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边框梁及引发的封闭箍筋位置问题

 建筑one 2020-09-24

【边框梁的定义】

边框梁是指框架边梁与剪力墙的特殊构造(其配筋很显然可以是两边都无板的形式,如楼梯间、电梯井等)是指在剪力墙中部或顶部布置的、比剪力墙的厚度还加宽的“连梁”或“暗梁”。边框梁虽有个框字,却与框架结构、框架梁柱无关。

边框梁(BKL)是指在剪力墙中部或顶部布置的、比剪力墙的厚度还加宽的“连梁”或“暗梁”,此时不叫连梁、暗梁而改称为边框梁BKL。

连梁是剪力墙中洞口上部与剪力墙相同厚度的梁,暗梁是剪力墙中无洞口处与剪力墙相同厚度的梁。边框梁虽有个框字,却与框架结构、框架梁柱无关。

【问题1】

剪力墙中边框梁、暗梁、连梁的区别?

【意见1-1】

1、位置不同

边框梁的位置在剪力墙中部或者顶部;连梁的位置位于两端剪力墙中间,与剪力墙平面内连接,跨高比小于5;暗梁的位置隐藏于混凝土墙内。

2、作用不同

边框梁和暗梁的作用是加强剪力墙强身的抗震构造;连梁的作用是连接墙肢之间从上至下的受力,承受两端所连接墙肢水平力作用下产生的剪力,是受力构件。

3、钢筋构造不同

边框梁的侧面纵筋位于箍筋内侧,暗梁和连梁的侧面纵筋均位于箍筋外侧。如下图所示:

4、宽度与剪力墙厚度的关系不同

边框梁的宽度一般大于剪力墙厚度,暗梁和连梁的宽度与剪力墙一般厚度相同。

【意见1-2】

剪力墙的边框梁BKL、暗梁AL、连梁LL都是剪力墙的组成部分。

边框梁BKL、暗梁AL是加强剪力墙墙身的抗震构造措施;连梁LL是连接墙肢之间从下至上的受力构件,它承受所连接墙肢在房屋水平荷载或地震水平作用下相对错动产生的剪力(是竖直方向的),所以它是受力构件。规范给它的定义规定连梁的跨高比不大于5.且不宜承受竖向荷载的梁。

连梁是剪力墙必须的构件。墙的厚度有限(因为它的竖向承载能力很高,不需要很厚),而承受水平荷载时,墙肢长度宜为厚度的8倍左右,太长,墙面就会扭曲,不符合计算模式的假定。所以,除地下室(需兼作挡土墙)外,上部的剪力墙必须分段(平面图上分段),用连梁连接。

边框梁是剪力墙顶收头,上面不再有剪力墙了,类似结构转换。

暗梁是一、二级每层标高处应加强的措施。

【意见1-3】

边框梁BKL、暗梁AL是加强剪力墙墙身的抗震构造措施;

连梁LL是连接墙肢之间从下至上的受力构件,它承受所连接墙肢在房屋水平荷载或地震水平作用下相对错动产生的剪力(是竖直方向的)。

所以它是受力构件。规范给它的定义规定连梁的跨高比不大于5,且不宜承受竖向荷载的梁。

【问题2】

下图中,剪力墙梁箍筋开口都是向下,是否有错?

【意见2-1】

参照(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第3册第33页)对封闭箍筋弯钩位置的要求,认为图集出错是吻合的!

确实不是规范、规程、标准的规定。是《建筑施工手册》第五版第3册中对封闭箍筋弯钩位置的要求。他的要求:当梁顶部或底部均无现浇板时(理解上部是墙或预制板的普通梁L),弯钩位置设置于梁顶部。

理解为LL、AL、BKL不包括在内。

【意见2-2】

提这个问题的人有点吹毛求疵

【问题3】

封闭箍筋弯钩位置应该设置在哪里?

【意见3-1】

第2条,梁封闭箍筋弯钩安装位置:

1、当梁顶部有现浇板是箍筋弯钩设置在梁顶;

2、当梁底部有现浇板时设置在梁底;

3、当梁顶和底部都无现浇板时,设置在梁顶;

4、相邻两组复合箍筋平面及弯钩位置沿梁纵向对称分布。

5、圈梁和柱的封闭箍筋弯钩在圈梁和柱的四周成螺旋状放置,因为这样可能应力会均匀些。

6、悬臂梁的封闭箍筋弯钩位置,采取的方法都是将弯头放在底部

7、基础梁和基础反梁的封闭箍筋弯钩位置可设置在基础梁四角的任意位置,开口箍筋弯钩位置宜设置在基础底板内。

【问题4】

上反梁箍筋弯钩是朝上还是朝下?

【问题4-1】

箍筋弯钩放在梁底。依据最新版图集12G901-1混凝土结构施工钢筋排布规则与构造详图(现浇砼框架、剪力墙、梁、板)2-5页第2点明确说明了,封闭箍筋弯钩位置:当梁底部有现浇板时,弯钩位置设置在梁底。

【问题4-2】

不管上反,还是下反只要是简支粱受力箍筋弯钓均在梁上部纵筋处。悬挑梁,基础粱在梁底部纵筋处。

【问题4-3】

现代的箍筋,都带135°弯钩且末端要求规定平直长度的封闭箍,没有哪本规范上有朝上朝下的规定!不过,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第5.4.7-3条要求箍口应沿纵向钢筋方向错开设置。

【问题5】

有人提出,柱封闭箍筋弯钩位置应沿柱竖向按顺时针方向顺序排布?

【意见5-1】

小编认为,这个答复同【意见2-2】

GB50666-2011《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第5章5.4.7的12345各条款,只要求错开,并未要求按顺时针方向顺序。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