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石头:整形医生做老板,该小做?大做?已经骑在老虎背上的整形医生老板如何破瓶颈,跨难关?(一)

 竞石频道 2020-09-24
枭雄曹操最强大的能力在于识人、用人、信人。

随着医美行业的蓬勃发展,这几年,大大小小的整形医院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

这些医院中,有些是大型投资集团追赶风口,有些是私人老板进场掘金,还有一些则是由整形医生自己开办的整形医院。

这些整形医生,大多技术水平不错,并曾在一些中型或大型整形医院做过骨干医生。曾经,他们被企业老板奉为座上宾,拿着优厚的年薪,当然,他们也用自己的高超技术给企业带来了可观的效益。

有些人对于一辈子当医生,过着这种平凡安稳的生活很满足,但是还有一些人,心里总有着些许不甘,不甘心这辈子只做个医生。

“我要创业,我想有自己的医院,我想自己当老板。”

“我能帮别人的医院赚到钱,也一定能帮自己的医院赚到更多的钱。”

“在别人医院也做了这么久了,开医院的那几招看都看会了。”

“我自己当医院的医生,可以保证质量,还可以省下请医生的一大笔开销,所以我的医院一定会赚大钱的。”

……

有一天,医生终于拿出自己全部的积蓄,如愿以偿投资(或与人合资)开办了一家整形医院,当上了老板,开始了他梦想中的赚钱之路。

 这些医生老板整形机构,如果是10人以下的小做模式,不管是否赚钱,或者赚多赚少,总体来说可控,问题还不大。

一旦进入30-50人的中型整形机构,往往就要事与愿违了。

医院各项开支居高不下,哪怕广告费已经提高到公司能承受的极限了,业绩还是难以有显著提升,一直在保本和赔本的边缘摇摆,医生老板每个月底看到财务报表就心惊肉跳,不知道是不是又要往里面贴钱了。

更为糟糕的是,为了省钱,也为了不把宣传费浪费在别人身上,医院是以医生老板自己做为宣传重点,有些医院甚至根本就是以医生的名字命名的,所以医生除了做手术,还要做老板,做企业的形象代言人。

在这样的医院里,医生老板往往自己独自承担了全部(或绝大部分)的手术。他没有时间娱乐,没有时间休息,没有时间陪伴家人,没有时间和朋友喝茶聊天,更没有时间出去旅游放松,甚至连谈情说爱的时间都没有。

除了吃饭睡觉,剩下的时间,他不是在忙着做手术,就是在忙着准备做手术(应付客户咨询)。他一单手术也不敢耽误,因为只要一停下来,他脑子里就会冒出财务报表上那些红色的赤字。

每个月高昂的运营成本压得他喘不过气来,为了保本,他不得不疲于奔命,繁重的手术让他精神疲惫,手术质量大不如前,企业的经营压力又使得他为了留住客户,不得不做一些自己并不擅长的手术。

最终,企业虽能保本或微有盈利,但却远非创业前想像的样子。

“为什么看别人的整形医院赚钱好象挺容易,可到了自己这儿,就变得这么难了呢?”

“现在比以前当医生的时候忙了好几倍,手术也做得多了好几倍,可是为什么最后到手的钱还不如当初做医生的时候多?

“什么时候才能让我休息一下?什么时候才能从这无穷无尽的手术苦海中解脱出来?

……

其实现在,有相当一部分医生开办的中型整形机构,都正在这样的困境中挣扎,恰如鸡肋,食之无味,弃之可惜。

 

关停或卖掉医院吧,心有不甘,毕竟自己曾付出了大量心血。继续开下去吧,又无法突破盈利的瓶颈,同时也无法摆脱每天做大量手术的困扰。

倒底应该如何做,才能让“整形医生开的整形医院”脱出困境,突破瓶颈,跨越难关?

就象这世上没有包治百病的万能药,同样也没有包赚不赔的生意。 

对于医生老板整形机构而言,不转型,半死不活地拖着,没有出路,看不到未来;转型,则意味着一次重大的抉择。

做为一个老医美人,一个做过小股东,大股东的投资人,我想我下面的这些思考,也许能对一些尚在挣扎中的企业,有所启示和帮助。

1、当老板,要会识人,会用人,会放心用人

这三点这看起来很简单,但又非常的不简单,需要极大的智慧。

就像毛主席,虽然具备极高的军事战略才能,但他从来不带枪,从来不直接指挥仗怎么打。

做为军事领袖,他只规划战略,不干预战术。

只管部署大方向,攻城掠地的目标,不干涉具体执行方案。

每个人有每个人的才能,每个人有每个人的长处,毛主席的才能在于战略部署,至于仗具体怎么打,交给彭德怀、林彪、刘伯承、粟裕等这些经验丰富的将军去就好了。

会识人,会用人,放心用人,这也体现了一个团队领袖的大智慧。

医院的老板的位置,就类似毛主席的军事地位,进行战略部署,指导战略方向,但是具体的战术执行过程,可以交由专业的军事指挥专家来实操。

2、开药方,就要对结果负责

我曾经在多家企业做过很长时间的企业顾问,相当于参谋、军师这样的角色。我能够清楚地分析出企业存在的问题,并为老板提供多种解决方案。事实上,我的方案也确实帮助了一些企业起死回生,或者成功地打破了企业的瓶颈。

但有一点,我以前从不做决策,我只给老板提建议,由老板自己去做最终决策。

原因是不想承担责任。 

最近我忽然想通了,原来的我,之所以害怕参与决策,其实是因为太爱惜自己的羽毛和名声。

给企业开药方,就象给人切脉诊病,即使是神医华佗在世,也难保证百分之百的治愈。这就是为什么古时很多医生看到疑难杂症患者就拒之门外,同样也是怕医不好病人反而坏了自己的名声。

我不参与决策,是怕决策错了之后,别人说:你看,这是黄峰做的决定。

而我想做诸葛亮和张良般的完美人物,怎么能出错?

最近我才想明白,以前的我,太懦弱,不敢承担责任。

就算是在演义小说里被神化了的诸葛亮,真实历史中也曾不止一次地犯错。

诸葛亮是一个被虚构和神化了的人物,我们谁也成为不了诸葛亮,但我想我可以退而求其次,做一个名声并不太好,却更真实的司马懿。

因为诸葛亮不能对结果负责,司马懿却可以。

所以第二点是,开药方的人,要对结果负责

3、转型,并不是“0+1”,而是“1+1+1......”

 很多人一提到企业转型,第一件事就是否定从前,包括否定从前的决策、成果和团队,我认为这是不负责任的。

现在要做的,不是“0+1”,而是“1+1+1......”

所以,如何保住以前的1,这一点极其重要。

当然,后面能加几个1?加几个新的1?就要看策划团队和企业大股东的能力和资源,看最终的执行力了。

所以,

如何保住以前的“1”?

如何放大以前的“1”?

如何放大医生老板的智慧?

如何执行医生老板的智慧?

如何放大原有团队的能力?

 ......

都关系到转型的成功与否。

也就是说,我们应该在保留原有整套体系(包括团队)的基础上,在尽可能不增加新的成本(或只增加少量成本)的基础上,为企业寻找到新的利润增长点(即1+1+......).

这样,既便转型结果不尽如人意,大不了退一步回到从前,对企业而言只不过多了一次尝试,并没有多大的损失,也没有伤筋动骨。

“1+1+......”方案极大地降低了企业转型的风险,同时给企业注入了新的生机和多种“复活”的可能,是目前“整形医生开整形医院”脱出困境上策之选。

然而这个方案能否执行到位,能否在业内创造出一个新的标杆和奇迹,第一要看医生老板是否能有枭雄曹操一般的胸怀和用人之道,第二要看项目策划和执行人的真功夫。

曾经有一个著名的教授医生老板问我:

“你觉得我更像曹操,还是更像刘备?”

“当然是文武全才的曹操,而不是刘备。

不过,曹操不仅自己能力极强,更重要的是他的用人之道……”

不过,像曹操,和是曹操是有很大距离的。

黄石头

2018年3月14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