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槐树街周年庆|禹艳芬|恋上槐树街

 槐树街183号 2020-09-24


恋上槐树街

一生短短长长

相逢自思量

自从遇见你

余生皆是欢喜

作者:禹艳芬

编辑:雨柔   排版:涟漪

     槐树街183号,一个江湖味儿十足的名字,与它相识几近一年,细细想来,我只在上面发过两篇文字,一篇是《往事如烟》,一篇是《耕读岁月》,这样的“成果”,使我这个大大咧咧的人,在面对槐树街热情好客的老板婉清扬和老板娘夕夏以及客栈众多热情的客人时,多了一丝丝愧疚。
     初识槐树街,是一个意外,当时我刚刚开始迷上平台。一天饭后,在刷朋友圈时 “槐树街183号”这个特别的名字一下子就抓住了我的眼球,好奇心随之被提起。点开,里面恰好有一个征文活动,看着诱人的奖品,我的心蠢蠢欲动。旋即加了老板清扬美女的微信,稍加询问后,我就开始编造自己的参赛文。
     说句实在话,我当时对那个比赛只是抱着试试看的心理,我用两个小时的时间写了参赛文《往事如烟》,投了过去,心底怯怯的,因为那是我第一次写小说,心里没有底,怕稿子不过。果不其然,两天后,“异乡人”加我了,她说让我修改一下,心里掠过一丝凉意。我嘴上应承着,心里却在想:有什么嘛,我投别处去!
     那文因此被搁置了几天,看着“槐树街”每天更新的参赛文,心里很是不服气。于是,我把那个文字翻出来,添加了一个情节,修改了结尾,再次投了过去。三天后,文儿发出来了,我的心底一阵欢呼。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里,我做的事儿只有一件,那就是宣传文字。每天睁开眼睛的第一件事,就是把文儿放在朋友圈,然后再分别撒到各个群,以增加文章的点击量。
     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近一个月的努力,我的参赛文以2000多的浏览量,荣获了征文比赛的三等奖。颁奖典礼上,槐树街客栈里热闹非凡,那些认识的、不认识的文友们对我表示了真诚的祝贺。从此,我与“槐树街”结下了不解之缘。
     然而,因为流连在几个平台之间,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没有往“槐树街”发文。
     在“世界读书日”来临之际,我有了一个创作的灵感,根据自己的读书经历,写了一篇名为《耕读岁月》的散文,发到了老板的微信上,谁知却闹出了一个小插曲。
     我是一个急性子的人,虽说不是女汉子,却也差不离。稿子发过去几天后,没有收到回音,我以为那个稿子“流产”了,于是转投给了我们省的一个平台。然而,就在我转投的第二天,老板娘给我发来了微信,让我把作者简介和照片发在微信上发给她。我心里一惊,马上意识到“槐树街”采用了我的稿,这可怎么办?两个平台都要发,会导致在后面发的平台推发不了。

     我自己也在做平台,深知编辑文字的不易,在了解了“槐树街”可能要在家乡平台的前面推文时,我的心里有了一个主意:请“槐树街”把我弄白名单。我知道,这样做不是很地道,但是没有办法,只好硬着头皮找老板和老板娘商量。谁知,老板和老板娘竟是这般通情达理,他们在文字推发以后,设置了一个白名单,我原以为事情不会这样顺利呢。

     自此,我对“槐树街”更加敬重了,有事没事都会在群里“乱”一会儿,在和群里的客官嬉笑怒骂之余,除了老板和老板娘之外,我认识了好几个文友:异乡人、兮兮、飞鸟、琴心剑胆、莫总、六郎……我们在群里说着各自的故事,开着不同的玩笑,“槐树街”是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我喜欢“槐树街”,喜欢客栈里这些在文字的江湖里漂泊的朋友们,虽然江湖稍有险恶,但我坚信,只要我们住在客栈了,就不会被江湖里那些汹涌的波涛淹没。
     我爱你,“槐树街183号”!我爱你们,客栈里的各位客官!让我们在未来的日子里,携手同行!

槐树街183号,唯你,是我情之所钟


作者简介

禹艳芬,云南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执教于昌宁县第一示范小学。保山市作家协会会员,昌宁县作家协会会员,中国著名行走散文作家联盟成员,新媒体“行参菩提”“第五季微刊”签约作者,自媒体“茶乡漫话”创办人及总编。曾在《语文周报》《髙黎贡》《保山日报》和《千年茶乡》等报纸杂志上发表文章多篇,在多家网媒发表作品200余篇,其中散文《刺竹山情缘》被选编进《放歌昌宁》一书,《火塘·烟锅·小罐茶》和《茶市走笔》被选编进《五彩昌宁》丛书,多次参加征文比赛并获奖。最喜欢做的事情是“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 

槐树街183号    |    原创“客栈文化”

一个以客栈为主要出没场所的自媒体

自由与梦想:一起笑傲江湖

聚集江湖人士  听最精彩的故事 

欢迎成为客栈人

图片|网络

稿费联系微信号:13787493310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