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最后的封建王朝,满清给后人留下了一连串的疑案,也给清王朝十二帝的人生蒙上传奇的色彩。其中的顺治出家之谜,在民间广为流传,尤其清宫戏演绎颇多,神秘色彩浓厚,成为迄今仍无法定案的历史谜案之一。 公元1661年,清顺治十八年的大年初六,正当人们还沉浸在新年的喜悦当中时,宫中却传出了清世祖顺治皇帝驾崩的噩耗。 令人费解的是,《清世祖实录》里对帝国的最高统治者,顺治帝去世的情况,只写了短短11个字:“丁巳,夜,子刻,上崩于养心殿”。要知道作为入主中原的第一位清朝皇帝,顺治正值壮年,年仅24岁,突然间撒手人寰,不由得让人疑窦丛生。再加上一些文献和传说,有人认为顺治皇帝并没有“上崩于养心殿”,而是出家了。 野史与民间传说最广的说法是顺治因情而变,随着宠爱的一代名妓董小宛去世而选择遁入空门。据《清朝野史大观》记载,秦淮名妓董小婉,于明朝弘光末年,被掠到北京,入宫后,赐姓董鄂氏,专宠于皇帝。顺治十七年八月,贵妃董鄂氏病逝。数月后,顺治遁入五台山清凉寺,皈依佛门。为掩人耳目,顺治还精心设计了一个“病死”的假象,对外宣称驾崩! 史料也记载,其子康熙曾一年之内三上五台山,其后乾隆六次入驻清凉寺,并且曾拨巨款修建寺庙,民间怀疑,是不是跟顺治出家有密切关联? 又据《清捭类钞》记载,天台寺有一蜡制的僧装顺治像,头戴宝冠,身披黄袍,面目骨架与顺治画像十分相似。而康熙多次到天台山拜祭,或赐匾额,或赐金帛,证明天台山才是顺治出家之所云云! 更重要的证据,皇帝的陵寝,都是花费巨资经年修建,奇怪的是顺治帝的孝陵,竟然找不到顺治帝的遗体,一座陵寝空着不用,确实匪夷所思,让人不由不相信,莫非顺治真的是看破红尘,出家当和尚去了吗? 事实上,经过对各种资料的详细查找,我们发现,引得顺治悲痛欲绝的董鄂妃历史上确有其人,但却并非董小宛。董小宛是汉人,而董鄂妃出身于满洲世族之家,“年十八,以德选入掖廷”,备受宠爱。顺治十四年,董鄂妃诞下皇四子。次年正月此子不幸夭折,董鄂氏伤心欲绝,染病不起,于顺治十七年八月病逝,年仅22岁。顺治下令“辍朝五日。”又破例追封董鄂氏为皇后,并加谥后“孝献庄和至德宣仁温敬皇后”。可他还是难掩丧妻之痛,又亲自撰写“董鄂妃行状”的祭文,又命大学士金之俊写了《孝献皇后传》。 这是其一。 其二,清朝皇帝大都信奉佛教,但信奉归信奉,能否最终成为和尚,这可由不得他! 身为九五之尊,皇帝出家是极其重大的国事关系到祖宗社稷稳定!顺治即使是皇帝,如何能做到神不知道鬼不觉,瞒天过海,瞒过满朝文武天下百姓甚至包括其母,历史上著名的女政治家孝庄皇太后,这本身就是一件绝不可能的任务。 实际历史上,顺治皇帝曾与许多佛教高僧是好朋友,也确实曾有过出家的念头,曾经还找了佛门子弟茆溪森,请其帮助自己剃度出家。 可谁知1660年10月15日,得知这个消息后,有人下令要烧死茆溪森。顺治皇帝见状,只好取消了出家计划。 过了几天,孝庄皇太后劝顺治说,你如果出家了,和佛祖的关系如何处理?你是现在佛,佛祖是过去佛。现在佛不拜过去佛,两佛如何自处?如果不拜佛祖,又如何是真出家?修行在于修心,统治天下也是修行,并且是最大的修行,还是好好当皇帝吧。顺治无奈只能接着当皇帝了。 那他最终的结局如何呢? 我们综合各种史料大胆定论,公元1660年顺治帝恰遇其宠妃病逝,万分哀痛,在葬礼及道场的连番折腾下,本就身体不好的他最终身心俱疲、倒在了病床上。身体抵抗力严重下降,一种说法是顺治帝不幸患上天花,于次年二月驾崩。 时任翰林院掌院学士的王熙,在他的私人笔记《王熙自定年谱》中也加以佐证:顺治十八年正月初二,顺治帝突然病倒,而且病情有些严重。第二天,王熙就被召到了顺治帝当时的寝宫——养心殿。 正月初六的子夜时分,顺治帝再次把王熙召到了养心殿,表示:“朕患痘,势将不起。尔可详听朕言,速拟诏书... ...”顺治帝临终前,要求自己死后按照祖制火化,并且希望由佛家人员主持相关典礼。最终,顺治皇帝的尸体在他死后的一百天火化,由顺治帝生前最崇拜的佛教禅师,刚讲到的昂áng溪森主持。 据说他的尸体在火化过程中,在棺材里发出了鞭炮似的噼里啪啦的声响,跪在面前守灵的人大气都不敢喘,稍微安静以后,空中又浮现出一道斑斓的彩虹。 火化后,其骨灰盛于坛内,称为宝宫,于康熙二年葬入孝陵地宫。所以这也揭示了为何地宫不见顺治遗体的疑云。其中地宫中并不是空的,只是由棺椁变成了骨灰坛子而已。 喜马拉雅×今日头条:严禁剽窃,违法必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