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什么叫大体积混凝土

 建筑one 2020-09-24

【问1】

咱们国家规范定义大体积混凝土:混凝土浇筑的最小尺寸不小于1m的结构就视为大体积混凝土。但是在化工企业里,每个设备基础都符合这个规范要求!这些都按大体积混凝土规范要求施工,又不太现实!请问我国还有别的规范要求吗?比如说混凝土方量了?

【问2】

大体积混凝土定义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我就非常不能理解什么是最小几何尺寸?是长度?是宽度?是厚度?----谁能给我解释?

【答】

大体积混凝土的专门标准快出来了,到时候就有最正规的定义了。
根据《JGJ55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上,定义大体积混凝土为:
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尺寸等于或大于1m,或预计会因水泥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外温差过大而导致裂缝的混凝土
混凝土结构表面系数是用来判别大体积混凝土的依据
M=F/V
F:混凝土构建的冷却面面积(指外露可散热的表面面积)
V:混凝土构件的体积
M:结构表面系数

在长、宽、高(厚度)三个截面尺寸中最小的尺寸大于等于1米的混凝土构件即属于大体积混凝土。

定义大体砼的目的就是防止水化热对对砼质量的影响,是从实质上控制;如果从砼尺寸来界定,是一个表面现象,不能作为结论依据。

联系到我们的现实生活,有多少砼基础截面尺寸不超过1米的?同时季节温度的影响是不是对水化热也有较大的影响?因此,规范、手册定义大体积砼尺寸仅是给施工人员的一种狭义的提醒,不能作为直正意义上的定义,否则就失去了定义大体积砼的意义。

厚度只是一个尺度衡量,最重要的是控制内外温差,如果冬季内外温差大,厚度不大,同样会出现拉裂现象

大体积混凝土,英文是concrete in mass,我国《大体积混凝土施工标准》GB50496-2018里规定: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称之为大体积混凝土。

现代建筑中时常涉及到大体积混凝土施工,如高层楼房基础、大型设备基础、水利大坝等。它主要的特点就是体积大,一般实体最小尺寸大于或等于1m.它的表面系数比较小,水泥水化热释放比较集中,内部升温比较快。混凝土内外温差较大时,会使混凝土产生温度裂缝,影响结构安全和正常使用。所以必须从根本上分析它,来保证施工的质量。

美国混凝土学会(ACI)规定:“任何就地浇筑的大体积混凝土,其尺寸之大,必须要求解决水化热及随之引起的体积变形问题,以最大限度减少开裂”。

大体积混凝土一般在水工建筑物里常见,类似混凝土重力坝等。

区分是否大体积混凝土应从本质上考虑,为什么要对大体积混凝土的浇筑进行严格的控制,其原因应该是大体积混凝土中水泥产生的水化热不易释放,集聚于混凝土内部,导致混凝土内外温差大(规范规定不应大于25摄氏度),容易造成混凝土裂缝等质量问题。因此,我认为凡是经过热工计算,混凝土内外温差有可能大于25摄氏度时,都应该按大体积混凝土浇筑的控制要求进行控制。那些80cm之类的规定,只是一种简单的量化。本质是要保证所浇筑的混凝土不出现质量问题!

我现在做个工程,是个高层的箱形基础,底板厚度90CM,浇筑方量超过500立方!这个是否应该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来施工?!如果按照大体积混凝土来施工那是否需要测温?!请各位高手帮帮忙!!!!!

在水工上要求不一样,由体积和表面积的比值(M)来决定

我觉得还是应该有个量化的东西作为参照好些!这里面热工计算是个难点!

如果监理按照量化的尺寸来限定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也无可厚非,如果按照实际情况来确定的就必须预留测温孔,内部温度与混凝土体表温度(一般为大气温度),内外温差不大于25摄氏度,每两小时测一次。

截面尺寸为1000*1400的框架柱算不算大体积混凝土?

日本建筑学标准( JASS5) 规定:“结构截面最小厚度在800mm 以上, 同时预计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超过25℃的混凝土, 称为大体积混凝土。”

按照建筑学会标准(JASS5)的定义:“结构断面最小尺寸在800mm以上,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超过25°C的混凝土,称为大体积混凝土。”那么混凝土的浇筑方量与其定义就没有关系了吧

结构最小断面尺寸超过1m的就是大体积的了

面散热大于80公分,双面散热大于1米为大体积砼

记得看过一篇文章专门探讨过这个问题,结论是大体积混凝土主要是针对水化热产生温度应力,从而对混凝土产生破坏性作用,一般所说的1000mm,800mm只是一种直观量化的表述,并不是大体积混凝土的本质.

过去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是根据几何尺寸,主要是根据厚度定义的,国际上一般采用0.8m~1m作为界限。自80年代以后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有了改变,新的定义是:“任意体量的混凝土,其尺 寸大到足以必须采取措施减小由于体积变形引起的裂缝,统称为大体 积混凝土”,这是美国混凝土协会的定义。

在国外的标准就是最小立方尺寸大于1m的混凝土视为大体积混凝土,而在实际施工过程中,要根据施工速度,大气温度,混凝土的入模温度,计算混凝土内部温度,只要内部温度与表面温度,不超过25度就不是大体积

理论与施工的差别很大的,只要施工完成后,内部最高温度与表面温度不超过25度的都不是大体积

大体积混凝土的要从散热是否需要采取其他的辅助措施,大体积混凝土一般需要采取预埋冷凝管

最短边超过1m的就是大体积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的定义为一次连续浇筑体积大于1000立方米,厚度大于等于5米,中心到基础边缘大于2.5米混凝土.理论上,施工中,水化热引起混凝土内的最高温度与外界气温之差不超过超过25°C不会引起温度裂缝.

我新接触的一个工程,筏板厚600,预计一次混凝土700立米,硅酸盐水泥,C30,大概截面为26M*35M*0.6,水泥用量340KG,请高手算一下大概的内外温差,现在温度取22°

计算式不好打,希望能将就看懂吧。大体积混凝土新标准的温度差具体值已经取消,原本大体积混凝土定义的内外温度差有两个,一个是控制在25度内,近年国内电力行业一般按照控制在28度内,新标准制定后取消了具体的温度值,但测温表式还是严格按照这个要求来控制。

今天找领导签大体积混凝土方案审批表,好几个都问了同样的问题“底板400mm的算大体积混凝土吗?”我只能很无奈的回答他“这是监理要求的。”所以到底谁对谁错呢?没有一个准确的答案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