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末真实照片,县太爷衣锦还乡趾高气扬,图七京城公子哥娘里娘气

 凤城磊宇轩 2020-09-24

清末老照片,一位县太爷衣锦还乡的场景。两旁站满围观的家乡父老,县太爷坐着两人抬的小轿。师爷在一边跟随,毕恭毕敬。身后是肃静牌,青旗,蓝伞等仪仗队。前方鸣锣开道,一般是三到五下,铜锣敲响之后,再吹大铜角,如此相互交替,声闻数里。面对家乡父老,轿子上的县太爷趾高气扬,满足了其虚荣心,也让迎接的人群好生羡慕,这是祖坟曼青烟的事!

冬日里两位清朝妇女在闲聊。一位倚着木桩,额头露出大半,揣着暖手袋,很“豪橫”。另一位身材高大,面黑如锅底,一双三寸金莲格外惹人注目。相比唐装汉服,清朝的大开襟真是丑爆了,什么身材都凸现不出来了。

一对夫妻,面对镜头,小娘子好不害羞,面带桃花,坐在丈夫的腿上,这样幸福的镜头在清末的照片里很少见。二人很有夫妻相,女子应该是正妻,明媒正娶来的,一双三寸金莲也就格外的醒目!

清末时候的百姓,衣衫褴褛,连双鞋都穿不起。很多人在灾荒之年只能背井离乡,四处乞讨。看着他们单薄的体形,面黄肌瘦,病恹恹,难怪被称为“东亚病夫”。

八国联军侵华时的惨痛一幕,一个日本兵用一根绳子拴着义和团成员的辫子,在街上大摇大摆地走。清朝人赖以自豪的辫子竟然成了一根束缚自己的绳子。在八国联国侵入中国的时候,外国兵一共五万人,日本人就占了两万。在北京烧杀抢掠的时候,日本兵也是冲在最前面,烧杀劫掠最为疯狂。

集中关押的囚犯,这监狱也太简陋了。几名囚犯赤脚站着,脖子里还拴着一块几十斤的石头,太奇葩了。他们的眼神中透露着无奈与绝望。

京城的八旗后裔,中间的男子还提着一个小皮包,看着就娘里娘气。这些八旗公子哥柔柔弱弱,已经没有祖上最初的彪悍,虎背熊腰,身姿矫健更是无迹可寻。他们游手好闲,整日无所事事,不是提笼遛鸟,就是嗨吃嗨喝。老舍用笔记录了他们的日常生活:“他们创造了一种独具风格的生活方式,有钱的真讲究,没钱的穷讲究。他们在蛐蛐罐子,鸽哨,干炸丸子等物件上提高了文化,可是对天下大事一无所知。他们的一生像做着个细巧的、明白而有点糊涂的梦。”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