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利农集团获SIG数千万美元投资,通过“自营产地+后置仓”重塑生鲜价值链

 35斗 2020-09-24

近日,利农集团宣布完成数千万美元融资,投资方为海纳亚洲创投基金(SIG)。CEO马承榕向35斗确认,资金将继续用于水培种植基地和产地后置仓的建设,完善其在珠三角和长三角的业务布局。通过规模化基础设施矩阵、模块化种植体系、标准化的采后保鲜处理,重塑蔬果价值链,为新零售渠道提供稳定的蔬果供应链服务。

据悉,利农集团成立于2004年,是全国唯一集科研、种植、生产和加工为一体的农业运营商,拥有20个种植基地,集中在福建、广东等华南地区,涉及百余种品类。公司通过自营产地+后置仓的P2C 模式(产地直达货架)提高生鲜产品质量、流通效率,为永辉、朴朴超市、沃尔玛、大润发、元初等头部零售渠道提供标准化供应链服务。

“看天吃饭”的农业生产也有规律可循

上个世纪90年代,中国农业开始兴起反季节蔬菜。在冬天蔬菜生产淡季时,除了建造温室,“南菜北调”成了最主要的供应方式,种植户利用南方地区的气候、资源优势,满足全国尤其是北方地区的蔬菜需求。

千禧年以来,设施农业得到了大力发展。在这一趋势下,利农集团也大力推进设施建设,通过信息系统来制定种植计划,形成差异化的生产模式。“农业说是很没规律,其实也是最有规律的。我们通过收集农场面积、种植品类、销售情况、市场占有率等信息,分析出农场最适合种哪些蔬菜,供应量和成本大概在多少,以此来提高产出量和效益。”马承榕解释道。

2010年左右,随着消费者越来越注重安全、稳定的产品供应,电商新零售迎来发展新机遇。“中国农业最主要的问题,不是产能过剩,而是产出不均衡,所以才会出现农产品滞销的问题。”

利农集团蔬菜基地(图片来源:利农集团)

近几年,“产地直供”一直是生鲜电商企业的美好愿景,表示其对于供应链的服务需求不仅限于买和卖。然而小散农户无法满足生鲜电商在食品安全、品类和稳定性方面的需求,所以仍面临卖菜难的困境。马承榕认为,未来5到8年时间里,市场对于规模化种植和标准化供应链服务的需求会急速增长,以满足骤增的消费需求。

发展水培种植将会是标准化产品的核心

“得生鲜者得天下”已得到新零售渠道的共识。生鲜产品中叶类蔬菜的需求频次最高,但因为其高昂的货架管理成本、参差不齐的品质,也成为新零售渠道最“美好的烦恼”。

“就叶类蔬菜来说,我们认为水培蔬菜最符合未来发展走势。因为种植周期短、种植环境相对安全环保,能有效保证蔬菜品质,满足多样的消费需求。”

利农集团蔬菜基地(图片来源:利农集团)

然而,水培种植对设施和种植管理也有严格的标准。欧美发达国家的蔬菜种植,为了达到对温度、湿度、二氧化碳等环境变量的控制,会在设施上大力投入,一亩地的建设成本可能达到上千万。“所以即使引进了国外技术也要因地制宜进行改造,使水培种植的成本市场化,受众面才会更加广。”马承榕补充说道。

水培种植的核心点在于让种植过程模块化,才能方便一线工人的实际操作。利农压缩了种植流程,大体上可分为定植、采收、清园三个环节。其水培蔬菜产品现已投入大规模生产。

通过P2C 模式实现价值链重塑

据悉,利农集团拥有2万亩的种植规模,其中水培种植规模超过1500 亩。此外在福建莆田、泉州等地还拥有4 个大型产地后置仓,面向全国市场供应蔬菜。公司产品已覆盖华南地区头部零售渠道,疫情期间,销售额同比增长2-3倍,并持续增加其渠道影响力。

“此次疫情的发生,让中国生鲜供应链的弊端暴露出来。叶类蔬菜需要在短时间内完成采收,并及时降温杀菌,否则货架期会大大缩短。一般的产品从采收、流通、加工到终端货架需耗时3-5天,会让产品质量大打折扣。”马承榕向35斗说道。

利农集团蔬菜基地(图片来源:利农集团)

利农集团通过“自营产地+后置仓”的P2C 模式,稳定产能,快速响应渠道需求,在疫情期间所提供的果蔬产品占福建某头部生鲜电商叶菜总量30%以上,为第一大果蔬供应商。

P2C模式实现了全价值链服务,直通供需终端。模块化种植、集约化处理有效保证了蔬菜得到及时的保鲜,压缩约80%产地到货架的流通时间,延长产品货架期。

疫情影响下,农产品销售出现“冰火两重天”的情况。电商模式和到家业务增长迅速。以往70%蔬菜流通都以批发市场为主,疫情期间由于人流量减少、物流受阻等原因,导致上游农产品滞销,下游渠道供不应求。

疫情完成了生鲜到家业务的消费教育,也为蔬菜消费领域带来新的增量市场。未来,利农集团也会在战略布局上做出相应调整,在保持原有业务的基础上,完善供应链服务矩阵。通过标准化供应链服务,降低生鲜电商的履单成本、货架管理成本,稳定的品质服务新零售渠道的多样终端客户形态。

构建高效共赢的供应链生态圈

中国人口老龄化趋势越来越严峻,未来3至5年,农村劳动人口会更加紧张。不同蔬菜的栽培方式不同,对栽种密度、空气湿度的要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需要对种植过程做出准确判断,在标准化的流程框架上进行生产。

“对每个环节进行计件的定量化管理,将生产的季节、地区和品种规范下来,才能生产出标准化、格式化的成品。”

另一方面,利农集团积累了种植地区的病虫害、农药使用情况等大量数据,形成了自己的质保技术,每个农场都有技术总监对流程进行严格把控。

蔬菜分拣包装(图片来源:利农集团)

谈到未来的发展愿景,马承榕表示,“从长远角度来看,我们致力于成为中国蔬菜行业的标杆企业,领先的垂直一体化生鲜供应链平台。 短期来看,希望通过成熟的一体化设施为市场提供定制化的产品,在技术层面上推出农业整体解决方案,参与行业标准的制定。”

基于过去5年为生鲜电商平台服务的基础,利农集团接下来会通过扩大种植面积来布局全国市场,在华东、华北等地区,建立自己的水培蔬菜基地和后置仓,为当地新零售电商平台提供稳定、及时的供应链服务。

马承榕认为,想要在蔬菜流通这一赛道上跑出来,关键是要掌握高效的供应链。产业链下游以贸易为主,电商新零售增长快,而上游的种植发展相对较慢。供应链问题是所有电商平台都会面对的挑战,集约化、工业化的大型农场,对食品安全、品类多样性的把控,以及配套的供应链设施矩阵,这些因素缺一不可。

SIG机构观点

万亿生鲜市场中,生鲜电商增速最快,截至2018年市场规模达2000余亿并保持40%的年增速。经历过去数年鏖战,资本已完成新零售渠道在下游的布局,完善的供应链服务将为生鲜电商鏖战提供充足的弹药。疫情完成了生鲜电商的到家业务市场教育,未来下游的消费需求将会持续增长,并带动零售渠道对于供应链服务的需求。

早在2008年,SIG就参与利农集团融资,伴随着公司一路发展至今。本轮看好利农围绕种植基地+产地后置仓打造的P2C模式可以有效地赋能下游渠道的终端服务。

海纳亚洲是总部设在美国的海纳国际集团(SIG)的全资子公司,2005年进入中国,在过去10余年来聚焦中国互联网、消费等相关领域,已经投资了包括宝宝树、博纳影业、乡村基、康辉医疗、大麦网、今日头条、喜马拉雅、51信用卡、返利网、Musical.ly、闪送、威马汽车等在内的超过260家公司,并成功实现60余个项目的后期退出。

疫 情 专 题

农业供应链战“疫”启示录
疫情之下,中国奶业如何自救
复盘非典,温氏、隆平高科、北大荒、罗牛山等应对措施对当下有何启示
疫情3天吃掉10000份外卖,重庆火锅怎样爆单卖出近千万?
疫情下的7亿头猪和100亿只鸡,急于出栏却困守圈舍
防控疫情不误农时,农业科技企业如何助力备战春耕?
如果没扛过疫情,你还会选择创业吗?| 六位武汉创业者亲述
我巴不得疫情明天就结束
产供销受阻、新增量难寻,疫情下茶饮企业危与机
如何在疫情中”活“下来,餐饮企业的自救互助之路
疫情下的情人节,花卉行业还好吗?
疫情下菜篮子迎四大挑战,线上生鲜订单平均涨5倍,保持持续稳定供应是关键

近 期 推 荐

百年化工巨头如何大象转身?详解巴斯夫的农业创新之道
自热火锅因何而“热”
“两化融合”详解,超级巨头的非典型成长路
估值超130亿美元,美国版“美团外卖”提交IPO文件
农业传感器背后的千亿市场
李佳琦都在吃的“单身粮”,今年要卖4个亿


声明:本文来自35斗,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