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常识演练(七)

 秋琰 2020-09-24

01



01

下图是妇的甲骨文,画的是女子拿着一样物品,他拿的是什么?

A 芦苇 B 扫帚 C 鸡毛 D 扇子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妇是指已婚的女子,在甲骨文中,右边是“帚”,左边是“女”,从女持古文形体扫帚,表示洒扫。



02

人们把分取非法利益或插手分外的事情称为“染指”,这个词来源于哪里?

A 用手指蘸别人的汤

B 写字时沾染别人的笔墨

C 采摘别人家的花瓣染指甲

D 偷盗别人的画作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A

典出《左传》:郑灵公请大臣们吃甲鱼,故意不给子公(公子宋,郑国贵戚)吃,子公很生气,就伸出手指蘸了点汤,尝尝味道走了。



03

古人用两臂张开作为长度测量的标准,“寻常”一词就起源于此。其中“寻”为几个人两臂张开的长度?

A 一个 B 两个 C 三个D 四个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A

 寻,古长度单位,七尺为一寻。中国古代的一种长度单位,两臂为一寻。

拓展:

(1)寸。距离手腕一寸长的部位为“寸口”,简称“寸”,长度单位“寸”就是古人根据这一距离来确定的。“寸”在长度单位中是较小的长度单位,因此又引申出“极短”或“极小”的意思。如“寸步难行”的“寸”,就是比喻“极短”的意思,还有“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这里的“寸”都是短小的意思。

(2)尺。尺的长度是伸开右手,张开拇指与食指后其间的距离。许慎则认为“尺”是在“寸”的长度基础上确定的。《说文解字·尺部》:“尺,十寸也。”一尺等于十寸,所以尺大概是二十厘米到三十几厘米的长度。

(3)寻、仞。“寻”也是古代的长度单位。《说文解字·寸部》:“度人之两倍为寻,八尺也。”这是说“寻”相当于一个人两臂张开所示的长度,一寻等于八尺,大概是一米五六到两米四五的长度。《说文解字·人部》:“仞,伸臂一寻。”说明仞和寻的长度是一样的。

02



04

中国是农业社会,许多现在常用的成语都受此影响,下列成语完全与农作物无关的是?

A 脱而出 B 锋毕露 

C 出类拔 D 良不齐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C

颖是指稻、麦等禾谷子实带芒的外壳。

芒是指某些禾本科植物(如大麦、小麦)子实的外壳上长的针状物。

莠又叫狗尾草,因该植物的穗形像狗尾巴,而得名。我国各地均有分布。为常见主要杂草,发生极为普遍。秆疏丛生,直立或基部膝曲上升。主要危害麦类、谷子、玉米、棉花、豆类、花生、薯类、蔬菜、甜菜、马铃薯、苗圃、果树等旱作物。



05

下榻指的是客人来家中住宿,我们常指的“下榻”最初指的是什么?

A 睡到地板上 B 睡到客栈里

C 把床放下来 D 睡醒后下床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C

下榻就是把床放下。据《后汉书·徐稚传》记载,东汉时期豫章郡的高士徐稚知识渊博,品德高尚,郡太守陈蕃对他非常敬重[汗]。陈蕃第一次将徐稚请到家里时,两人相谈甚欢,到夜晚仍意犹未尽。后来,陈蕃在家里专门预备一张床接待徐稚,平时他把这张专用床挂起来,徐稚来了便把床放下来留徐稚住宿。

山南水北为阳,因此洛阳是洛河的北面。



06

在我国古代,古人对颜色的研究就已经很透彻,并有相关的别称。下列哪一个选项中的两个字表示的颜色不是相同或者相近色?

A 茜 绯 B 缟 绛 C 皂 黔 D 黛 黝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缟是古时一种没有染颜色的白丝织物。绛的本义为大红色。

茜与绯是红色。

皂与黔是黑色。

黛与黝是青黑色。

Spring comes

03



07

 “楷模”现在一般用来指榜样和模范。最初它是用来指什么的?

A 模具 B 碑文 C 书法 D 树木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D

“楷模”一词的由来,出自北宋人孙奕在其所编著的《履斋示儿编》一书的卷十三中说:“孔子冢上生楷,周公冢上生模,故后世人以为楷模。”这两种树都因生长在圣贤的墓旁,其形状与质地又为人们所喜爱、钦敬,所以后人便把那些品德高尚、受人尊敬、可为师表的模范榜样人物称为楷模。



08

甲骨文“即”的右边是一个跪坐的人形。“即”字的本义指的是什么?

A 演奏乐器 B 准备吃饭 

C 接受惩罚 D 祭祀祈福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B

即最早见于商代甲骨文  。即的古字形像人靠近食器准备就餐,本义是就食。



09

每逢选举、投票表决的时候,现场监票、唱票和记票的人最常用的一种计数方法就是用“正”字计数,这已经成为人们的习惯。那么“正”字计数法最初源于哪种场合?

A 军队统计士兵数 

B 客栈统计住房数 

C 考场统计考生数 

D 戏院统计观众数

点击空白处查看答案

答案:D

这个简单易懂的方法是从戏院司事们记“水牌账”演变而来的。清末民初,上海的戏院俗称为“茶园”。它有个正方形的舞台,楼上的座位被称为“花楼”,左右偏座被称为“包厢”。楼下正厅是达官贵人预定下 的,他们携带娇妻美妾来看戏,为了让自己贵气外露,不与那些“下里巴人” 混杂,这些人的座席前有八仙方桌;而下等的座位只有条凳长桌,看戏的人可以喝茶听戏。那时剧院还没有门票出售,就让“案目”(服务员)到门口去招揽客人,每领满5位人坐,司事(记账先生)就会在黑板上写一个“正”字, 并标明某案目的名字,再由案目负责计数、收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