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时隔一年,又有李嘉诚的瓜吃了

 新用户07039177 2020-09-24

这个故事起源于成都。

成都高新区财政金融局发了一份红头文件,表示因和记黄埔捂地捂盘的行为,将限制其贷款与融资。

随后和记黄埔立刻澄清,表示被处罚的这家成都子公司已经卖给了禹州集团和成都瑞卓置业。

禹州集团和成都瑞卓置业也马上澄清,俺们是两个月前才买,此前十多年的捂地捂盘怎么能怪在我们头上?我们又不是熊大和熊二。

所以,金融局的处罚是针对原股东长实,并非针对我们,云云。

我们来回顾下历史,和记黄埔是2004年拿的这块地,当时楼面价1000块,开发了16年,还有1/3。

这个,这个,这个。

而且有爆出来的数据显示当时和记黄埔买这块地花了21个亿,但转手就从银行抵押了26个亿,零首付,还套一部分。

这个,这个,这个。

而且忽然卖给禹州集团和成都瑞卓置业也是有原因的。

因为新房限价,你当年拿地价格低,报备的就低,这里的房子本来可以卖2万,但因为拿地价太低了,只能卖1万,想想直接卖房不划算,干脆把公司转卖给俩接盘的KFS。

这样成本上去了,备案的价格上去了,将来房子也可以卖贵,而自己等于提前从两个接盘的KFS手里透支了未来的利润,规避了制度的制约。

这一波操作,太风骚了。大概这就是为啥这个瓜能够上热搜。

我来表达下我的看法。

1、16年前,成都引入和记黄埔,本意肯定是希望你出钱,我们卖地给你,回头你盖房子拿去卖,你挣钱,但是经济也搞活了,我们拿了你的买地钱去修地铁,城市就发展起来了。

2、16年过去,都只开发了2/3,很显然,对方不希望按照前面这个模式,他们更希望让城市先修地铁,或者让其它地产公司先上,回头等你们搞起来,繁荣起来了,自己享受土地增值的红利。

那你说这件事有没有问题?

我是这么看的。

如果我们把城市,KFS,居民看作一个生态链。

2004年时的想法是三赢,这个土地招拍挂的目的是为了达成三赢。

KFS出钱,买地,盖房子,三年后卖给居民,KFS赢。

城市收钱,修地铁,发展经济,城市赢。

居民三年后买楼,居住,十几年后享受板块繁荣带来的土地增值,居民赢。

但时至今日我们再看看,目标达成了么?

首先,在商言商,KFS用自己的钱买地,还是借银行的钱买地,这不是问题的关键。

有人说空手套白狼,这个不对的,负债是一种金融行为,你签了,这就叫承担风险。

就像你在金融市场上,动辄20倍,200倍杠杆,你也是在用别人的钱赚钱,但赚来的,还是你的。

因为你承担了风险。

所以借钱做生意,这件事本身不是问题的关键。

问题的关键在于,21亿的地转手就贷走了26亿,这里面银行承担了过多的风险,这不合理,此处值得详查。

当然,陈年往事,不一定查的出来,但这里面很值得玩味。

KFS零首付,还多套了5个亿,赢了第一次。

其次,你说你在商言商,想要通过捂地赚钱,这个思路本身没毛病。

所有通过买房子企图获利的人,都是这个思路,买房子,等着土地的价值提升,转而出手。

房子本身是没法增值的,房子一定是越来越老,越来越旧,如果一套房子能涨价,只有一个原因,土地的升值速度超过了房子的贬值速度。

但是作为KFS,你捂地相当于什么?

相当于你突破了限购的制约。

人家买房子,还要首付,这个社保,那个要求,最后一两套。

你倒好,把整个楼盘都囤在自己手里,你赢了第二次。

而且,二手房买卖要交税,这个税虽然是买家承担,但是体现在卖家的价格里了,你KFS卖一手房,有这部分成本么?

更重要的是,你还规避了房子的折旧。

人家房东是享受土地增值减去房子折旧后的利润,你捂地,直接享受增值,回避折旧,赢了第三次。

这是三赢么?

这明明是你赢了三次好不好?

城市出面,把土地以极低的价格卖给你,银行拿着21亿的抵押物,贷给你26亿,居民等到房价两万的时候,从你手里接盘昔日1000块楼面价的房子。

大家都输了,而你呢?饱饱的赚足了几百亿,连赢三局。

我们可以看的很清楚,谁违反了最初的约定?

谁把三赢变成了自己赢三次?

我今天说过的,任何一个游戏要长久,都得让大家满意,如果只有你一个人有钱赚,你觉得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