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当众被扇耳光后,“妈妈,你赢了,我把命还你!”

 勿枉勿忘 2020-09-24
被当众打耳光是一种怎样的感受?
在武汉江夏区一中,14岁男生张某锐,在学校走廊被妈妈当众扇耳光!
男孩被打后,选择了跳楼自杀,因为伤势过重,经抢救无效后死亡。
视频只有短短的57秒,可视频的每一秒都让人看得后脊发凉。
事情的起因是张某锐在教室与另两名同学玩扑克牌,班主任把三名同学的家长请到了学校。
得知原因的张某锐妈妈,怒气冲冲地走向倚靠在走廊的儿子,一巴掌扇在他的脸上。
失去理智的妈妈又死死地掐住了儿子的脖子,抬手又是一巴掌。
妈妈被路过的老师拦阻离开,只留下张某锐一个人怔怔地站在原地。
走廊里学生人来人往,显然是学校的课间活动时间。但那一刻,又像是静止一样。
张某锐沉寂了两分钟后,翻过走廊的围墙,纵深一跃,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有人说,孩子太脆弱了。
也有人说,是孩子没有受过什么委屈。
评论中有个网友的评论被点赞4.5万,他的评论一语中的:
孩子跳楼不可能是因为两个巴掌,被打只是导火索。
家长把孩子当成宠物养,管吃不管教。
深以为然。
毁掉一个孩子最快的方式就是让孩子当众出丑,打他、骂他,贬低他!

1

在孩子的世界里
死亡是最简单的事
让人窒息的视频中,有个细节引起了众多网友的注意。
在张某锐第一次被掌掴时,他略有躲闪,但第二次已经漠然地站在原地,心如死灰地低下了头。
任由妈妈指责,谩骂,用力戳自己的脑门,没有丝毫反抗。
张某锐站在原地,双腿微屈,攥紧拳头,然后愤然转身,选择跳楼。
隔着屏幕都感受到张某锐在思考后,选择告别世间最后的决绝。
张某锐的妈妈一定后悔了吧,没想到儿子的生死,竟然把捏在自己的手中。
其实,教育孩子的方式有很多,纵使孩子犯了错,也要注意方法。
正值青春期的孩子,最在乎的是自己的脸面。
当着众多同学的面,让他失去了颜面,孩子就会以死维护自己的脸面。
父母不恰当的管教方式,恰恰成了压死孩子的最后一根稻草。
有人说,既然死都不怕了,还怕什么?
当孩子选择死亡的时候,一定是感受到了比死亡更痛苦的事情。
这让我想起了一个被妈妈扒光的男孩。
在重庆,11岁的男孩因为没有写完作业,被妈妈在公交车上当众扒光了衣服。
男孩又羞又愧,面对着一车陌生人投来的异样眼光,无助地发抖。
妈妈在扒光儿子后,把男孩丢在了公交车上。
有个网友说:孩子恐怕以后再也不敢坐公交车了吧。
诚然,这将成为孩子一生中最难以忘却的梦魇,挥之不去。
心理学家武志红说过:孩子眼里的世界,和大人眼里的世界,往往是大相径庭。
父母企图通过按照自己的方法去改变孩子,训斥孩子,往往会把他们逼入绝境。

2

比死亡更可怕的
是日日面对诛心的父母
中国儿童自杀报告的数据显示,在中国,每年约有10万青少年死于自杀。
每分钟就有2个人死于自杀,还有8个自杀未遂。
中国是世界上儿童自杀第一大国,这样的数据让人震惊。
电影《雷霆沙赞》中,头号反派人物希纳瓦博士,他从一个天真可爱的小男孩变成了一个杀兄弑父的杀手源于父亲对他的语言暴力。
你怎么那么不懂事!
你怎么这么笨,这么简单的题都不会?
这么点小事都做不好?
看似简单的话语,却是伤害孩子最大的利器。
知乎上,有一个故事,讲的是,一个医生复诊患抑郁症的孩子。
当小孩在看书时,医生夸赞:“这孩子真用功。”
谁知,母亲紧接着说了句:“用功?假用功!”
言语里的鄙夷嘲讽都在贬低孩子,听完后,医生急得直跳脚:“又说了,又说了......”
医生们辛辛苦苦把孩子的心理问题救回来,家长一句话,就全部前功尽弃了。
看完故事,真的很无奈,无论怎么叮嘱父母,他们还是忍不住去讥讽,伤害孩子。
其实生病的不是孩子,而是无药可救的父母。
他们不知道的是:这种负面的情绪体验会刻在孩子的记忆里,长期反复的次数多了,会成为情绪反应的基本模式。
孩子一旦受到相同的刺激,就容易被情绪支配,摧毁自己。

3

没有不值得爱的子女
只有感受不到爱的孩子
教育家赫尔巴特曾说:“孩子需要爱,特别是当孩子不值得爱的时候。”
可没有不值得爱的子女,只有感受不到爱的孩子。
当父母对孩子表现出冷漠和厌恶的情绪时,他们会开始憎恨自己,因为害怕失去疼爱,缺乏安全感,所以会出现负面情绪。
◇拥抱那个情绪失控的孩子,他在求救
研究表明,我们大脑中的杏仁核是“情绪调节器”,在2-3岁开始发育,6岁达到顶峰,之后并不会停止,直到21-22岁趋于完善。
在情绪方面,杏仁核负责产生恐惧,悲伤等负面情绪,并进行编码和储存。
6到16岁的学生,有负面情绪或遭受重大刺激时,连同对事件和语言的恐惧都会变成一种情绪记忆。
当他们下次再遇到类似的事情时,杏仁核就会被激活,释放出原本恐惧的记忆,会再次受到惊吓。
所以面对孩子做错事时,尤其是青春期的孩子,我们应该学会拥抱孩子,接纳他们的情绪,帮助孩子冷却冲动,避免过激的行为。
◇背后教子,保护自尊心
《以家人之名》中的李尖尖因为保护凌霄咬了朱鹏的胳膊,于是朱妈妈拉着儿子来质问李爸爸。
面对女儿打架,李爸爸没有当面训斥尖尖。
等朱妈妈走后,李爸爸才对气鼓鼓不吃饭的尖尖说:“你咬人对啊?你属小狗的啊?”还罚了尖尖只能吃蔬菜。
敢闯祸的尖尖无非是仗着爸爸的宠爱,胆大妄为。
而李爸爸也宽容又理智的保护了女儿的自尊心。
心理学家认为:“自尊心无可避免地会影响儿童的适应能力,低自尊的儿童比较容易感到无助、焦虑、自卑和不快乐。”
所以父母在指正孩子错误的时候,也要注意保护好他们的自尊心。
◇帮孩子一起解决问题,比责骂管用
今年刘潇阳以692分被北大录取,谁能想到他曾经是个有网瘾的少年呢?
刘妈妈说,儿子曾在上初中时迷恋过游戏,她虽然焦虑但也没斥责孩子,而是耐心地帮孩子戒掉网瘾。
幸好,通过家人及时地教导,和自己的自律,经过几个月的努力,刘潇阳把心思重新放到学习上,才有了今天的好成绩。
写在最后:
作为父母,我们帮助孩子疏导情绪,解决问题的时候,既要及时、坚定地指正他们的错误,引导其正确的方向。
又要让他们知道,父母爱他们原本的样子,并且会和他们站在一起,面对困难,跨过坎坷。
教育家李彦芳曾建议父母:执握“爱”的权杖的家长们,千万不要“滥用”你们的权利,一旦使用不得当,将会是孩子一生的悲剧。
所以,
我们能赞扬孩子的时候,莫贬低打压;
我们能帮助孩子的时候,别袖手旁观;
我们能给予爱的时候,不恶语相向。
做一个能接住孩子的父母,养育一个活泼可爱的孩子,毕竟子女是我们的亲人,不是仇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