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粽叶飘香端午节

 青衿说 2020-09-24

淡淡棕叶香,浓浓世间情,根根丝线连,切切情意牵,每年的农历五月初五,是中国传统的节日——“端午节”,又称端阳节、五月节、端五、等等。虽然名称不同,但各地人民过节的习俗是相同的。端午节是我国有二千多年的习俗,每到这一天,家家户户都悬钟馗像,挂艾叶菖蒲,赛龙舟,吃粽子,饮雄黄酒,佩香囊,随着端午节脚步的临近,为了增进同学们对中国传统文化的了解和兴趣,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习俗,从小培养孩子们的爱国主义情感,端午假期里,追梦中队的同学们与家人开展了“迎端午包粽子”活动,与家人一起感受了这个中国特有的节日,增进对传统节日的传承。

活动中,家长与小朋友一起折粽叶、填糯米、裹叶子、扎线……一道道工序有条不紊地进行着,忙得不亦乐乎!“把叶子稍微沾点水,这样它们就自然粘合在一起了,然后放进去糯米,蜜枣,现在像这样把粽子变成一个圆锥形.......”在家长们一步一步的细心指导下,孩子们迫不及待的行动起来。在大家辛勤的努力下,一个个形态各异的粽子跃然出现。

粽子,古书也写成糉子。粽子古代叫角黍,它跟现在粽子是不一样的,最开始粽子是用黍子做的,是一种黏米。后来我们基本不种这个东西了,我们现在都用糯米来做了。粽子是端午节最具代表性的时令食品,表示的意思是顺应季节变化和帮助季节的运转。农历五月是北方黍子成熟的季节,用新熟的黍子做粽子(角黍)正好代表着新季节。所以,粽子可能起源于北方。

明清时代至今,全国各地基本都保持着这一习俗,以至于端午节得名“粽子节”。因为目前端午吃粽子仍然流行全国,基本上家喻户晓。北方地区的粽子基本都是甜味的,用料是糯米,或者糯米加豆沙,或者红枣。外包棕竹叶,或芦苇叶,用叶条或五色线捆扎。蒸煮之后,蘸白糖食用。江南地区既有白粽子和豆沙馅的甜粽子,也有肉馅的咸粽子。浙江嘉兴、广东广州均如此。而且,北方只在端午食用粽子。而广州则是四季都吃。

当吃粽子成为习俗固定下来的时候,人们创造了各种传说故事来说明它的起源和意义。其中主要是关于屈原的传说。屈原是战国时代楚国的大臣,忠君爱国,但是却遭楚王流放,最终自沉汨罗江而死。楚国百姓一直纪念屈原,按照晋人王嘉《拾遗记》的说法,屈原死后,楚人把他崇拜为“水仙”,水中的仙人,建立祠庙祭祀他。

通过此次活动,既丰富了孩子们对我们国家传统文化的了解,又锻炼和发展了动手能力,大家都真正感受到了端午浓浓的节日气氛。一位学者说过:“许许多多的习惯,凝结成一个传统,许许多多的传统沉淀为一段历史。”端午节作为一种民族习俗,一种历史传统,承载着中华民族文化的流转变迁和先民们对人生的思索与追求。端午节从战国时代起源,到现在已经两千多年了,是中国一个非常古老的节日。过端午节,家家户户的形式不一,有的会祭祀祖先和神明;有的会制作美味可口的粽子;有的会佩戴艳丽夺目的五彩丝;有的会参与激情飞扬的龙舟竞渡;还有的会效法古人,沐浴兰汤。形式固然重要,但更重要在于我们在端午节能够体会到家庭的温暖、传统习俗带来的快乐。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