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聊聊金井栏

 建筑one 2020-09-24

小编按:上篇文章里,我们聊聊倒垂莲。有网友来问,金井栏与大角图、倒垂莲有啥区别。小编学识浅薄,搜肠刮肚才写就了这么一篇粗文。毕竟是外行,让大家见笑了

【一】古诗词中的金井栏

[唐] 捧剑仆

青鸟衔葡萄,飞上金井栏。
美人恐惊去,不敢卷帘看。

      捧剑仆是咸阳郭氏之仆,大概是晚唐时人。他没有留下姓名在人间,只流传三首诗。作为仆人,“尝以望水眺云为事,遭鞭箠,终不改”(见《全唐诗》卷七三二“捧剑仆小传”)。其勤学如此,确实难能可贵。据说他所写的诗,当时“儒士闻而竞观,以为协律之词”。

  诗文直译:一只青翠的鸟儿衔着一串晶莹碧透的葡萄,飞上金碧辉煌的井栏上。美人一碰见,马上偷偷地躲在帘后静静窥看,不敢卷起帘来尽情欣赏,唯恐惊走了它。

       画面的背景衬以井栏上耀眼的金黄(小编猜测应该是富贵人家)。青鸟和金井栏这一组合形象,优美雅丽,活泼动人,跳跃着生命的活力与欢乐,可以说象征着一种自由幸福的生活理想。

       也有宋朝词人黄升写道:砧声齐。杵声齐。金井栏边败叶飞。夜寒乌不栖。风凄凄。露凄凄。影转梧桐月已西。花冠窗外啼。

       这一首词读起来令人凄凄惨惨,半夜捣衣,声声传耳。但这户人家又有梧桐,又有花冠,败落的树叶在金井栏遍飞舞,小编猜测应该是家道中落。

【二】古建筑中的金井栏

      从上文可以看出,无论是富贵人家,还是家道中落户,或者是贫苦人家,家里都有一道金井栏。这也从一个侧面说明古建筑中确实大量存在金井栏。

      那么,金井栏是什么东东呢?

      今人可能不太理解。莫非是一道栏杆?莫非是游廊下的护栏?还是水井边的一道围栏?

      《晋书·四夷传·林邑国》:“女嫁之时,著迦盘衣,横幅合缝如井栏,首戴宝花。”

      《西游记》第五三回:“那道人伏在井栏上,被大圣喝了一声。”

        郭沫若 《南冠草》第四幕:“﹝ 夏完淳 ﹞盥漱已毕,走出井栏。”

      从这里可以看出,井栏不仅在古代大量存在,家家户户的生活都围绕井栏展开,无论是洗漱、盘衣、化妆,捣衣等都在井栏边展开。可以说,古代的井栏不仅仅是家园的象征,也是精神的寄托。

      《乐府诗集·舞曲歌辞三·淮南王篇》:“后园凿井银作床,金瓶素绠汲寒浆。”这里我们可以看到,井栏居然还是一张床。当然古代的床和现代的床不一样,古代的床不仅可睡、可坐、可作书桌、可做饭桌,功能比东北大炕强多了。

       李白《洗脚亭》诗“前有吴时井,下有五丈床”,言井下有床,床即指井架,井栏为井架在地表之延伸,两者实为一体。

      所以说古代的井栏含义十分丰富,不仅指室外的水井围栏,也包括室内的银床。

【三】围棋中的金井栏故事

      记不清看的哪本书中,有这样的一段叙述,是说建国前“金井栏”趣事的。

      故事发生在中日围棋交流的早期,那时两国围棋水平差距甚大。1918年秋,日本著名棋手广濑平治郎六段——当时六段很稀罕的说——访华。此人棋力在高部道平之上,把中国当时的一流棋手均打到了让3子!由于其杀路甚为凶悍,且对局和课徒态度极为严峻,故人送绰号“独眼龙”。我国一位围棋国手汪耘丰与其对弈,。汪下出了“金井栏”的变化,最后让不识此套路的日本围棋名手输了棋。

      因汪著有《问秋吟社弈评》,故谓之“秋翁”。棋史专家徐润周先生也有诗云:“平生快事问秋翁,金井栏赢独眼龙。”

      如图:黑从10着开始连续弃子,最终死了12个!但却把白棋牢牢封在角内,白的那二十五六目实地是远远无法和黑棋雄壮的厚势相提并论的。最终广濑大败。

      这定式是中国土生土长定式,估计从完整来看这定式不亚于大斜、雪崩的复杂度。日本人不识数,也是情有可原。

      在宋代和明代的棋谱中,一间低夹的下法是非常常见的。
      从而产生了大角图,金井栏这样的定式。
      实际上都是大同小异,不过古人都给他们起了艺术化的名字,
     这些定式太过复杂,到了清代逐渐减少了。

【四】围棋古谱中的金井栏变化

     金井栏与大角图到底有啥区别呢?小编特意翻书查看了一下。

     金井栏大致有飞下和从星位靠下2种类型,变化的确非常复杂,应的稍有不慎很容易崩掉,属于超级飞刀一类吧。各类古棋书上都有介绍。

1、秋仙遗谱 ,发现这就是完全不同的两个定式。

图1是大角图

图2是金井拦
很明显是两个不同的定式。

2、过百龄主要负责编辑的仙机武库中的分类与上面分类相同。

3、商山奕谱中两个定式,与上面的分类方法完全一样

4、秋仙中其他定式,与这两个定式都很像,但都有不同之处。

5、《弈学会海》的六个变化

      今天就写到这,读者朋友记几个招式,到网上去练练快棋吧。

【五】棋艺杂志金井栏专题文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