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童蒙养正之身教 | 邵雅忠

 竞石频道 2020-09-24

黄石头·学习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智慧”系列之十七

《童蒙养正之身教

 春耕园 | 邵雅忠老师

下面我们聊聊“家有老人,有利身教”的话题。

以及在中国一句很有名的俗语——“家中有一老,就如有一宝”,应该怎么理解这句话呢?

(一)

清代著作《围炉夜话》中说,“百善孝为先”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孝道一直都是人们坚守的传统美德,一个家庭是否和谐美满,关键看这家人是如何对待长辈的,这是考验为人子女的一个重要道德准则。

孟懿子和樊迟御都先后请教过孔子,“什么是孝道?”

孔子的回答是,在父母活着的时候,“事之以礼”——尽孝道给父母多一些关爱和帮助,尊敬和爱戴他们;父母不在的时候,也要时常去缅怀他们,毕竟没有父母的培养和教育,就没有我们的今天。

尊老爱幼作为中国民族的传统美德,一向受每个中华子孙的认同。

(二)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智慧一直极其注重身教——言传身教、口授身传。

我们如何对待老人,自己的孩子也会学我们一样对待老人,所以我们一定要孝敬老人,这样是给孩子做一个好的榜样。

有一句俗语说的非常好,这句话是这么说的——“家有一老,如有一宝”

“家有一老”不难理解是什么意思,每个家庭都有老人,家里面的长辈往往给这个家庭的安定带来积极的作用,以他们丰富的阅历和人生经验,对后辈们的人生处世都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三)

“父母在,人生尚有来处;

父母去,人生只剩归途。

父母健在的幸福,很多人在父母在世的时候,往往感觉不到。

但其实,父母健在对每个儿女的精神上都会产生不可估量的心理潜意识影响。

(四)

家里有老人的幸福,在家庭团聚上也有着重要的体现。

传统文化里中国家庭是一个注重团聚和和睦的地方,逢年过节家里人都要聚在一起享受团圆的幸福和快乐。

在家庭团圆这一方面,老人的作用不可忽视,有了老人们的存在和号召力,后面的年轻几代人才有可能回家看望团聚。

“父母在,才有家。

我们很少听说每年过年去伯伯、叔叔家过年的,只有说去爷爷奶奶家,或者外公外婆家过年的。

也就是说只有老人在,才让这个家庭更有凝聚力和向心力。

一个家庭没有老人,团聚也就变得没有意味,都说四世同堂是一个家族最高的荣誉,这一点准没有错,四代人的智慧合在一起,家族的力量才会强大,子女们才更有归属感。

我们现在很多的文学和影视作品的价值观导向,确实有很大的问题,为了追求感官刺激,有意去夸大一些宫斗和家族内斗剧情和情节。

但事实上,我们纵观古今中外,任何大家族、大机构的早期崛起过程,绝大多数都离不开家族实力的帮助和支持。

(四)

赡养老人更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对儿女后代责任感的传承,有什么事情比言传身教更好呢?

假如你都不赡养自己的父母,又如何期盼你的女儿们将来赡养你?因为你就是他们心中衡量道德的标杆。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除了说老人在一个家庭里的重要作用之外,也在要求子女们懂得每个人都有孝敬老人,尊重长辈的这个责任。孝顺老人才不会让自己的良心不受到谴责,这是每一个子女都应该做的事情。

(五)

孝敬父母也是给孩子们一个榜样,一个示范,利于言传身教地培养孩子尊敬长辈的心。

每一个人都有成为老人的那一天,我们的所作所为孩子们都会学习。

所以说孝顺老人不仅仅是中华传统美德的要求,更是我们给子女的一个榜样。

其实如果孩子和老人生活一起,他们会观察父母是否孝敬老人,是否对老人感恩,这时候孩子也会模仿父母去尊敬老人和长辈的。

父母身教是对孩子最大的教育,比起口头上的教诲要有用的多。

(六)

“家有一老,如有一宝”,还有更加深刻的人生哲理。

家庭有老人,一定是有利身教的。

都说爷爷奶奶宠爱孩子会多一些,会溺爱和宠坏孩子。

事实上,自古以来,很少有说爷爷奶奶的爱,而把孩子害了的。

“养不教,父之过。

“做一个好孩子,第一筷子的菜应该夹给谁呀?”妈妈问。
“报告妈妈,第一筷子应该夹给爷爷奶奶!”小朋友乖声作答。

一家几代人生活在一起,一起教育孩子,关键在于父母的教育要有智慧。

对于孩子的教育,是需要群策群力的,家庭是最重要的一个群体。


老子说,“物极必反,乐极生悲。”

世间事,都没有绝对的的对与错。

任何事情走到了极端,对也变成了错。

“万物负阴而抱阳,冲气以为和。

阴阳平衡,调和极端是需要智慧的。

幼年养性

童蒙养正

少年养志

成年养德

(黄竞石.记录.2020.1.12)

※特别说明:

由黄竞石记录的“黄石头·学习 | 春耕园·邵雅忠老师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智慧》’”系列之十落笔于此,之十八将随后奉上。

以上文字仅仅作为学生黄竞石个人听课后复盘、学·习所做,并不完全代表邵雅忠老师的原话。
如果上面文字有记录错误,或者理解、延展错误的地方,还请联系微信:88148649修改或者删除。
中国人应该有
足够的文化自信

英国哲学家罗素也曾说:“中国至高无上的伦理品质中的一些东西,现代世界极为需要”,“若能够被全世界采纳,地球上肯定比现在有更多的欢乐祥和”。


英国哲学家、预言家汤恩比曾说,
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
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
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 英国汤恩比预言原文:
看完了老子的道德经,孔子的易经,汤恩比曾说:“如果有来生,我愿生在中国。”
进而他进行了详细阐述:
“19世纪是英国人的世纪,20世纪是美国人的世纪,到了21世纪,人类会因为过度的自私和贪婪而迷失自己,科技手段将会毁掉一切。加上道德沦丧,信仰疲乏,心灵空虚,世界必将出现空前的危机。要拯救三大生存危机,唯有中国儒家孔孟之道,和大乘佛法,所以21世纪是中国人的世纪。”)

黄竞石


黄竞石(学者

黄竞石,笔名黄石头。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研究学者,

小微企业市场化方向研究学者,

石岗国学院高级研究员。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