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地下构筑物设置后浇带相关问题?

 建筑one 2020-09-24


问题1

40米*20米*4.5米的雨水收集池底板垫层砼、池壁墙体砼、池顶板砼施工之前,在方案中是否需要设置后浇带?设置后浇带的依据?设置后浇带的作用?若设置按照40米的长度设置的间距是多少?设置多宽?长度是多少?

辩论1

长是40M,宽是20M,应该是不用设置。但是如果地质条件限制必须设置的话。一般设置后浇带的宽度为800mm或者1000mm都行;像这样的构筑物,后浇带的作用应该是沉降后浇带,也就是防止不均匀沉降导致构筑物底面、墙面、顶面开裂的。

辩论2

不超过50m的建筑可以不设后浇带。后浇带的作用是防止超过50米的建筑出现不均匀沉降。若想设置,可以在20m处设置800mm宽(中线每边400),通常。

辩论3

当设计较长矩形水池时,设计可采用后浇带或UEA加强带等施工方法来减少混凝土收缩产生的当量温差及不利温差。后浇缝的设置可避免部分不利的施工前阶段温差及混凝土前期收缩产生的当量温差,从而增大了构筑物伸缩缝的允许间距。考虑施工的难度,建议设计在后浇带垫层混凝土上设置凹槽,这样方便后期后浇带的清理,杂物等可弃置于四槽,冲洗也方便。当设计采用UEA加强带做法时,依靠加强带混凝土较大的膨胀应变,补偿两侧混凝土的温差应变。设计可通过对UEA掺量的调配,补偿混凝土的收缩,使混凝土收缩当量温差≤0,同样达到增大伸缩缝的允许间距目的。

辩论4

欢迎您留言和点击一个“在看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