第二节:“陶器的出现是人类在向自然界斗争中的一项划时代的发明创造。”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为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做出了卓越的贡献,其中陶瓷的发明和发展更具有独特的意义。中国陶瓷的发展史是中华文明史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反应了中国历史上各朝各代不同艺术风格和不同技术特点。英文中的“china”既有中国的意思,又有陶瓷的意思,清楚地表明了中国就是“陶瓷的故乡”。

“生活总会继续,不能说离开了谁就能阻挡社会的发展,我只是一个符号,代表了当时的群体智慧,功劳还是我们整个部落的。”炎帝神农氏平静地回答。

“虽然您只是一个符号,但这个符号就是现在商标,是被打上了历史的烙印的。这个烙印具有很深厚的意义的,直到我们现在生活的时代。”

“削桐为琴,连丝为弦。先民在物质生活水平提高后,对精神生活产生了强烈的追求,在劳动时间中您发明了五弦琴,也叫神农琴,就是纪念您的。”

音乐是对生活歌颂,它来源生活,在生活中得到发展。有时它高于生活,是时代的畅想曲。但都是这个时代大发展的产物,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

“还是那句话,我只是一个符号,我们的部落是发明家,功劳是大家的,一切都是大家的。”

我们承认,任何新的创造,新生事物的出现,都有许多人的付出。但从人们日常生活总结并得到升华的只是少数人,就像神农氏炎帝。

“建造房屋,台榭而居。原先人们是没有固定的房屋,是一个以山洞、树林为居住的场所。后来,您根据鸟儿的窝得到启发,我们的人类也应该有个固定的场所,日出而作,日落而栖。这对于人们生活条件的改善,起到了很大的作用。”

房屋是住人或存放东西的建筑物。房屋是家庭的基体,房屋就是人类生存的寄托,在这里避开外界一切干扰,和自己的亲人享受着自在的生活。这种以房屋为本的思想深深的影响着中国,人们都为拥有自己的房屋而努力。现在我们对房屋的寄托和依赖比我们的古人强烈,对于房屋所起的作用却是模糊的。神农氏教人们建造房屋,也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了民生问题,另一方面一个行业也在悄然而生,那就是建筑业。在当今社会,这个行业正在进一步的扩张,也就是我们的房地产业。从这许多看来,房屋对于人们的生产生活,还是有着重要的意义。

“鸟儿都有了自己固定的家,我们就应该有自己的活动场所。一个族人一起生活居住的地方,有吃饭和工作的地方,这样家的意义才充分得到体现。大家每天在外面游荡,没有固定的落脚之家,家庭就没有任何的意义。庭就是庭院,家庭的含义就是拥有一个房屋。”听着炎帝神农氏老人的娓娓道来,竟然忘记了时间的流逝

八幅壁画,八个问题,涵盖了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些触及人们精神的层面,譬如“削桐为琴,连丝为弦”,都被智慧的圣贤老人一一作答。最后我又有了一个总结性的提问。

“您对社会和历史的贡献,被人们主要概括为这八个方面,您怎么认为?”我仰望着神农老人。

“评价太高了,我族人的前辈传给我们的经验,只是在我这里得到了发挥。”

“和您的谈话,让我受益匪浅”我起身向这位先哲敬礼拜别,向族人拜别。

“你们的时代物质生活很丰盛,但缺乏艰苦朴素,人们缺乏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物欲横流,腐化堕落,缺乏进取,你不能随波逐流啊!”

我满口答应了这位哲人,但我无言以对,回到现实中,依旧是一个普通的人。我只能去适应,活出自己的一种生活方式,也许这才是我所能做到的。

思想从时光的隧道中回来,“炎黄子孙,不忘始祖”,我又怎能忘记!

耳畔韶乐响起,眼前舞姿飘逸。我在其中,竟也跳了起来,随着众人弹起了神农琴。

         2017年4月12日写于成都家中

               2017年4月19-24日修改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